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索我国渔业发展的正确途径,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养捕之争”的说法。当时曾确立了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方针,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一直偏重于捕捞,放松了养殖。这在当时是有它的客观历史原因的,比如在五十年代,我国海洋捕捞的力量还很薄弱,海洋渔业资源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为了夺回渔业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捕捞生产,是当时形势所需。  相似文献   

2.
一、延绳钓渔具渔法及历史和现状我国沿海延绳钓作业历史悠久。在60年代以前延绳作业是广东、福建、浙江海洋捕捞中主要作业之一,延绳钓作业捕捞产量占海洋捕捞总产量30%以上,有的沿海县(市)占总产量60%以上。70年代以后,随着机动底拖网作业的迅猛发展,延绳钓作业渔场逐步被占领使延绳钓作业无法生产,加上当时延绳钓作业是落后的手工操作,体力劳动强度大,背仔式生产安全性差。所以,80年代以后被逐步淘汰出局。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0年钓业产量只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3%,温岭市过去钓业占70%以上,现在钓业已全部淘汰。世界很多沿海国家海洋捕…  相似文献   

3.
30多年来,我县水产事业走过了一段起伏曲折的道路。五十年代初,我县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主。年捕捞产量仅500多吨,1955年开始发展水产养殖。但常年产量也只在1000吨左右。五十年代末,由于贯彻了“以养为主、养捕结合”和“大小水面并举”的发展水产生产的方针,形成了“三级办场、五级养鱼”的局面,水产品产量曾一度大幅度增长,1958年达到3000吨。1959年达到了4250吨。后来,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盲目围湖造田,加上传统的自然经济束缚,我县丰富的水产资源不仅没有充分利用,反而屡遭破坏,致使水产生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一)我县东临黄海,海岸线长一百二十华里,海洋捕捞生产主要是到吕泗渔场捕黄花鱼、勒鱼等,近年来由于资源逐渐衰退,海洋捕捞生产很不稳定,产量、质量都有下降,多数渔业队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穷则思变.干部群众感到,单靠捕捞很难改变落后面貌,必须走捕养并举的道路.一九六六年城东公社下口大队开始试养海带,以  相似文献   

5.
底拖网渔具是海洋捕捞的主要渔具之一,其作业历史悠久。我国的捕捞业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捕捞产量在水产品总量中占主导地位。80年代末,捕捞强度过大,资源遭到破坏,捕捞产量逐年下降,近海鱼类种群的相对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水库捕捞,70年代前采用单层刺网,70年代后赶、拦、刺、张联合渔具渔法的应用,对大型水库捕捞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捕捞产量,尤其是提高中下层鱼类的回捕率,宋家场水库应用网箔捕捞技术,渔获效果明显。1991年9月底开始试捕,当年共捕鱼9705公斤,1992年捕鱼45843公斤。  相似文献   

7.
深水网箱——海洋养殖先进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从海洋中获取渔业利益或水产食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捕捞,二是养殖。海洋渔业捕捞,是"海洋"赐给人类的"礼物",长久以来,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呈现枯竭状态。对于海洋渔业捕捞,为了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发展,解决生态平衡与合理获取是当务之急。养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为了确保具有充足食物以及社会发展中粮食安全保障供给所采取的一种生产方式。深水网箱是海洋众多养  相似文献   

8.
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沿海各地积极贯彻“养捕并举”的方针,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使养殖产量在水产品总产量中的比例明显提高,增长幅度大大超过海洋捕捞产量的增加。1984年,全国海水养殖水产品的产量比1980年增加近20万吨,增长幅度为43.7%,而在此期间,海洋捕捞产量仅增长17.5%。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已有11个海洋渔业重点县的各类海水养殖产品的产值超过了海洋捕捞产品的产值。其中有福建省的福清等7个县,辽宁省的金县及大连旅顺口区,还有山东省的福山县和烟台市的芝罘区。现将以上各县按不变价计算的1984年海水养殖及海洋捕捞产值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付部长在总结1958年的水产工作时,以一年来,水产事业突飞猛进的事实,证明了依靠群众、以养为主、积极发展捕捞的水产生产方针的正确性。很明显,怕以养为主影响海洋捕捞发展的顾虑是绝对没有根据的。1958年在养殖产量大增加的同时,海洋捕捞量也比1957年增产了80万吨,这就清楚地说明以养为主、积极发展捕捞能保证水产生产的高速度发展,符合多快好省的精神。张付部长的报告,使我体会到以养为主的方针无论在经济建设上或是在理论上都有极高的独创性和重要意义,这个方针的提出使我国人民的生产劳动范围由  相似文献   

