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数量最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其亲环境生产行为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表征亲环境生产,利用2018年江苏省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农场亲环境生产行为的主体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家庭农场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有机肥的比例并不高,仅占总样本的40%左右,秸秆还田比例相对较高,为70%;(2)教育和培训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农场主的亲环境生产行为,受教育年限越高的农场主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农场主更倾向于采取亲环境生产行为;(3)土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农场是否参与合作是影响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基于全国1 706个种植业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借助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契约农业对家庭农场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  结果  Probit模型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参与契约农业对其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621;PSM模型结果表明:与未参与契约农业的家庭农场相比,参与契约农业的家庭农场平均处理效应为0.19,技术培训、农场主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年限、农场主的从业经历、家庭农场具有规范的日常收支记录以及未来扩张意愿对技术采纳也有影响。  结论  契约农业是影响家庭农场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契约农业参与机制,支持家庭农场提升资源禀赋水平。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3.
选取河南省滑县、辉县、济源市、浚县等4个县(市)的50家土地经营规模在33.33 hm~2以上的家庭农场(均为县级及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作为实证研究主体,以优质小麦种植技术采纳为研究案例,试图找到采纳家庭农场粮食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采纳家庭农场粮食技术的最优路径。通过对上述地区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等,建立河南省家庭农场粮食技术采纳意愿模型,分析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家庭农场特征、技术特征和外部环境因素对家庭农场采纳意愿的影响路径,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法,利用Smart PLS 3.0软件对所收集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家庭农场粮食技术采纳意愿所受影响因素的路径系数,从而找到适合家庭农场最优的粮食技术扩散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作为联合体的重要参与者,其参与意愿既关系到联合体的培育和发展,更关系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通过构建扩展的TPB模型,利用安徽省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家庭农场参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场主的年龄、家庭收入、家庭农场性质、家庭农场对加入联合体的发展预期、政府对联合体的宣传是否到位、是否有亲友已经加入联合体对家庭农场参与联合体的意愿均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推动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加入联合体:加强联合体的政策宣传力度,强化联合体参与各方的沟通交流;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参与联合体的动力机制;大力推介联合体典型案例,激发"头雁"效应。  相似文献   

5.
“绿色能否增效”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话题。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绿色生产的关键主体,探究绿色生产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对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全国5省份892家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采用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绿色生产对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采用DEA-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的大小。研究发现:(1)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的平均值为0.66,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绿色生产对家庭农场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影响在更换绿色生产指标测算方法和更换估计方法的情况下依然稳健;(3)机制检验发现,绿色生产可以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与调整经营规模提升家庭农场生产效率;(4)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生产对中小规模、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家庭农场生产效率,既需要注重绿色生产,又需注重优化要素配置与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张强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8):328-332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其生产行为生态补偿的研究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护农业资源环境。通过总结、归纳、借鉴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选取家庭农场为对象,利用机会成本法分析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标准的设定;从生态补偿责任确定机制、补偿对象确立机制、补偿标准确定及方式选择机制3个层面构建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从农场主、农场生产、资源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对农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追求是其生产行为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并据此提出了应从完善土地利用制度、拓宽补偿金渠道、构建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3个方面保障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苏省307户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对家庭农场的农业保险需求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利用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各因素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和程度。结果表明:农业收入占比、对农业风险和农业保险的认知情况、险种等因素对家庭农场的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影响,保费补贴比例与购买意愿显著负相关。据此,从政府和保险公司角度提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从日前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家庭农场创新发展培训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数量已超过87.7万户。农业农村部对全国3000户左右家庭农场监测分析显示,家庭农场在农民合作社组建运营、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小规模农户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家庭农场已成为农业合作社组织的发展助推剂。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6.97%  相似文献   

9.
刘鑫  董继刚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9):1691-1694
基于319份泰安市家庭农场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调查问卷,探究家庭农场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对家庭农场主特征、家庭农场基本特征、贷款需求3类共13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户主年龄、风险偏好、政策了解、农业保险、近3年平均利润、是否扩大生产规模、借贷经验、贷款期望额等8个变量对家庭农场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广西十分重视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文件,广西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成绩喜人。但同时也存在家庭农场发展不平衡、注册商标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意识不强、财政扶持力度不足、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比例不高、经营主体技能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力度打造农业品牌、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速土地流转和加强培训主体技能等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及收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仅有利于减少化肥的施用,还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民节支增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理性小农理论,利用东北地区种植型家庭农场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影响家庭农场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行为因素,探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家庭农场农业收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家庭农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率仅为44.62%,采纳率偏低。年龄对该技术采纳呈现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培训、风险偏好、经营规模、土地流转期限和示范农场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对该技术的选择;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风险偏好和示范农场对采纳该技术的家庭农场增收效果显著,经营规模大的家庭农场其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收入提升效果最好。研究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明显正向收入效应,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农场农业收入。因此,提出加快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机制,提升家庭农场主的人力资本水平,逐步改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约束条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提倡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14,(3):7-7
<正>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现阶段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是农民或其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而不是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家庭农场专门从事农业,主要进行种养业专业化生产,经营者大都接受过农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具有商品农产品生产能力。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度,种养规模与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提倡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而家庭农场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作物的“非粮化”问题突出,需要对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进行研究。以江苏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利用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的调查数据,通过扩展分布式认知同心圆模型,构建家庭农场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框架进行验证,探究在粮食安全底线下家庭农场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的矫正对策。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本中,明确表示愿意种粮的家庭农场仅有5.55%,愿意逐步改种粮食作物的约占12.35%。在分布式认知同心圆模型的个人力、资产力、地域力和文化力四个变量中,地域力所代表的资源约束和社会环境、文化力所代表乡土文化对家庭农场的种粮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人力所代表的个体经历和经验等个体特征、资产力所代表的资产专用性水平对家庭农场的种粮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家庭农场种粮意愿的提升,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强制力和乡土文化的道德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77个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家庭农场农业技术信息应用的主要特征,指出当前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信息应用存在技术采纳单一、农业技术知识获取落后、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程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属于一种新型农业生产形式,具有规范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特征,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实际生产中,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也是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中共江西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加强管理指导、培训教育,加大技术、资金等支持力度。"为了让读者,尤其是想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家庭农场的相关知识,本文介绍了家庭农场的概念、意义以及设立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的定义 家庭农场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我国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意思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它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克服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绿色食品认证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于江苏省626份种植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估计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建反事实假设,估计绿色食品认证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合作社、交易正规化、注册商标对家庭农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具有正向作用,土地规模起负向作用;2)绿色食品认证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升量为0.158;3)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显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通过经济激励、环境约束与商业联结3条路径作用于家庭农场,各驱动要素贡献率分别为49.07%、35.32%和15.61%。因此,相关政策应加强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组织之间的商业联结,进而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它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有助于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克服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济宁市是鲁西南农业大市,以种植小麦为主,产有多种经济作物,资源优势明显,区位交通优越,有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鲜明的政策指向,为培育家庭农场提供了契机,然而我国的家庭农场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具体操作上却面临种种困惑。到底什么是家庭农场?它与专业大户有什么区别?是否必须注册?城里人能办家庭农场吗?到底什么是家庭农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农业部对家庭农场作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提出了家庭农场七条标准,但由于描述较为笼统,各地对家庭农场还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