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榆举肢透翅蛾是导致榆树间接死亡的钻蛀性害早。在兰州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道越冬,老熟幼虫在丝质茧内化蛹,5月中,下旬-7月焉旬或8月上旬为蛹发生期,6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下旬为卵发生期,7月上旬始见初孵幼虫,10月上旬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2.
竹箩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箩舟蛾是竹子的重要食叶害虫,分布于我国南方产竹各省,在浙江省1a3~4代,均以蛹于土表下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危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中旬~10月上旬,以第3代蛹越冬者幼虫可延至10月下旬,第4代为10月中旬、11月下旬。第3代幼虫各龄食叶量分别为1.57、7.73、16.36、57.02、579.78cm^2,幼虫期共取食竹叶662.46cm^2。雌性幼虫期食叶量比雄性多12%~15%,每头成虫产卵量为161~286粒。天敌有赤眼蜂、黑卵峰、姬蜂、寄蝇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祁景良  王玉英 《林业科学》1996,32(6):522-527
云南松梢蚧是云南松叶的主要害虫,为防治这一害虫,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雄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卵发生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蛹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蛹有聚集于隐蔽物下面的习性。  相似文献   

4.
异耦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东林区首次发现异耦阿扁叶蜂危害马尾松。该虫一年发生一代。7月中旬以老熟幼虫下树入土作室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卵孵化。幼虫5至7龄。该虫幼虫期可被蜘蛛、蚂蚁取食和白僵菌感染。经试验多效杀虫灵、森保Ⅰ号、有机磷及拟除虫...  相似文献   

5.
云杉线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线小卷蛾系中国新纪录种。在甘肃渭源县1年发生1代,以卵在2~3年生枝条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孵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羽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其为害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用25%增效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效果达85%;用10%敌对或敌马烟剂防治成虫的效果达98%。  相似文献   

6.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 bijugus 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64.8头  相似文献   

7.
漆树缀叶螟在贵州省分布广泛,危害较重,主要危害漆树,其次还危害核桃、盐肤木、黄连木、马桑等。该虫在贵州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化肾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卵孵化盛期。6~9月为幼虫危害期。文章对该虫中贵州的分布与寄主、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较详细报道,并提出了诱杀成虫、人工挖茧、剪除巢网及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bijugus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蜡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468头和2674头。整个幼虫期平均捕食蜡虫20943头,成虫期10000余头。危害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每头瓢虫一生可造成1384g的蜡花损失。一株2~3年生女贞树平均损失蜡花11043g,损失率为2653%。  相似文献   

9.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蛀食国外松主干基部皮层的新害虫。该在江西吉安等地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出忌化孔活动,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当年12月上旬幼虫越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复苏,8月中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开始羽经为成虫并在蛹室内越冬。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以来,落叶松丝角叶蜂在山西省太行山林局为害落叶松林,以幼虫取食当年嫩叶。该虫一年发生一代。6月下旬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在枯枝落叶层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陆续羽化,5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月上旬,以林丹喷粉,幼虫死亡率可达95%以上,见效快,且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两种竹瘿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小蜂是竹要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内越科: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支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下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组织为禽。  相似文献   

