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军 《北方蚕业》2003,24(4):9-11,13
叙述了 1 998~ 2 0 0 1年榆林 4年连续大旱粮食绝收 ,灾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 ,栽桑养蚕生产出现 2县 3村 49户养蚕 79张 ,张茧平均收入 883 .80元高产典型 ,提出了蚕桑业发展的科学依据 ,并根据榆林蚕桑生产现状及生产优势 ,提出了发展蚕桑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兴美 《四川蚕业》2002,30(4):43-44
我县是全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 ,蚕桑收入已成为多数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从 1 994年到 1 999年 ,蚕茧产量一直在5万担左右 ,如何使高县蚕桑生产实现新的突破 ,已成为一个客观而现实的问题。“一步成园”正是顺应我县蚕桑生产发展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集约化要求的一种较好栽桑形式 ,也是我县快速壮大和稳定发展蚕桑生产基础的有效途径。1 “一步成园”实施情况1 1 基本情况2 0 0 0年公司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参观考察 ,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 ,最后决定在罗场、庆符等 7个镇乡的 1 5个村进行试点 ,集中成片发展一步成园 2 0 0 0亩 …  相似文献   

3.
1 全南县蚕桑的简要回顾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 ,是个边远山区小县 ,全省重点蚕桑基地县。 80年代末以来 ,蚕桑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1984年 ,全县蚕桑生产以 8户农户 ,8亩桑园起家 ,经过 17年风风雨雨 ,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1992~ 1994年是全南县蚕桑业鼎盛时期 ;1992年全县种桑养蚕发展到 18个乡 (镇 )场 ,99个村 ,10 2 4 3户 ,桑园面积 175 4 2亩 ,养蚕 4 130 2张 ,产鲜茧 966吨 ,产值 92 7 36万元 ;1994年 ,蚕桑呈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投产桑园 82 10亩 ,养蚕 38374张 ,产鲜茧 110 1吨 ,全县 5 987户蚕农 ,户平蚕茧收入 2 75 9元 ;县缫丝厂生产白厂丝 93 2吨 ,实现工业产值 1675 5 0万元 ,创税利 199 2万元。但是由于前几年茧丝绸行情滑坡 ,我县蚕种饲养量 ,鲜茧产量也逐年下降 ,蚕桑生产面临着种种问题。1996年全县投产桑园 5 188亩 ,养蚕 175 81张 ,产鲜茧 65 6吨 ;1997~ 2 0 0 0年 ,蚕桑生产步入低谷 ,每年在养蚕 85 0 0张、...  相似文献   

4.
宜丰县地处赣西北山区 ,有着传统的种桑养蚕历史。近年来 ,该县按照“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效益为中心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发展思路 ,实行“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 ,已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种桑养蚕已逐步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农民致富的好路子。在历经曲折后 ,该县蚕桑面积得到恢复性增长 ,全县现有新老桑园 2 1 0 0亩 ,投产桑园 1 5 0 0亩 ;2 0 0 1年 ,养蚕 1 90 0张 ,产茧 64t,实现蚕桑收入 93万元 ,蚕农人平增收 5 0 0元。1 转变思想观念 ,重新审视蚕桑发展的新机遇宜丰的蚕桑工程 ,从…  相似文献   

5.
我县的蚕桑生产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只有贡江镇的上欧、楂林、密坑、新地、李泗等村种养 ,是定南县缫丝厂 (私营企业 )在我县投资兴办的一个原料供应基地。一年来种桑养蚕的效果如何 ?蚕农有什么要求和想法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对上述 5个村的蚕桑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1 基本情况1 1 桑园面积   5个村共栽桑 30 0亩 ,其中李泗村 73亩、新地村 6 5亩、楂林村 70亩、密坑村 2 2亩、上欧村 70亩。实际投产桑园面积有 15 0亩。1 2 发种量、鲜茧产量  由于是新植桑园 ,所以 2 0 0 2年我县养蚕 8批 ,比成龄桑少三批 ,共 4 5 0张种 ,全年共产鲜…  相似文献   

