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益51A系由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和湖北农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金23A作母本,益51B(嘉育948/金23B后代的选系)作父本,经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于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益51A在湖北黄冈市6月播种,播始历期52±1 d,柱头发达、外露率高、易制种,配合力强,所配组合优势强,米质好。  相似文献   

2.
信息     
杂交中稻宜优29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宜陵1A”与恢复系“N2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4003。2002~2003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1  相似文献   

3.
《湖北农业科学》2012,(16):3514
正品种来源: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骏1A与恢复系R017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05。  相似文献   

4.
籼型优质水稻三系不育系A4A的选育与繁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4A是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嘉育948作母本、金23B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多年多代选择出A4B,与金23A经多年成对回交转育而成的三系野败不育系,具有株型好、品质优、配合力强、易制种等特点,2009年4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阐述了A4A的选育经过及其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湖北农业科学》2012,(16):3656
正品种来源: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孝感市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粤泰B//粤泰B/鄂香1号后代的选系与粤泰A连续回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红莲型水稻香型三系不育系。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11。  相似文献   

6.
《湖北农业科学》2011,(13):2758
品种来源:荆州农业科学院和荆州市农科贸开发总公司用不育系"荆1A"与恢复系"荆恢651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鄂审稻2011005。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业科学》2012,(16):3563
正品种来源:中南民族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长丰A与恢复系R01-7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07。  相似文献   

8.
《湖北农业科学》2012,(22):5184
品种来源: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金23A与恢复系冈恢3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09。  相似文献   

9.
品种来源: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天丰A与恢复系R13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9。  相似文献   

10.
巨2优108是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巨风2A和鄂恢10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巨风2A是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优质野败型三系不育系,鄂恢108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的三系恢复系,含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该组合在湖北省中稻区试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1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5009。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部分联合作业机具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联合作业机具具有节能降耗、争取农时季节、提高作业质量等一系列优越性,其发展前景广阔.旋耕、播种、施肥等作业联合机具是联合作业机具重要形式之一,在旋耕机组上加配播种、施肥等部分,应从整个旋耕机系列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开发出组合化即积木化系列产品,以提高产品“三化”程度和加速新产品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Science (New York, N.Y.)》1942,95(2466):356-357
  相似文献   

16.
中国竹子蚧虫名录(同翅目:蚧总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列出中国竹亚科植物上蚧虫6科40属127种,其中粉蚧乘法17属21种,蚧科3属3种,仁蚧科2属3种,毡蚧科1属5种,链蚧科5属52种和盾蚧科12属42种,每一种都给出分布、寄生和寄生部位,建立了2个新组合:刺竹刺粉蚧Plancoccus bambusicola(Takahashi)(移自Planococcoides)comb.n.和单竹蔗粉蚧Saccharicoccus bambusus(Tang)(移自Pamicultor)comb.n.。给出2个新异名:即Nipponalerda triunpha Zhang,1998syn.n.为N.leptodermis Wanget Zhang,1994的新异名,Bambusaspis nematosphaerica Zhang,1992syn.n.为B.qing7yuanensis Huet Xie,1988的新异名。参60。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