10.
张光华 《海洋渔业》1993,15(2):51-55
<正> 一、海洋捕捞马力的现状和基本特征以80年代初为起点,我国海洋渔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海洋捕捞马力急剧膨胀,渔业资源恶化,生产效率下降,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到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限制和削减海洋捕捞马力,但至今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来,安徽省当涂县认真贯彻了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和养捕并举的方针,养鱼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县养鱼水面比历史上养鱼最多的年份扩大了两倍以上.但是,目前仍然有跨社、跨队的水面八万多亩没有养鱼,占全县可供养鱼的水面百分之五十以上.这是今后发展养鱼事业的重要问题之一.跨社、跨队的水面为什么一般没有养鱼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存有重捕轻养的思想,对捕捞劲头大,对放养劲头小.有的人说:"养鱼是先甩钱,后捞钱,搞不好贴本钱,不如捕鱼得现钱";二是有些人认为大沟大塘,跨社跨  相似文献   

12.
我区有小一、二型水库四千余座,圹坝八万余座。它们多数均分散在交通不便的山谷里,这些水库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养过鱼或没有连续养鱼。没有养鱼的主要原因是。捕捞技术不普及或交通不便,鱼捕不上来。群众说:、“有种无收”就不“种”了。所以,必须解决小型水库的捕捞问题,以捕捞来促进水库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海洋渔业捕捞队三分队二六七、二六八渔轮的船员,今年以来一直鼓足干劲,大稿增产节约,日夜战斗在祖国的海洋上,千方百计多捕鱼。去年全年他们捕了一千一百吨鱼,今年到七月底为止,他们已从国家捕捞了一千二百二十七吨鱼,完成了水产部规定的全年丰产指标的百分之五十,创造了全国渔轮平  相似文献   

14.
海洋水产资源是海洋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蕴藏量的多少直接和资源的补充情况、捕捞强度变化有关.如果利用合理,资源量将永盛不衰.反之,如果利用不当,酷渔滥捕,则资源遭受破坏,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的发展.东海区的大黄鱼,历来是闽、浙渔民的主要捕捞对象,在捕捞强度低的五十年代,由于资源基础好,产量一直较为稳定.自五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由于盲目增加捕捞船只,延长作业时间,扩大捕捞场所,和大量捕捞幼鱼,使大黄鱼资源遭到很大破坏.近两年来,在捕捞强度比解放初期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情况下,大黄鱼总产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几乎下降到一九五五年  相似文献   

15.
《渔业现代化》1978,(3):8-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逐步向深海发展,自1973年开始调查探捕后,至1976年,东海区马面鱼的总产量已达到21万余吨,是我国海洋捕捞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新鱼种。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三十五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渔业经济面貌发生了振奋人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渔业工作不断改革调整,生产领域逐步扩大,产量、质量稳步提高,以主要依靠海洋捕捞,转到养捕并举,重点发展养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1983年全国水产品产量达到546万吨,比1949年增加了11倍,平均年增长7.6%;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逐步向深海发展,自1973年开始调查探捕后,至1976年东海区马面纯的产量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海洋捕捞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新鱼种。  相似文献   

18.
<正>1水产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1.1水产饲料业的成长基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80年代,以对虾、河鳗、甲鱼等为代表的名优水产品养殖迅猛发展,引人注目。1985年,我国首先放开水产品市场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渔业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实现了渔业发展从"以捕为主"到"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199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节水、高效、生态、健康型养殖模式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海洋制度的变革促使各国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控制捕捞强度。世界捕捞产量每年增长量逐年下降,上世纪90年代捕捞产量几乎停止增长。然而世界养殖业却呈现出与捕捞相反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养  相似文献   

20.
地处黄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改变单一捕捞模式,走养、捕、加全面发展,渔、工、贸综合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全区水产业向高、深、全方向发展,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港区有80公里海岸线,5.3万亩滩涂,20万亩可供开发养殖的水面,是山东省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基地。但是过去渔业发展主要靠单一的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既不高,也不利于保护海洋资源。针对这种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