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研究玉米异交不亲和的蛋白表达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异交不亲和基因Gal-S的一对近等基因系W22(GG)与w22(gg)为材料,组配自交(GG×GG)、正交(gg×GG)与反交(GG×gg) 3个组合。首先采用荧光显微技术, 观察比较了3个组合中花粉管在花丝中的生长过程;其次采用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比较研究了授粉后10 h自交与反交母本W22(GG)花丝蛋白质组的特异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授粉后10 h,自交与正交花粉管伸长可达花丝基部,而反交花丝基部未观察到花粉管;自交与反交母本W22(GG)花丝蛋白质组共检测到25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5个在自交中特异表达,10个在反交中特异表达;通过MALDI-TOF-MS质谱测序和MASCOT序列分析,注释了12个蛋白质点;其中自交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点11、12、14和异交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点18、22、24可能与玉米异交不亲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多胺(polyamine,PA)是一类低分子脂肪族含氮碱,大多数生物体中都有多胺的存在。腐胺,精胺,亚精胺是植物组织中存在的主要多胺,他们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程序性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并且多胺还在植物的抗逆境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科丰1号大豆为试材,通过外源亚精胺处理离体叶片,并在黑暗条件下诱导衰老,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大豆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精胺处理可减缓大豆叶片叶绿素、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明显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外源亚精胺处理能延缓大豆离体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外源亚精胺对菜豆幼苗耐低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菜豆低温敏感型品种‘P16093’和耐低温型品种‘P16165’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4℃低温(LT)以及4℃低温条件下喷施外源亚精胺(LT+Spd)3个处理组,对植株生长形态、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生物膜、内源多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外源亚精胺的喷施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缓解低温对菜豆幼苗株高、茎粗、鲜重、干重的影响;与LT组相比喷施外源亚精胺使得低温下两品种幼苗叶片中电解质渗透率降低,最多下降了16.94%;丙二醛含量升高,在第8天分别上升了42.81%和70.59%;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脯氨酸含量上升;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内源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可以通过调控植物体内多胺代谢,增强ROS清除系统来缓解菜豆幼苗低温胁迫下受到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针对授粉后的转化时机对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采用两种遗传转化方法(处理Ⅰ:授粉后24h切除花柱进行转化;处理Ⅱ:授粉后12h切除花柱进行转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番茄花粉管通道遗传转化的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Ⅰ在转化后26~36h,外源DNA从珠被的一侧进入胚囊;处理Ⅱ在转化后12~38h,外源DNA到达胚珠的珠柄处。外源DNA在番茄花柱的移动速度为1.507±0.105mm/h,其通过花柱的理论时间为4.5h。由此看出,不同的转化操作时机对转化率有影响,认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番茄的适宜时期为授粉后24h进行切除整个番茄花柱的转化操作。  相似文献   

5.
亚精胺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旱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亚精胺(spermidine,Spd)在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幼苗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品种豫豆24号在渗透胁迫处理时,其叶片中的Sod含量明显大于不抗旱的豫豆6号。用Spa合成的抑制剂MGBG处理豫豆24号,则导致Spd含量下降和抗性的降低,外源Spd又可逆转MGBG对豫豆24号在渗透胁迫下的伤害。外源Spd可以明显提高豫豆6号的叶片内SN含量,并相应提高其抗性。以上结果表明,SN可以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0,(7)
以新春6号和新春31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灌浆初期模拟高温胁迫,在高温胁迫下对小麦进行喷施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处理,监测小麦籽粒灌浆动态、高温处理后的旗叶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分析外源Spm和Spd对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显著抑制,外源Spm和Spd显著促进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灌浆、旗叶POD和CAT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抑制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升高,外源Spd在喷施前期(花后13 d)对籽粒灌浆的调节效果优于外源Spm,此后外源Spm的缓解效果始终优于Spd。说明外源多胺对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与其调控叶片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有关,不同类型多胺在缓解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抑制上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9,(9)
