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驼原产于南美洲海拔40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由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2002年我国首次从澳大利亚引进。妊娠羊驼及幼仔科学的饲养管理对羊驼繁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介绍了妊娠羊驼及幼仔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羊驼适合在寒冷、少雨、干旱的地区生长。由于群众的喜爱,很多地区希望引进羊驼用于观赏和普及动物教育等活动。我国幅员辽阔,羊驼能否在台风、高温、高湿、雨季时间长、积水等诸多不利因素下生长,并体现出良好的观赏价值,是技术人员亟需研究的问题。广东珠海地区科研人员结合羊驼的生理特点和本地的气候特征,就地取材,通过对温湿度和通风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高温高湿地区羊驼舍和放牧草场;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羊驼的生态饲养管理。2018年,从山西引进了1公2母2羊驼仔共5只观赏羊驼。截至2020年2月,已繁殖了2只羊驼仔,成活率100%,同时实现了在轻剪羊驼毛的情况下安全度夏,保障了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蓓 《畜牧市场》2009,(3):19-21
随着蛋鸡养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逐渐意识到要想致富,就必须摆脱原始的饲养模式,走规模化、标准化的饲养道路。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指引下,近年来,东北、山西、山东、湖北、河南等养鸡密集地区的农户,利用融资、合资、独资等模式筹备大量资金,向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模式转移,相继出现饲养5万只、10万只、20万只、50万只等中、大规模养殖的蛋鸡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4.
本人通过对动物园病死羊驼的剖检和病理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导致羊驼死亡的可能原因。目前我国缺少针对羊驼疾病的兽医资料和临床病例,开展对羊驼疾病的病理学观察,对羊驼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开展羊驼的饲养、繁殖及饲养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根据观察结果可初步诊断,病死羊驼是由于大叶性肺炎引起的心脏肝脏及肾脏多器官病变致死。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从荷兰引进15只羊驼,由于长途运输应激,死亡3只,流产2只。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积极治疗,患病羊驼体况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正>1羊驼的形态及生活习性羊驼属偶蹄目骆驼科动物,原产于南美洲海拔3000~4800m的安弟斯山脉。羊驼养殖仅集中在南美洲的秘鲁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4个国家。中国的山西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也有养殖。羊驼的体型比羊稍大些,头似骆驼,颈细长,鼻梁隆起,两耳竖立,无驼峰,三瓣嘴,肉唇较长,不会鸣叫,只能偶尔发出低沉的"吭吭"声。羊驼全长2m左右,平均肩高90~  相似文献   

7.
永安市上坪乡在我省属高山地区,海拔112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冬季年平均气温较低(最低达—11.8度,平均14.3度)、湿度大,使许多养殖业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部分农户利用毛竹林面积大(全乡约10万亩)和单季山田(约1万亩)无种植的特点,饲养山羊获得了成功。目前时间已发展专业户40余户,养羊4334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饲养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羊驼又名骆马、驼羊,骆驼科无峰驼(羊驼)属的一种.别名美洲驼、无峰驼.产于南美的秘鲁和智利的高原山区.体型颇似高大的绵羊;因其被毛可长达60~80 cm,呈浅灰、棕黄、黑褐等不同色型,而成为新的经济投资热点,且备受业者的追捧.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和英国已开始小规模养殖羊驼,而德国、以色列、法国和日本则采用成群放养为主.我国于2001年与澳大利亚签署了羊驼引种协议,并于2002年5月引进首批羊驼.至今,羊驼养殖在我国仍然属于新兴产业,只包括观赏和小规模饲养.而羊驼属于热带高原动物,其生理特点与普通偶蹄兽有很大的差别,国内缺乏相应的兽医资料和临床案例.遇羊驼顽固性发热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羊驼(Lama pacos),属于哺乳纲、有胎盘亚纲、偶蹄目、团蹄亚目、骆驼科、美洲驼属、羊驼~([1])。在自然界,羊驼分布在南美洲,主要地区为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的安第斯山脉和阿尔贝斯山脉高原、海拔4400~4 800 m的草原、牧场和沼泽地带~([2])。由于羊驼毛纤维具有柔软性、强韧性、颜色多样性等特点,保暖轻便,在世界纺织业中被誉为"软黄金",是世界上最好的纺织材料,在世界纺织业声誉很高,所以羊驼毛制品价格昂贵~([3~6])。由于羊驼毛织品的经济效益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杭州动物园1对羊驼在日常饲养及繁殖期行为的观察,详细记录了羊驼日常习性和交配、分娩、育幼等一系列过程,分析和讨论了羊驼在动物园饲养繁殖的技术要点,给亚热带地区饲养羊驼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和经验。成年羊驼体温区间在37.4~38.2℃,平均体温为37.9℃。幼驼体温区间在37.9~39.0℃,平均体温38.3℃。羊驼耐寒不耐热,当环境温度超过35℃时要采取物理降温,否则极易中暑死亡。羊驼饲养比较粗放,日粮中精饲料可替代一部分粗饲料。圈养条件下,要时刻保持笼舍内的卫生,防止羊驼摄入游客丢入的塑料袋等异物导致死亡。在交配受孕后,最好将母羊驼单独饲养,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母仔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羊驼是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美洲驼属动物,原产于南美洲智利、秘鲁等国家,2002年被山西农大董常生教授首次从澳大利亚引入我国,丰富了我国动物物种种类。因羊驼独特的外形给人以呆、萌的印象,且毛质量颜色好、市场售价高,鉴于羊驼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形成羊驼养殖的潮流。本文就羊驼饲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人工草场放牧对羊驼产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羊驼于2002年由澳大利亚引入我国以来,饲养管理采用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的人工草场划区轮牧结合冬季雌性补饲方式进行.本研究选择剪毛两次以上的成年羊驼68头,分别取样,测定纤维直径、自然长度、伸直长度、弯曲度和有髓纤维比率;统计分析性别、被毛颜色、年龄等对原毛产量以及测定指标的影响,并分析测定指标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羊驼的平均原毛产量与国外报道结果相近,性别与年龄显著影响毛纤维遗传性状(P<0.05),性状间相关分析与国外报道结果一致.供试羊驼平均纤维直径低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研究报道;伸直长度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报道数据相近,低于美国、秘鲁等国报道的数据,其他性状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相似.笔者分析,羊驼在我国养殖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性状改变,可能主要源于饲养管理方式及营养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成年羊驼的肉质研究、保种育种、饲养管理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随机选取健康的成年羊驼共6只(公母各3只),每只采集2 mL血液进行血液生化和血常规指标的测定,并进行性别间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母羊驼肌酐、尿素氮含量和血细胞比容极显著低于公羊驼(P0.01);母羊驼氨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公羊驼(P0.05);母羊驼磷离子含量及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公羊驼(P0.01);母羊驼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公羊驼(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羊驼不同性别间血液生理生化和血常规指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南德文种公牛自1992年从澳大利亚引进湛江地区至今,6年来,生产该牛冷冻精液共13.60万粒。远销吉林、福建、海南等省市及本省的韶关、云浮、肇庆、茂名等地区,销售量达12万粒。六年来,我们对该品种牛进行了精心的饲养,种公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取得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羊驼(Alpaca)亦称驼羊,是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美洲驼属动物,是适合我国饲养的一种新型特种经济动物。原产于亚马逊河上游海拔3000~6500m的安第斯山脉,曾广泛分布于南美大陆,羊驼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耐粗饲性能,被誉为“耐劳的贵族”。目前,羊驼已经被驯化为家养动物,且在  相似文献   

