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是农民治穷致富的有效途径,是丝厂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振兴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据《大足县农牧渔业志》记载,我县于1955年开始恢复育苗栽桑,当年育苗10.2亩,栽桑19.1万株,1956年发放蚕种8张,产茧219公斤.到1992年,全县共有桑树15430万株,达到人平有桑200株,是1956年的808倍;发放蚕种59524张,产收鲜茧1036817公斤,分  相似文献   

2.
刘万全 《蚕学通讯》2000,20(3):49-49
作为重庆市近郊农业县,具有栽桑养蚕悠久历史的铜梁县,发挥蚕桑大县的区位优势,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栽桑养蚕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农村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历史楔机,加快蚕桑大发展,以促进农民增收。从今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实施建设500万公斤优质茧基地县工程,以达重振蚕业雄风、重振蚕业辉煌之目的。 铜梁县实施建设500万公斤优质基地县的具体目标是:全县累计育苗360公顷,栽桑4320万株,其中成片栽植0.33万公顷,力争到2004年全县发种20万张,产茧500万公斤。今…  相似文献   

3.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开发农业的骨干项目,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近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县大安乡的蚕桑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全乡桑树达到174.4万株,其中良桑80.8万株,占47.1%,发种3141盒,产茧98,934公斤。同1981年相比,产茧翻了一番。但由于长期以来,科学养蚕水平低,蚕茧总产、单产基本形成了春  相似文献   

4.
<正> 栽桑养蚕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和我县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现全县有桑树1.07亿株,全年养蚕12万张,产茧25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最高年达200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74万元,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的蚕桑生产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六五到“七五”的10年间,全县总计发展桑园47000多亩,栽桑2350万株,累计发放蚕种142793张,产茧3638.7吨,蚕农直接收入2236.5万元。对帮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提供农业生产资金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栽桑养蚕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性副业生产。建国后,我县蚕桑生产有很大发展。1958年全县产蚕茧20020公斤。1985年全县桑园面积曾达16734亩,1984年养蚕703张,产茧24680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栽桑养蚕已成为我县群众的扎根副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振兴我县蚕丝业生产,我县决心从狠抓育苗栽桑、增强发展后劲做文章,计划从1989年开始,三年建设新桑园3万亩,全县到1992年,桑园面积达到5万余亩,其中成片桑园4万亩。规划1990年产茧达到150万公斤,1992年达到200万公斤,1995年达到250万公斤。必须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技术、服务措施及增加对蚕丝  相似文献   

8.
<正> 雅安市水口乡水口村积极开垦荒山和利用河滩非耕隙地栽桑养蚕,效益显著。该村1988年开始栽桑以来,现有桑树120余万株,由于培护管理好,良种桑多,1991年全村养蚕660张,总产茧22242公斤,平均单产茧33.7公斤,茧款收入达20余万元,人平收入247元;在该村带动下,香花村1组也积极栽桑24万余株,1991年开始养蚕174张,人平养蚕1.34张,茧款收入4.1万余元,人平收入315元。该组还出现了茧款收入上5000元的重点户,成为全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县委、县府各届领导把发展蚕桑生产列为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使蚕桑基础不断巩固、蚕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1978年全县有桑树4900万株,发种52992张,产茧155.6万公斤;到1994年已发展到桑树12450万株,其中投产桑占70%,发种131094张,产茧316.7万公斤,栽桑、发种、产茧每年分别平均以10.2%.9.8%、6.9%的速度增长.今年计划发种14.5万张,育苗5000亩,栽桑3000万株.其中春夏两季发种80152张,占全年计划的55.3%,比去年同期增长9.  相似文献   

