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鲢、鳙肠道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PCR-DGGE指纹图谱显示:鲢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16,个体间差异较小;鳙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14,个体间差异较大.基于PCR-DGGE指纹谱带的UPGMA聚类分析和相似性分析显示:鲢样品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569,属于中等相似水平;鳙样品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623,也属于中等相似水平.测序结果表明:鲢肠道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鳙肠道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  相似文献   

2.
根据渔获物评价鲢、鳙放养比例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商品渔获物规格差异,直观地调整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湖泊水库中的放养比例,容易忽视鲢、鳙本身生长速度的差异以及捕捞方式和强度对鱼类正常生长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给出了根据商品渔获行组成判断鲢、鳙放养比例合理与否的方法。并在大伙房水库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大焦房水库目前鲢放养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捕捞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同时应该增加鳙的放养比例。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0-1987年大伙房水库用网箱不投饵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 的平均生长规格或产量与该库区的水文条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14个复回归方程.6年之后(1988-1993年),用6年来网箱养殖鲢、鳙鱼种的实际产量和生长验证了这14个复回归方程,发现其中用公式(11)(y1 =6.5792+7.5754x5-4.0407 x6,式中:y1 为鲢、鳙体重(g); x5为7-8月入库水量与同期平均库容之比;x6为7-8月出库水量与同期平均库容之比)计算出的鲢、鳙鱼种产量,有5年特别接近实际数据,计算的规格与生产实际规格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8,P<0.01).本研究中,作者根据1999-2006年该库区有关水文资料,用公式(11)计算了各年用网箱不投饵养殖鲢、鳙的预期数据,并与实际鲢、鳙成鱼的捕捞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2005年大水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浑浊,但并没有影响2005年当年的渔获量,仅对2006年的鲢、鳙产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文中还对减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鲢、鳙对浮游生物的摄取与自身摄食器官、消化组织的特征差异,解析鲢、鳙对饵料选择的差异与摄食器官、消化组织构造的相关性。【方法】采集云龙水库的鲢、鳙,摘取鳃耙进行形态观察和可量数据分析;制备鲢、鳙前肠组织切片,分析组织差异;提取鲢、鳙肠容物,分析饵料组成。【结果】鲢的鳃耙长于鳃丝,鳃耙彼此相连,融合且长,似梳子,鳃膜覆于鳃耙外侧面,形成筛板,鳃内侧具有海绵状的鳃丝网,整个鳃耙似海绵状;鳙的鳃耙结构致密,无鳃丝网,鳃耙稍短于鳃丝,各鳃弓都有2列对称的鳃耙。鲢、鳙前肠组织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构成,鲢肌肉层较鳙肌肉层厚。鲢、鳙肠容物中浮游动物共7种,重合率为57.14%,鳙对浮游动物的摄食量大于鲢;浮游植物共44种,鲢摄食38种,鳙摄食31种,有25种浮游植物同时被鲢、鳙摄食,重合率为56.82%。可见,鲢、鳙同时摄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鲢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鳙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结论】滤食器官及消化组织的构造对鲢、鳙摄食策略有重要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西湖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2018年对钱塘江西湖段鱼类进行分季节采样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1种,隶属7目9科27属,其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67.74%;按生态类群划分则以淡水定居性、中下层、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刀鲚(Coilia nas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与历史记录相比,鱼类资源衰退较为明显,仅江海洄游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就减少了16种,且存在资源小型化、物种单一化的问题。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任意两年之间的鱼类物种组成均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ABC曲线也显示2016和2018年鱼类群落较稳定而2017年处于受干扰状态。鲢、鲫和鳙为该江段目前最主要的鱼类资源,分别占渔获物总质量的49.65%、20.14%和16.19%,其中鲢和鳙完全依靠增殖放流补充。绝大多数钱塘江传统土著经济鱼类虽有长期增殖放流的补充,但未在该江段形成优势种群。鱼类多样性指数虽有一定的季节及年际波动,但其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则与鱼类自身生活习性及水域内水文地理特征均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建议对钱塘江河口段持续开展全面的鱼类群落及鱼类生境调查,为制定细化的鱼类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池养鲢.鳙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池养鲢、鳙鱼的食物组成,消化利用和摄食强度。结果表明:鲢、鱅鱼食物种类多数相同,但鲢滤食小型浮游生物较多,鳙滤食大型浮游生物较多。鲢食物中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数量比为552:1,是鳙的3.6倍;生物量比值为1.17:1,是鳙的7.3倍。故鲢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鳙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但宜通称为食浮游生物的鱼类。鲢、鳙对硅藻、金藻、隐藻、裸藻中大部分种类消化良好,对甲藻、蓝藻和绿藻中部分种类可以消化,大部分难以消化。鲢、鳙摄食强度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变化。摄食低谷在清晨2—6时,高峰在14时左右。摄食强度随溶氧、水温升降和食物丰歉波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长江口江心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于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和群落结构分析。共采集鱼类3 209尾,分属于9目13科36属46种,以鲤科淡水鱼类为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花(Hemibarbus macul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长蛇(Saurogobio dumeril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IRI均超过1 000,为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分析显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在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这两种鱼类种群规模扩大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会比生态位重叠低的更大;鲢、鳙与其他鱼类生态位重叠较低,在水库内受到的食物、空间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年度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5.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0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8, 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1...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6~1987年对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浮游植物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种类较多;浮游动物有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月平均密度分别为1.078×106个/l和4.940×103个/l,月平均生物量为1.603mg/l和0.646mg/l。另外,作者还分析了各采样点及其不同采样时间的浮游生物的差异。该水库浮游生物所提供的鱼产潜力分别为:鲢1293.6万kg、鳙785.9万kg;鱼种投放量为39225.4万尾,平均每亩投放4寸鱼种422尾(鲢309尾、鳙113尾)。  相似文献   

10.
