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美勤 《花卉》2016,(12):73-74
本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低处向高海拔处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林和山地草甸等主要植被,其中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占到保护区总面积的85%以上。此外,本文对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和特殊的植被分布情况如"旗冠树"、"不老松"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全面揭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城市山地公园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天然的空间结构、较为稳定的群落构成、多样化的植被景观,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与休闲需求。基于GIS进行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为城市山地公园景园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合理运用现有资源规划公园建设,合理运用GIS技术建立数据库,为后期公园建设与规划提供依据。旨在分析与阐述基于GIS的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技术,并结合鳌山公园实际建设情况,对技术应用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裸露山地植被恢复的原则和要求、植被恢复的措施及树种选择、种植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恢复植被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对喀斯特山地各种植被的生长状况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找出适合喀斯特地形恢复植被和树种选择的方法,根据喀斯特地形的特点,阐述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恢复植被的措施,以及能源树种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半自然植被是生长于城市中特殊的植被类型,其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从半自然植被的定义、特点、受城市环境的影响、研究概况与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当前国内相关研究大多围绕群落结构及特征方面,侧重于探究其植被恢复及更新,以半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恢...  相似文献   

6.
章明明 《花卉》2019,(2):286-287
山地风电场植被恢复工程的措施施工管理过程中,在树种的选择上既要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考虑牛羊等大型牲畜的破坏因素,进行规格上的要求。同时需要加强苗木的养护管理,重点与当地村民沟通协调,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牲畜的破坏,提高植被的成活率,达到山地风电场山体植被恢复的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7.
薛梅  张新旭 《现代园艺》2014,(10):100-100
园林绿化在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笔者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化中的常用植被做了阐述,并据此对城市绿化中的植被设计原则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对山地城市中心区绿道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在明确城市中心区和山地城市绿道概念的前提下,分析了山地城市中心区绿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道规划的目标与原则,梳理总结出山地城市中心区绿道规划的核心:生态、文化和游憩,分解得出具体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9.
彭雁 《现代园艺》2019,(10):108-109
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正负两面的反馈效应,因而绿道沿线植被景观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首先简要阐述省立绿道规划的重要意义,再以植被景观区概况、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植被斑块特征及其周边建成环境的变化5个部分为切入点,对深圳市省立绿道沿线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植被绿化在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美感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华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须注意诸多问题。该文认为,华南地区的风景园林植被绿化分布和配置工作中,应当尤其注意2个方面:科学合理地配置、分布植被,注重乡土植物的种植,这样方能进一步增加城市美感,也进一步发挥园林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吕梁市离石区的3个功能区吕梁学院、凤山、生态公园城市植被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展开了研究。3个功能区地上植被和种子库中共有植物物种分别为26、8、8种,各功能区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388、0.471、0.470,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表现出不同的耦合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具体的实地调查以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得出九龙江森林公园的森林植被类型以及特征,为下一步的规划保护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可雕 《现代园艺》2012,(16):109-110
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山地,有很多知名规划建筑学者指出中国的出路在山地。在西南地区,大部分城市处于山地丘陵地带。如何在坡地规划建设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使用RS和GIS技术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以Sentinel-2A的遥感数据组建南昌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数据集,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定量研究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及区域城市植被覆盖度和绿地景观格局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研究区绿地斑块构成总数庞大,其中经济开发区的绿地率最高而东湖区最小,附属绿地相对其它类型绿地占比最大;绿地分布不均匀且总体绿地斑块边缘较规则,遭受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旧城区尤以附属绿地和广场用地破碎化水平较大,无法发挥其生态效益;高植被覆盖度有利于形成面积较大、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景观斑块,植被覆盖度越高,破碎化水平越低.对分析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均衡各类型绿地分布,增加景观多样性;结合城市文脉,改造旧城环境面貌;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合理化开发.  相似文献   

15.
道路植被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城市道路植被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城市环境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借鉴。本文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城市道路植被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南湖大道植被总体质量最好,珞喻路、民族大道、珞狮路依次降低,雄楚大道最差。文中所选指标较全面地覆盖了道路植被评价的各方面,且各层指标的权重赋予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故利用AHP法进行植被特征评价效果较好,可为城市道路景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域辽阔,各种地形都有,比如,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等,这些地区都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是造林困难地区。本文分析与探讨造林困难地区的植被恢复方法,旨在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避灾绿地布局是避灾绿地规划的关键环节。山地城市用地紧张,避灾绿地布局与平原城市有较大差异。从安全性、避灾人口承载量、可达性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山地城市避灾绿地布局的影响因子,为山地城市避灾绿地科学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锁珍 《花卉》2019,(6):220-220
我国地域幅员广阔,地形种类众多。包括了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西南干热河谷等众多地形。由于上述地形复杂易出现水土流失,是我国造林困难的主要地区。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我国造林困难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的分析,能为我国林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冯玉能 《广西园艺》2010,21(2):44-45
乡土树种具有严格的地域性、独特的群落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的景观特色,是区域植被的基本组成单元。合理地利用乡土树种,科学地进行物种规划和有意识地建造生态廊道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而自然植被的重点保护,乡土树种的合理应用则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由于缺乏生态学理论,尤其是植被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存在诸多问题,如群落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易遭病虫害、植物配置随意、城市绿化缺少特色、难以满足人亲近自然的要求等等。应用植被的分布与分区理论、演替理论、潜在植被及群落理论等可有效解决其中的不少问题。在城市生态公园、倡导广泛应用乡土植物及城市“近自然森林”的建设中更离不开植被生态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