10.
<正> 武胜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有耕地53万多亩,农业人口70万,人平占有耕地0.7亩多,是人多地少的农业县。近几年来,在发展蚕桑生产中,根据武胜实际,狠抓桑树管理,提高单株产叶量,提高栽桑效益,走内涵发展蚕桑生产的路子,保持蚕桑生产稳步健康地发展。从1984年到1990年,桑树总株数基本保持在7000—8000万株,但养蚕量逐年增加。1984年全县发种12万多张产茧5万多担。1990年全县发种20万张,产茧10.2万担,实现了300—400株桑养一张蚕。全县5个区,42个乡(镇)中,3个区产茧过双万担,两个区产茧超过万担;产茧3千担的乡达到10个,2千担以上的乡达到31  相似文献   

11.
淳安县百亩畈乡横沿村姜爱兰是远近闻名的养蚕高产能手.1985年新栽桑2000株,从1990年起年年春蚕饲养一张种.八年来,共饲养春蚕种八张,产茧473公斤,平均张产59.13公斤,平均干壳量达10.25克(详见表1).现将其高产主要技术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现有乡办茧站7个,占我县现有茧站的20%。1985年收购鲜茧49.35万公斤,占我县收茧量的10.36%,在解决茧站收茧难和蚕农卖茧难问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县现有投产桑3500余万株,年产茧徘徊在2.3万担左右,主要是桑树基础建设差,为了加快蚕桑生产发展,实现当年育苗、当年栽桑。我县于l987年4月上旬从广东省引进杂交桑种“沙2×伦109”650公斤,主要推行肥  相似文献   

15.
<正> 略阳县是省、地蚕桑基地县之一。1990年有桑园1.47万亩,其中成片桑园6000多亩,全年养蚕8396张,产茧23.56万公斤。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步伐,根据省、地要求,全县规划到2000年,桑树要达到6000万株,面积6万亩,养蚕4万张,年产茧100万公斤;“八五”末,累计栽桑达到3万亩,养蚕2万张,产茧50万公斤。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制定10条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蚕桑生产。一、允许农民个体户或联户在不破坏山林的原则下,利用荒山荒坡营造成片桑园,谁栽谁有,2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6.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17.
秋蚕生产是阆中市三季养蚕布局中的主季,其发种、产茧量多年来均占全年的45%左右,1983年~1992年的10年里,累计发秋种27.96万张,产茧713.25万公斤,平均秋蚕单产为25.5公斤.但近5年来,发种量虽占45%,而产茧却只占全年的25%~30%.1993年~1997年秋蚕单产在14~17公斤之间,5年累计发秋种26.32万张,产茧432.2万公斤,单产平均仅为16.4公斤.总产下降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单产下降所致,增加生产而不能增收,针对阆中实际情况,如何养好秋蚕夺高产,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县委县府工作会议已明文提出,蚕桑生产是振兴我县农村经济的第四根支柱产业。我县蚕桑生产1990年发种79459张,产茧1985875公斤,蚕农收入茧款1820万元。这样的发展速度,与江津的地理、气候、劳动力、社会经济等资源很不相称。因此,县委、县府要求,到1995年,发种16万张,产茧8万担,2000年,发种25万张,产茧  相似文献   

19.
阆中市自1985年列为省商品茧生产基地以来,经过扎实工作,蚕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桑树基础逐年增强.1983年有桑树3161万株.发种37453张,产茧984429万公斤.到1994年已发展到桑树1.2亿株,发种140929张,产茧365万公斤,发种、产茧每年分别平均以12.7%~12.8%的速度递增.今年春夏发种88593张,新育桑苗10000亩,计划全年发种16万张,栽桑4000万张.但由于受国际丝绸出口受阻、国内丝绸企业全面亏损、效益严重滑坡  相似文献   

20.
<正> 柴井乡是南充市市级蚕桑基地乡。1998年该乡围绕“两基建设强基础,大上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努力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推动蚕桑产业化进程,已取得明显成效。全乡发种6,440张,生产蚕茧15.4万公斤,比去年发种5,800张,产茧11万公斤分别增加11%和40%;全乡购杂交桑种60公斤,育排桑苗535.8亩,栽桑460多万株,这是继去年育苗156亩,栽桑150万株基础上的再次大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