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农村电商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城乡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高效抓手,它可以将信息化元素融入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科技流、人员流、资本流,实时反映供需情况,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展新通道、新客户和新领域,实现城乡振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电商可以高效地稳定市场预测,而且还能够减缓产品价格震荡,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农村发展新动力,为农村创业创造了新机会.创业是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就业的源动力,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本研究通过分析吉林省农村创业现状,借鉴国内四川省、 山东省、 江苏省促进农村创业先进经验,提出有效促进吉林省农村创业活动开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海英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3,43(17):97-98
数字乡村建设是中国针对农村地区电商发展实施的相关政策,在政策出台之后,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为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能动力。近些年,全国各地乡镇加大了对数字乡村建设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投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后续数字乡村建设的质量。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各地乡镇开始就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以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通过简析数字乡村战略及河北省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数字乡村战略下河北省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性、制约因素与困境以及发展策略,以期为河北省农村电商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切实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在颠覆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同时,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对农村创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鉴于我国农村创业研究的情境独特性,选取150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最终整合出数字经济影响农村创业的“情境-选择-行为-结果”研究框架,归纳数字经济对农村创业选择、农村创业过程和农村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研究内容上,主要聚焦于数字经济对农村创业的积极影响,缺乏对消极影响的深刻探讨;在研究情境上,忽视了我国幅员辽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度和文化观念存在差异的现实;在研究方法上,多为大样本的量化分析,欠缺源自质性研究的归纳与深度刻画。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创新了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探讨数字金融与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机理,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浙江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数字金融赋能农村家庭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监管困境、人才困境以及数字鸿沟的问题。因此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数字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居民金融教育和重视数字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浙江省数字金融建设并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馨蔚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5):27-31
随着数字乡村不断发展,农村老年群体面临数字化浪潮的挑战,数字鸿沟问题显著。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主要体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数字素养的知识鸿沟。其深陷数字鸿沟困境是个体特征、家庭经济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弥合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需要从五个方面协同推进:在政府方面要优化顶层设计,发挥主导作用;在社会方面要建立组织帮扶,坚持数字包容;在企业方面要践行企业责任,强化技术引领;在家庭方面要加强代际沟通,推动数字反哺;在个人方面要坚持终身学习,提高学习自觉。 相似文献
8.
任慧成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4,44(8):124-125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乡村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数字乡村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机遇,但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乡村就业创业环境不完善、资金与资源相对短缺、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不足、大学生自身技能与经验不足。该文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提升数字素养、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创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创业产业不断兴起。但是,对创业失败者的补助机制不够健全,加上农村创业者素质普遍偏低,目前所搭建的平台不够稳固等问题导致农村创业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力度不够。在此基础上,发掘农村创业的潜力,提出健全创业相关主体合作机制、完善创业失败补贴激励机制和鼓励农村创业者投身新业态的实施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创业需要有资金支持。本研究以路径分析法分析了江苏省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性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的借贷数量和借贷时间直接影响借贷途径,创业计划直接和间接影响借贷数量、借贷时间和借贷途径,社会资本、对融资渠道的认知与评价直接影响借贷途径,经济资本直接和间接影响借贷数量,打工经历、人力资本间接影响借贷途径、借贷数量和借贷时间。因此,应加大正规信贷资金供给,推出差异化借贷产品,提高金融扶持的需求针对性,提升农民工的认知水平和其贷款可得性。 相似文献
12.
刘唐宇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6-23
通过对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与特点,以及农民工回乡创业给福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指出了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挟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建议:(1)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民工回乡创业这一客观现象;(2)切实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创业环境;(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农民工创业融资难题;(4)对回乡创业农民工进行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5)以县城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6)以情招商,采取多种形式把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工“请回来”;(7)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采取多种渠道逐步解决人才问题;(8)大力宣传回乡农民工创业的先进事迹,不断激发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