为了研究亚精胺提高玉米幼苗抗重金属毒害的内在机理,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1.0 mmol·L~(-1)亚精胺对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在镉的胁迫下先升后降,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外源亚精胺处理高于相应的对照; 2)玉米幼苗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含量及O_2~(-.)产生速率随着Cd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外源亚精胺处理后低于相应的对照; 3)随着Cd浓度的升高玉米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外源亚精胺处理高于相应的对照。试验结果说明亚精胺能够增强玉米幼苗抗Cd毒害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e)幼苗叶片为试材,以200mmol/L NaCl对其进行盐胁迫,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NaCl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体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NaCl胁迫的前两天,NaCl+Spd处理组用含0.5mmol/L Spd的1/2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和叶面喷施含0.02%土温-80的0.5mmol/L Spd溶液;对照组(CK)和NaCl处理组,用1/2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叶面喷施含0.02%土温-80的蒸馏水。随着200mmol/L NaCl胁迫的进行,青稞幼苗叶片RWC、叶绿体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降低,Spd预处理显著延缓了它们的下降。表明Spd预处理缓解了NaCl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的伤害,具有防衰抗盐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胺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麦18和西农538为材料研究表明,喷施精胺(Spm)或亚精胺(Spd)显著促进冬小麦籽粒灌浆,而喷施腐胺(Put)对冬小麦籽粒灌浆无显著影响;外源Spm或Spd显著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同时显著降低旗叶丙二醛以及籽粒乙烯释放速率。说明不同类型多胺对冬小麦的影响不同,多胺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与叶片光合、衰老以及籽粒ETH释放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外源亚精胺对低温条件下菜豆种子萌发与种子耐低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菜豆品种‘热那亚’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4℃低温(LT)以及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 Spd (LT+Spd)三个处理组,对其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的Spd后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分别提高了95.69%、136.10%和217.12%;电解质外渗率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升高;H2O2、O2-、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由此可见,施用外源亚精胺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造成的伤害,提高菜豆种子的耐低温性,从而提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1.
乙酰水杨酸处理对鸭梨果实货架期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鸭梨果实为试材,于0 ℃低温冷藏6个月后,采用1.0 mM ASA处理,与对照(CK)同时转入20℃,并对鸭梨果实货架期的硬度、TSS、失重率、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可滴定酸和腐烂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A处理可延缓鸭梨果实的硬度下降,减轻果实的失重,抑制果实的呼吸和乙烯释放速率,维持鸭梨果实较好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延长其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树筛选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提高‘砀山酥梨’果实品质,通过对安徽省梨主栽品种‘砀山酥梨’及其传统的授粉品种和近十几年新引进梨品种的花期、花粉量、花粉生活力,以及对‘砀山酥梨’授粉后其花序坐果率和果实品质指标(果点大小、果面颜色、果锈、果心大小、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硬度、石细胞含量)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树为‘七月酥’、‘鸭梨’‘、长寿’‘、紫酥’‘、圆黄’‘、爱甘水’‘、马蹄黄’‘、红酥脆’‘、鲜黄’‘、华山’。  相似文献   

13.
以鸭梨为试材,采用非变性PAGE研究了急速降温和缓慢降温处理对不同采收成熟度(早采、中采、晚采)的鸭梨贮藏期间果皮脂氧合酶(LOX)同工酶的变化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采后鸭梨果皮中的LOX同工酶有9条酶带,其中有三条主酶带B、F和H;不同采收成熟度和不同降温方法处理的鸭梨果皮的LOX同工酶带有所差异,其表达量的顺序为:晚采果早采果中采果,急速降温果缓慢降温果。这一结果与果实褐变指数晚采果早采果中采果、急速降温果缓慢降温果的趋势一致,说明采后鸭梨果皮LOX同工酶的表达量与鸭梨果实的褐变关系密切。鸭梨于9月中旬采收结合缓慢降温贮藏,可减少采后果实的褐变,保持良好的品质,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4.