16.
网刊文摘     
我国首次引进美洲羊驼日前 ,我国畜牧家族增添了新成员 ,由山西农业大学从澳大利亚引进的 2 3只美洲羊驼落户山西晋中市。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外引进这一优良畜种 ,填补了畜牧养殖业的一项空白。引进美洲羊驼 ,是国家农业部“94 8计划”科研项目的重要内容 ,目的是进行生物科学领域中遗传与育种、生态与繁殖方面的科学研究 ,并向中西部地区示范推广。美洲羊驼是一种高产绒用动物 ,平均每只羊驼年产绒 30 0 0~ 4 0 0 0g ,是山羊的 2 0倍以上 ,净绒率 87%~ 95 % ,远远高于山羊绒 4 3%~ 76 %的净绒率。国家质检总局对首次引进美洲羊驼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门源县珠固乡地处门源县以东约70公里处,属高原冷凉气候地区,海拔2400~3600米,具有宽阔的草地和茂盛的灌木、乔叶林,可利用草场达96万亩,现饲养羊56217只。  相似文献   

18.
1994年,新西兰有5000万只绵羊,全国人均占有14只。新西兰全国出口收入的1/4强来自养羊业,是当今世界第三大羊毛出口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前苏联。新西兰有2万多家农场,饲养着28个品种的绵羊和几个有色绵等品种群。本文根据青海省畜牧厅1995年赴新西兰考察团带回的资料编译而成,现简介如下。1毛用品种美利奴羊及无角美利奴羊(MerinoandPollMerino):1771年首次被引入新西兰。从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美利奴一直是新西兰的当家品种,数量最多时达到1400万只。此后,它的数量开始下降,在低地及北岛较潮湿的地区逐步被兼用型品种所…  相似文献   

19.
金丝猴在半荒漠地区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崇学 《野生动物》2003,24(6):36-37
金丝猴是典型的高山树栖动物,集群生活于海拔1500~3200米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人工饲养多在大城市动物园或在同原栖息地环境较类同的自然保护区,在半荒漠地区饲养还未有先例。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1992年8月从甘肃南部引进金丝猴进行人工饲养,并在1993到1998年5个繁殖年内共繁殖成活10只仔金丝猴。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月下旬,福州动物园饲养的3只羊驼临床表现全身剧痒,面部、腹股沟等部位皮肤出现龟裂;四肢内侧、腹股沟及肛门周围形成大量干石灰状痂皮,厚0.4~1.0 cm;动物表现消瘦。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羊驼皮肤混合感染疥螨、马拉色菌、球菌及犬小孢子菌。经过6个月彻底治疗和观察,3只羊驼均完全治愈。但疥螨容易重复感染,需定期对感染动物进行检查及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