2019年7—11月在滆湖采集了126尾鲢、153尾鳙样本,研究鲢、鳙年龄组成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鲢由0+~5+龄共6个年龄段组成,其中0+~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1.0%.鳙由1+~8+龄共8个年龄段组成,其中1+~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4.3%.鲢、鳙的体长与体质量符合幂指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m=0.011L3.149和m=0.0273L2.9412.鲢、鳙的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鲢的生长方程为Lt=97.55[1-e-0.2052(t+0.4577)]和mt=20203.64[1-e-0.2052(t+0.4577)]3.149,鳙的生长方程为Lt=108.48[1-e-0.16(t+1.008)]和mt=26456.54[1-e-0.16(t+1.008)]2.9412.根据鲢、鳙的生长方程计算出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方程,并得出鲢、鳙生长拐点分别为5.13、5.73龄.综合考虑鲢、鳙的生长特征、生态作用及市场需求,建议选择5+龄作为滆湖鲢、鳙的起捕年龄.研究结果为滆湖鲢、鳙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及滆湖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鲢、鳙在抑藻区的摄食情况及抑藻效果,于2015年8—11月期间在太湖中3个抑藻放流区(乌龟山、月亮湾、竺山湖)采集鲢、鳙肠含物样品,运用镜检法定量分析其食性特征。结果表明,在鲢、鳙的肠含物中分别观察到119、89种浮游植物,11、16种浮游动物。其中蓝藻门占了浮游生物总数量的95%以上,相比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所占比重更大。在食性的时间变化方面,随着水温的降低,鲢、鳙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的多样性都逐渐下降;空间变化则与水域的生物量有关,乌龟山水域鲢、鳙的摄食强度和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前肠中微囊藻大多以具被膜的群体形式出现,后肠中则通常以分散的单个小细胞存在。试验得出太湖3个抑藻放流区鲢、鳙的食性时空特征,说明鲢、鳙肠道的消化可以破坏微囊藻的存在形式,放养鲢、鳙对于蓝藻的治理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分区围隔,梯度养殖鲢、鳙鱼的研究方法,验证阅海湖鲢、鳙鱼的实际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阅海湖鲢、鳙鱼产量潜力理论估算为363.83 kg/hm2。围隔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投放140 kg/hm2密度下鲢、鳙鱼生长良好,试验生产力236.5kg/hm2;综合考虑阅海湖实际水环境状况和试验局限,阅海湖平均鲢、鳙鱼产力定为280~300 kg/hm2较合适,低于理论估算量;全湖鲢、鳙最大生潜力为336~360 t;共需投放13 cm以上的鲢、鳙鱼种110万尾,投放比例鲢:鳙=1.4:1。  相似文献   

13.
