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杭州西湖风景如画,四季皆有其独特的韵味,植物景观作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四季景观的构成及特点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选取四季有代表性的植物(春桃、夏荷、秋桂、冬梅),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读,研究历史上相关的重要景点及造景手法,并探讨其中的审美意趣,以期对今后西湖景区植物景观改造及其他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中融入更多人文内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诗情画意杭州园杭州园位于楚水景区,总面积约4300m~2。它结合杭州地域特色,选取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为核心意境,将其主要景观元素进行提炼并加以创新,组合"西湖十景"部分景观设计特征,运用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手法,通过"一湖、一堤、二入口、三桥、四亭"等景观元素进行充分诠释,并融合武汉园博园中"楚水"的造园体系,营造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风景如画,四季皆有其独特的韵味。植物景观作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四季景观的构成及特点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西湖冬季代表性植物——梅花为例,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读,探讨了西湖梅花的应用种类、历史上重要的赏梅景点以及西湖梅花的审美意趣,以期对今后梅花这一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滨水景观"、"疏林景观"、"密林景观"3个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实际植物景观配置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如何提升园林植物配置效果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西湖十景"名称列表,总结出了景观命名的重要性、特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三潭印月位于杭州西湖的中心,面积约6公顷多(其中水面约4公顷,陆地约2公顷多),它与北面的湖心亭、阮公墩共同组成古代封建迷信所传统的蓬莱、方丈、瀛洲3个“仙岛”(图1 )。据记载,宋朝诗人苏轼疏浚西湖时,在湖中心的3个深潭处造了3个石塔作为标志,禁止在其范围内种植菱、芡,以防止湖泥淤积。由于月夜塔影,波光荡漾,以及湖中三潭的传说,因此就有了“三潭印月”之美名。 三潭印月这个岛,实际上是由环形堤岸围成的一个小小的内湖。岛上有曲桥和亭、榭、楼、台等建筑,其中石桥曲折,花木扶疏,人们称它为“湖中之潮”或“湖上公园”。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风格,而成为著名的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图2)。  相似文献   

7.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古城,以西湖闻名于世,而且园林绿化建设起步较早,在园林植物造景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从杭州西湖园林植物冬季景观具体实例入手,分析杭州西湖冬季景观的造景手法及特点,以期为现代园林冬季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倪晓明 《花卉》2020,(4):89-90
主题花展景观小品设计对于提升景观塑造的价值,充分吸引游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杭州西湖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地方之一,在"荷红莲碧"主题荷花展花事活动中,以"传承文化、放飞梦想"为主题,引导花展景观小品实现设计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晨 《现代园艺》2013,(18):181-181
本文以杭州"西湖十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古典园林中"天文气象"运用进行探讨,提出"天文气象"是营造园林景观不可忽视的园林设计要素,并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灵感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八景"是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结构稳定的景观形式和文化现象,属于园林文化的范畴,是我们认识、研究古代景观营造的重要渠道。当今城乡景观面临"千城一面、万城同景"的尴尬局面,营造兼具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城乡景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厘清"八景"文化概念的基础上,以安阳"八景"为例,分析"八景"文化对当今景观营造的现实意义,为地域性景观营造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其中古典园林是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植物景观是古典园林景观布置的关键因素,对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而且也对我们发展现代景观艺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空间布置进行介绍,对空间构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琦 《现代园艺》2012,(12):151-152
随着城市发展和演变, 城市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之一。积极从城市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让城市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韶关市政文化建设就是以文化彰显城市建设特色,使城市文化和园林景观有机结合,是城市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表达与体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绿色柔性空间缺失,地域性精神表达缺失等问题。鄂州"吴都休闲景观带"概念规划注重生态环境改善,注重文脉延续,通过植物、文化两条线索贯穿其中,相依相随,共同变迁,以达到"人、景观、文化"的和谐共生,营造富有城市活力的全新城市道路景观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浙派园林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依托。研究西湖历史的园林景观,对完善西湖文化景观内涵,更好地诠释西湖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西湖申遗成功后,出于保护世界遗产的需要,必须加大对传统园林的研究,还原西湖名园的确切位置、景观构成。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调查留馀山居位置的研究方法,以及留馀山居的原有环境面貌,最后梳理了留馀山居的原有景观特色,为研究浙派园林,继承和恢复西湖景观提供了极好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植物景观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合理配置植物,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稳定的植物群落,并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提炼,寓情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须遵循主题原则、美学原则、艺术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文化继承原则,并符合场地功能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园艺》2020,(1):104-106
鹤景是中国园林动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整理、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梳理了鹤景发展的历史源流,并以西湖"放鹤亭"为切入口,着重探究了江南传统园林观鹤景观,最后分析总结了江南传统园林观鹤景观的文化内涵,对比现代园林鹤景,为现代动物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庄是城乡居民游憩、文化娱乐重要场所。融安县农庄普遍欠缺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景观和文化内涵,缺乏生机和诱惑力。本文以生态优先,围绕不同农庄环境特点,提出植物景观、花木文化氛围构筑思路,倡导消费结构、生活方式变革,践行绿色生活,让"绿色化"引领农庄休闲、游憩时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8.
许改平 《现代园艺》2021,(6):125-127
花镜具有一次投入多年观赏的特点,符合现代构建节约型、可持续型园林景观理念和自然生态型概念。国内的花镜多见于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以宿根花卉为主的混合花镜为主,是其公园和街头绿地重要节点景观提升的重要形势。杭州的花镜景观主要应用于核心区公园绿地以及西湖风景区。国内花镜的设计应用并不普遍。分析了花镜设计原则、植物材料选择、花镜应用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城市花镜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引起的文化入侵影响着非西方国家本土特征的延续。中国风景园林本土特征的形成除了沿用古典建筑和园林的样式外,尊重并且延续场地文脉也是重要的方法。朱育帆老师的"三置论"理论体系,为延续文脉、形成本土特色提供了一种视角和操作方法。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基于"三置论"理论体系中的设计技术,结合笔者在欧洲实地观察,试图用"三置论"来解析重要的现代景观作品是如何体现本土特征的,最后得出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形成本土特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中的借景手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园林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园林借景手法按时间维度来选择,根据一天之时相、一年之季象和四季之气象变化来"因时而借",时相变化借用早中晚的日月星辰;季象变化借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气象变化借用风霜雨雪云雾虹霞,使某一特定的景观因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增添景观吸引力,丰富视觉体验与精神感受。通过解析"因时而借"的古代经典案例以及列举因时而借的现代景观应用,以期启迪当代景观设计师开阔思路,参考借鉴"因时而借"的借景理法,并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