6.
泰兴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气候和地理位置很适合栽桑养蚕,蚕丝业在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工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崛起,农民的收入渠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很多农民已把栽桑养蚕作为次要的收入来源。我市蚕桑生产规模近年来逐年减少,从最多的2.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0.34万亩,并且还呈现滑坡趋势。有许多蚕农对蚕桑生产现状感到灰心和失望,甚至有人认为我市蚕桑将在五年内“归零”。  相似文献   

7.
1 忠县蚕业历史及蚕桑产业化现状忠县自然资源丰富 ,地处“黄金水系”长江中上游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冬少严寒 ,日照充足 ,土地肥沃 ,宜桑宜蚕。忠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至今已逾千年。由于历代频繁战乱 ,种桑者无暇培育 ,养蚕者常误时机 ,于是纷纷变计 ,举桑林一砍而光 ,建国初忠县几乎无蚕业可言。解放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蚕桑生产 ,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我县蚕丝业起步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发展在 80年代 ,兴旺于 90年代初 ,于 1 991年成为原四川省蚕桑基地县。全县 42个乡镇 ,780个村 ,1…  相似文献   

8.
杭忠宝  杨斌 《四川蚕业》2004,32(4):35-36
栽桑养蚕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不少地区把发展蚕桑生产、建立蚕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项目。东台市东台镇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蚕桑基地,桑园面积2550亩(1亩≈667m^2,下同),养蚕户923户,主要集中在梁洼、朱陈、同心3个村,2003年养蚕近7800张,生产蚕茧6400担(1担=50kg),  相似文献   

9.
在淮阴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可以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蚕桑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有效地改变目前我县蚕桑生产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造成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的粗放式经营,提高我县蚕桑生产经营水平,促进我县蚕桑生产产业化发展。1我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的可行性我县是工业小县、农业大县,种桑养蚕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曾为推动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1995年蚕桑生产达到我县历史上最高峰:桑园面积13.5万亩,年养蚕发种31万张,年创产值1.5亿元之多。但是在上几年低潮冲击下,也…  相似文献   

10.
省力化养蚕提高茧质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沂市位于江苏省最北部,草桥镇农民有栽桑养蚕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蚕桑大发展时期,全镇桑园面积突破1万亩,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近几年蚕桑生产比较优势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常山县是浙江西部的一个山区县,土地资源与气候条件适宜种桑养蚕.历史上,常山蚕桑规模较大,1994年时,桑园面积达到15 000亩,养蚕20 000多张,农民茧款收入1 200万元.20世纪90年代末,因茧价过低,桑园受毁严重,桑园面积一度萎缩于千亩之下.近几年来,随着种桑养蚕效益的提高,农户开始恢复发展蚕桑生产,新种桑园1 000多亩.为引导新种桑地区蚕桑生产健康稳步发展,笔者认为下列几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彭浩杰 《四川蚕业》2002,30(4):54-55
高县蚕桑科技示范园是高县丝绸公司于2 0 0 1年开建 ,2 0 0 2年 5月投产使用的蚕桑科技示范基地和蚕桑科技培训中心。其通过各种较为先进的蚕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来较好地体现示范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挥蚕业产业化的主体带动、科技实验、机制创新和样板辐射作用。蚕桑科技示范区位于高县南部 ,(四 )川云 (南 )公路落 (润 )嘉 (乐 )段两侧 ,辖一镇一乡七村 ,48个村民小组 ,1 72 2户农户。园区内原有投产桑树 3 0 0万株 ,园区始建至今 ,除存桑外 ,另新建“一步成园”桑园 3 0 0 0亩。示范园投产后 ,预计可实现常年养蚕 2 3万张 ,产茧…  相似文献   

13.
如东是江苏省蚕桑重点县,蚕桑生产水平一直处在全省前列。1994年全县桑园面积10万亩、养蚕24.6万张。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我县的蚕桑产业经历了1996年和2008年两次下滑、萎缩,到2018年,全县桑园面积只剩0.8万亩亩、养蚕1.768万张,作为传统副业生产的蚕桑业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今天,急需寻求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为此,我们利用如东得天独厚的小蚕集中共育优势,组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通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来积累人工饲料养蚕经验,逐步构建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改变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认识,推动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安徽安庆蚕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清 《北方蚕业》2006,27(1):41-43
安庆市地处皖西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栽桑养蚕,是安徽省蚕茧主产区之一,年产茧居全省第四位。蚕桑生产分布在市辖八县(市),主要集中在潜山、岳西、太湖等大别山区县,现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主要渠道之一。1蚕桑生产现状1.1蚕桑生产稳步发展经历了20  相似文献   