太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12月对太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鲢、鳙、鲤、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7种,隶属于15科、10目。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nasus Temminck et Schlegel)、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等;鲢、鳙、鲤、鲫的0龄和1+龄鱼的数量百分比较大;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分别为:Margalef指数为4.55,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2.44和2.39,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7和0.65。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物操纵原理,以TP、TN、NO3--N、NO2--N、NH4+-N、CODMn、Chla、SD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研究了滤食性生物螺(C. cathayensis)、蚌(Hyriopsis cumin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lis)放流对西五里湖湖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放流后,西五里湖水体透明度有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提高了26.8%,其中最大值达60cm,比放流前提高了91.7%;TP含量呈下降趋势,8次监测中有6次的测定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要求,占总监测次数的75%;虽然8次监测中的TN含量均属劣Ⅴ类,但其含量与放流前相比有降低趋势;同时,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也从放流前西五里湖高于东五里湖,转变成放流后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说明向富营养化湖泊放流滤食性生物对提高水体透明度、降氮、除磷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使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了解云龙水库鱼类资源及净水鱼类群体状况,加强水环境管理。【方法】在库区设置10个采样点,同期分别开展4次采样,对渔获物进行分类鉴定并对样本进行生物学测量和统计分析,利用FiSAT II-VPA进行鲢的资源量估算。【结果】云龙水库库区分布有鱼类16种,隶属3目7科16属。鲢、鳙、鲫、草鱼、麦穗鱼、?、高体鳑鲏、罗非鱼、子陵吻鰕虎鱼、太湖新银鱼、池沼公鱼和棒花鱼为常见种;鲤、泥鳅、大鳞副泥鳅和小黄?鱼为偶见种。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和太湖新银鱼为优势种;鲤、鲫、鲢、鳙、草鱼、棒花鱼、高体鳑鲏、泥鳅、大鳞副泥鳅、罗非鱼、小黄?鱼和池沼公鱼为非优势种。鲢体质量—体长幂函数关系为:W=1.562 22×10-5L3.024 78 (n=193,R2=0.921 32),资源量估算为5.99×105尾。【结论】云龙水库鱼类资源分布与静水环境条件基本一致,水环境管理中应加大对小型鱼类的捕捞强度及适当投放净水鱼类。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红枫湖鲢、鳙鱼年龄结构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11月,对红枫湖鲢、鳙进行调查、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红枫湖的鲢、鳙均由1~4龄组成,其中以2龄为主。鲢、鳙体长与龄径的线性函数分别为:L鲢=13.28×R+6.54、L鳙=13.94×R+6.95;鲢、鳙体长与体重拟合的幂函数公式分别为:W鲢=0.0275×L2.885、W鳙=0.0442×L2.695;鲢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80.60[1-e-0.1317(t+0.6899)]、Wt=8703.24[1-e-0.1317(t+0.6899)]2.885,鳙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6.60[1-e-0.1317(t+0.40784)]、Wt=9884.07[1-e-0.1317(t+0.40784)]2.693。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对四大家鱼鱼卵受精率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计算家鱼鱼卵受精率的取样时间为卵裂期,尤以桑椹期为佳。(2)取样数量以随机取样300粒左右为宜。此结论可作为制定鲢、鳙、草、青四大家鱼鱼卵受精率计算标准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淡水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有机酸(醋酸、柠檬酸、乳酸)对几种主要的淡水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dis)、草鱼(Gl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皮胶原蛋白进行提取。研究发现,鲢、鳙、草鱼鱼皮的蛋白质含量分别约为25.9%、23.6%、29.8%,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8%、1.9%、2.3%。结果表明,鲢、鳙鱼皮经2.5%NaCI溶液(1:10),草鱼鱼皮经5%NaCl溶液(1:10),温度5℃左右,12h磁力搅拌处理两次,除去的可溶性杂蛋白分别占原总蛋白的5.9%、6.7%、9.1%。鱼皮再经加酸(1:30)溶胀、均质处理后,即可得到鱼皮胶原蛋白的粗提取液,鲢、草鱼鱼皮的酸提取回收率以醋酸为最高,分别为78.9%、84.1%,鳙鱼皮以柠檬酸为最高,约为82.0%。粗提液再经抽滤、盐析、透析,最后经冷冻干燥,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胶原蛋白制品。三种鱼皮胶原蛋白制品的色泽洁白程度以草鱼的为最好,鲢和鳙略差些。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饲料对黄鳝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饲料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重(24.96&#177;1.17)g的幼鳝为对象,采用配合饲料、蚯蚓、鲢肉3种饲料对其进行了为期45 d的投喂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饲料对黄鳝增重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摄食蚯蚓的黄鳝组表现出最大增重率;(2)摄食配合饲料的黄鳝组粗脂肪的含量最低,蚯蚓组次之,鲢肉组最高;不同饲料对黄鳝其它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均表现出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淡水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用有机酸(醋酸、柠檬酸、乳酸)对几种主要的淡水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dis)、草鱼(Gl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皮胶原蛋白进行提取。研究发现,鲢、鳙、草鱼鱼皮的蛋白质含量分别约为25.9%、23.6%、29.8%,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8%、1.9%、2.3%。结果表明,鲢、鳙鱼皮经2.5%NaCI溶液(1:10),草鱼鱼皮经5%NaCl溶液(1:10),温度5℃左右,12h磁力搅拌处理两次,除去的可溶性杂蛋白分别占原总蛋白的5.9%、6.7%、9.1%。鱼皮再经加酸(1:30)溶胀、均质处理后,即可得到鱼皮胶原蛋白的粗提取液,鲢、草鱼鱼皮的酸提取回收率以醋酸为最高,分别为78.9%、84.1%,鳙鱼皮以柠檬酸为最高,约为82.0%。粗提液再经抽滤、盐析、透析,最后经冷冻干燥,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胶原蛋白制品。三种鱼皮胶原蛋白制品的色泽洁白程度以草鱼的为最好,鲢和鳙略差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