12.
白眼尺蛾ProblepsisalbidiorWarren是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Carr的一种食叶害虫。在长沙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4、5龄幼虫在小叶女贞较密的枝叶中越冬。越冬幼出于翌年3月上旬出蛰取食,部分老熟幼虫取食几天即入土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5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在5、6、7、8、9各月的中下旬,越冬代幼虫主要在11月和翌年3月中下旬为害。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Bt乳剂1.5亿孢子/ml菌液喷杀幼虫,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了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在呼市地区二年发生一工,以老熟幼虫,初龄幼虫及未孵化的幼虫在孵壳内均可越冬,也有极少数的以蛹越冬。成虫6月下旬始见,7月中旬进入高峰期,8月中旬进入盛末期。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2粒。孵始见期为7月上旬,始盛期为8月上旬,高峰期为8月下旬,盛末期为9月上旬。该文提出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94~1998年研究表明,双棘长蠹是石家庄市的一个新害虫,仅危害国槐细枝干,1年发生1代,每代有4个虫态。成虫期近10个月,卵期5~8d,幼虫期30~40d,蛹期7d左右。4月中旬~5月上旬是成虫产卵、蛀食危害盛期,10月上旬~11月中旬新成虫开始迁移、蛀食危害、越冬。幼虫、新成虫具有群居和固守的习性。依据这些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加强检疫、清理受害枝以消灭越冬成虫、幼虫、新成虫的无公害新防治策略,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是黑龙江省农业和林业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对苗圃育苗造成很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1 生活史 东北大黑鳃金龟在黑龙江省东部2~3年1代,以成虫、2龄幼虫、3龄幼虫在土内越冬。越冬成虫在5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在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以前产出的卵当年可以发育进入3龄,7月中旬以前产出的卵当年只能进入2龄,7月下旬以后产出的卵当年只能进入1龄。8月中旬以后孵化的1龄幼虫因不能正常越冬而死亡。9月下旬,2、…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尺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尺蛾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是华北落叶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暴发时几科能将落叶松针叶全部吃光,还危害云杉新生针叶。该虫在管涔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落叶松主干基部皮缝内或上年生旧球果鳞片内越冬。越冬卵在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6月下旬开始吐丝下垂入土,预蛹10d左右,蛹期长达3个月。室内9月中旬见到成虫,室外9月末始见成虫,10月上旬为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17.
杨树主要虫害一类是食叶害虫,一类是蛀干害虫,其习性及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一、杨扇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雌蛾体长15~18毫米,翅展38~42毫米;雄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6~37毫米。虫体淡褐色,头顶有一近椭圆形黑斑。老熟幼虫体长32~39毫米,头部黑褐色,身体有白色细毛。蛹褐色,长13~18毫米,尾端尖削,分成两叉。茧椭圆形,灰白色。本地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薄茧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羽化。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7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第二、三、四代成虫相继羽化成灾;第五代卵期5~6天,…  相似文献   

18.
闽北地区杨扇舟蛾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在福建省顺昌县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表土层、树皮缝隙处越冬,翌年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5月、6月、7—8月、9月、10—11月,以7—9月的3、4代危害最烈,蛹期6—9天;成虫寿命6—9天;卵期3—9天;天敌有9种。  相似文献   

19.
华竹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竹毒蛾是毛竹的食叶害虫,在安福武功山区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竹杆上的地面灌木杂草叶背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产卵。1、2、3代幼虫发生危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中旬-10月中旬。以第2代发生整齐且危害最烈。在幼虫1-3龄期用DDVP插和烟雾剂进行熏杀,效果可达80%,蛹期寄生虫较多,可利用于防治。  相似文献   

20.
紫薇绒蚧又名石榴绒蚧,主要危害紫薇、石榴,是城市园林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虫及若虫危害紫薇的嫩枝,受害轻者树势衰弱,严重时枝条上布满虫体刺吸植物汁液,并导致煤污病,造成紫薇黄叶、落叶,枝条干枯。近几年,紫薇绒蚧在我区紫薇树上发生严重。据调查,一般株害率在60%~70%,严重的株害率达100%,极大的影响了紫薇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一、发生规律紫薇绒蚧在本地1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幼虫在紫薇枝条皮缝皮下或空蜡囊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发育,4月中旬雌雄明显分化,4月底5月初雄虫羽化,交尾后死亡,5月中旬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5~7天,6月上旬为卵孵盛期。若虫孵化后,在枝干树皮缝隙及不光滑的部位定居,7~8天后进入2龄期,2龄若虫在枝干上寻找幼嫩部位定居。7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8月上中旬进入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下旬以2龄若虫越冬。二、防治措施紫薇绒蚧成虫有蜡质分泌物,药剂防治效果差。因此,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间,进行综合防治。一是加强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防止紫薇绒蚧蔓延。二是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带虫枝条,消灭越冬虫源。三是在紫薇树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