15.
7月 2~ 3日 ,省蚕桑办、省经作局组织全省主产蚕桑市、县蚕桑办 (茧丝绸公司、蚕桑公司 )主任 (经理 ) ,共 30余人 ,对龙南、崇义两县的蚕桑生产暨综合效益开发开展了一次观摩活动。期间 ,参观了龙南、崇义两县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暨综合效益开发现场 ,了解了全省蚕桑生产情况 ,分析了当前茧丝产销形势 ,商议了新形势下稳定我省蚕桑生产发展的具体对策。据观摩活动期间统计 :全省现有桑园面积 2 0万亩左右 ,比上年新增 5万亩上下 ,由于 2 0 0 2年茧价下滑的信息传播较快 ,导致了今年春期发种量较上年下降 1 0 %。虽然 2 0 0 2年的茧价下跌…  相似文献   

16.
<正>蒋垛镇现有桑园面积400hm2,有15个蚕桑百亩村,58户3亩以上的养蚕大户。年发种9000张左右,产茧7000担,收入700万元左右,人平蚕茧收入150元左右。近几年,该镇党委和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该镇的特色产业,提出用2-3年时间,在全镇建立规模为两万亩的蚕桑基地,并形成茧、丝、绸一条龙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17.
薜忠民 《北方蚕业》2002,23(3):10-11
1 陇南东部蚕桑基地建设的项目背景 甘肃陇南地区气候宜桑,"养蚕织帛,其来已久",唐宋时期蚕桑已相当发达,现存于成县抛沙镇、小川镇等多处的千年古桑,足以证明当地蚕桑历史之悠久.现代蚕桑主要分布于东部的康县、成县和徽县,其年养蚕、产茧量占甘肃全省的90%以上.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蚕桑几起几落,目前年养蚕量不足2万张,其中康县的桑园面积较大,约占到三县的70%.跨入新世纪,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农民增收、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机遇和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在甘肃省经贸委的支持下,甘肃富通茧丝绸有限公司与康、成、徽三县的蚕桑业务单位组成联合体,开始立项共同规划开发蚕桑产业,以徽成盆地为主要区域,按"公司+农户"模式,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及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制,引导广大群众发展蚕桑.拟用5年至10年时间,新建成1333hm2至3333hm2丰产桑园,年产鲜茧2400t至6000t的国家优质原料茧基地.2001年项目刚启动,就受到基地群众的欢迎,秋季1次栽桑近千亩,愈100万株.然而,对基地建设中的相关科技内容,仍无确定,拟借鉴山东省的经验,搞"3+1"(每户栽桑3亩,建养蚕大棚1个)模式,其主要内容仍然是传统的技术方法.对此,本文将谈点个人管见并作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章俊文  刘宁 《四川蚕业》2000,28(3):57-59
<正> 龙蚕镇位于蓬安县南面,辖16个村,141个合作社,4269户,16870人,耕地面积15800亩,其中旱地7800亩。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到七十年代末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成为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1979年因发展蚕桑成绩突出荣获过国务院嘉奖,当时全镇有桑树175万株,养蚕4568张,产茧14.45万公斤,蚕桑收入48.84万元。八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20.
黄文华 《四川蚕业》2006,34(1):51-53
位于安县南部边陲的清泉镇是一个浅丘农业小镇、全镇8个村,112个组,15241人、耕地总面积16861亩(1亩≈667m^2,下同)。2004年底桑树普查:全镇新老桑树总数为137.6万株,桑园951.3亩,其中投产桑99万余株,蚕桑主要分布于7个村、57个组、有桑农户614户、养蚕户555户。2005年该镇蚕桑产业在连续几年增产的基础上又喜获丰收,且在基础建设上有新突破、新跨越:全年实现养蚕4235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