外源多胺对小麦小花退化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康  温晓霞  廖允成  刘杨 《作物学报》2016,42(9):1391-1401
小麦穗粒数与小花退化密切相关,多胺是调控小花发育的一种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剂。本研究利用小麦品种(系)双大1号(大穗型)和西农538 (小穗型),于小花退化阶段在穗部施用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分析外源多胺对小麦小花退化的影响及其与内源激素、植株碳氮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Spd和Spm显著抑制小花退化、提高了可孕小花数目,而Put加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并且多胺的调控具有明显的位置效应,对小穗上部弱势小花退化的调控效应显著大于下部强势小花。施用外源Spd和Spm后,弱势小花中Spd、Spm显著增加,同时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含量及其与脱落酸(ABA)的比值也显著升高,而内源乙烯的释放速率降低,并且弱势小花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外源Put对弱势小花的控调效应与此相反,施用后弱势小花中Put、ABA含量以及内源ETH释放速率显著提高,而(Z+ZR)与ABA比值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因此认为,多胺参与了对小麦小花退化的调控,其对小麦小花退化的调控与内源激素、植株碳氮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微孔保鲜膜为对照,研究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对7个月贮藏期间鸭梨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渗透系数和很高的二氧化碳/氧气渗透系数比,在保持包装袋内较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也能维持较低的氧气浓度。两种保鲜膜包装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均低于0.5%的水平;微孔保鲜膜包装袋内的氧气浓度接近于空气(20%左右),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袋内的氧气浓度在5%~6%之间;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的鸭梨贮藏期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显著高于微孔膜包装(P0.05),细胞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微孔膜包装的果实(P0.05);两种包装的鸭梨果心褐变程度无明显差异。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有利于延缓鸭梨采后衰老进程,保持果实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外源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盐胁迫下甜高粱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辽甜1号’甜高粱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 mmol/L,1.0 mmol/L,1.5 mmol/L)的Spd喷施处理165 mmol/L NaCl胁迫下的甜高粱幼苗,测定处理7 d和15 d后甜高粱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处理15 d后甜高粱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及幼苗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甜高粱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喷施不同浓度Spd可提高盐胁迫下甜高粱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Tr,降低Ci,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降低MDA含量,提高SOD、POD、CAT和APX活性。说明在盐胁迫下外源喷施Spd能够增强甜高粱幼苗的光合作用,促进幼苗生长,同时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以稳定细胞内环境,从而增强甜高粱幼苗的耐盐性,其中1.0 mmol/L的Spd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利用外源Spd缓解植物盐胁迫伤害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甜高粱幼苗的耐盐性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Pollen germination and tube growth were studied following compatible, incompatible and pseudo-compatible pollinations in chicory. Pollen germination begins 3 minutes after compatible pollinations. The earliest pollen tubes reach the ovary 17 minutes later. Many of the later germinating pollen tubes are arrested and burst at the stigma papillae. In the transmitting tissue inhibitional effects due to neg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len tubes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Complete self-incompatibility results in total inhibition of germination. In case of pseudo-self-compatibility, some pollen germinate but germination and stigma penetration are delayed and often result in pollen bursting. There is no self-incompatibility reaction in the transmitting tract but if the pollen tubes reaching this tissue are relatively numerous, neg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occur as after compatible pollinations. An hypothesis is presented which attributes the neg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len tubes to the diffusion of a substance from the growing pollen tubes. This substance would also provoke pollen bursting on the stigma.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浸种及苗期浇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总DNA导入水稻,提高了水稻后代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及赖氨酸含量。三代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大豆总NDA的导入不仅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稻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而且稻米高蛋白、高忱酸变异性状还能够稳定表达至第三代;本试验还分析比较了两种DNA直接导入法,虽然从总体而言,在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以及保持后代种子高蛋白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大豆DNA,相对浸种及苗期浇灌法效果更好,但从不同株系蛋白质含量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连续两年采用大豆DNA溶液浸种及苗期浇灌处理获得的株系,在维持后代种子高蛋白性状的表现方面效果更明显:三代经大豆DNA处理的水稻种子,赖氨酸含量都伴随着氨基酸总含量的提高而提高,而且第二代和第三代种子的赖氨酸含量都超过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