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规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亮点。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是满足抗逆性很强、水保效益很好、经济效益较好、投入较少等4个基本条件,且利用部位只能是地上部分,可以开展产业化运作的多年生水土保持植物。针对八大水土流失类型区不同的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需求,提出了各区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2.
广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种类仅次于云南、四川而位居全国第三位,特有属数量占中国特有属总数的34.8%,特有种880个。为了充分发挥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应由政府统一规划,选择适宜的、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种,形成规模种植,并推行"政府+企业+农户"的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同时结合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高效水土保持植物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特点,进而达到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扩大水土保持植物的选择范围,也为促进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服务生态修复、提升经济效益等目的,本文基于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选定地被植物中的药用草本植物,充分利用其优势特征,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具有水土保持性能的物种,为下一步实地观测、评价做铺垫,也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分区配置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不同,生态经济需求不同,适宜配置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亦不同。据此提出了全国8个一级水土流失类型区41个二级类型区适宜配置的181种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及其配置要点,以期为开展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重点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工作,才能有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扎实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工作:一是做好已有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规划的宣贯,根据新时代要求开展下一阶段规划的编制;二是做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研究已有成果的转化推广,根据新时代要求推动紧迫性课题的列项研究;三是做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示范建设与管护,根据新时代要求深抓重点植物的区域示范布局安排;四是做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根据新时代要求提升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化工类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有388种,是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的主体部分,可划分为油脂利用、香精油利用、维生素利用、纤维利用、鞣质及染料利用、树脂及树胶利用、其他原料利用等7个开发利用方向。在我国水土流失区通过开发利用这些植物资源,可以形成许多优势植物资源新产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2007,(11):10-10
由赵方莹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水土保持植物》一书,综合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植物的品种特性、植物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应用等内容,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内容共九章,包括绪论、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种子植物的器官、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与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物的分布区划、植物的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等;各论内容共七章,包括水土保持乔木、水土保持灌木、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水土保持藤本植物、水土保持草坪及地被花卉、防风固沙植物、水土保持水生植物等。  相似文献   

8.
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的概念范畴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突出种植高效、管护高效、生态高效、经济高效、社会高效"五个高效",落脚在"生态文明",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两个主战场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水土保持工作的特殊性,按其开发利用方向,可将我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初步划分为食用类、药用类、化工类和特用类等4个一级大类和18个二级类别。我国每一地区都有其各自适宜的植物资源,没有一种植物资源可以"包打天下",也没有一种植物资源能够开发出万能产品。在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种植和开发工作中,应杜绝虚假宣传造势,力求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
乡土植物资源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具有抗逆性强、资源广、苗源多、易栽植的特点,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满足于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然而,据调查现对于乡土植物利用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或存有偏见,导致很少应用。乡土植物资源丰富,是当地自然植被中具有绿化景观功能和一定观赏性状的植物种类,对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能筛选出众多的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地被和草本花卉,做到植物多样性;能展示地方资源,自然风貌,景观文化的本土性,创造地方风格特色;不致引入生物侵害,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容易获取大量种苗,生产成本低廉。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观,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城市水土保持应首选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边疆,水土流失严重。竹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竹叶截留雨水,竹根盘根错节,固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具有较好的保护水土的作用。总结了广西主要竹类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提出了水土保持的优良竹种,以期为广西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省级粮食局网站域名缺乏规范,国家粮食局官网搜集的省级粮食局域名共有26个。实证分析了它们在域名层级和域名命名等方面的混乱现状,并提出域名规范措施:域名层级统一为以".gov.cn"为后缀的国内二级域名;"粮食局"英文缩写统一为"ag",拼音缩写统一为"lsj";域名中省名拼写方式统一为"[省名第一字拼音全拼]+[其后几字的拼音首字母缩写]"或"[省名的独特简称全拼]+[连字符"-"]+[省名拼音首字母缩写]"。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学说、组分有机体功能特点决定生态系统功能观点及一些中间观点的提出使生态学界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各异,但关键种的丧失会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是肯定的。对结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来说,关键种能稳定生态系统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波动带来的压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间关系的研究亦未形成共识,一般看法是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但也有与之不同的看法,认为多样性与稳定性间无任何关系。对局部多样性、区域多样性及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改变及其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比较后认为,应为不同物种提供适合其繁殖条件的局部试验地块,用个体小的物种来控制区域生物多样性及通过各种自然试验方法增加不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把植物防护后的边坡土体看作由土和根系组成的根-土复合体,建立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植物根系的加筋作用,从而增强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和边坡病害的发生。为边坡工程的设计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川河流域农地土壤肥力的评价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川河流域属于国家8个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随着治理的进展和农林牧业的发展,对耕地土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流域内不同耕地土壤肥力调查与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了不同类型农耕地的肥力状况,并划分了农地的类型,为不同类型农地土壤肥力的调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998—2007年的统计数据,从洪水灾害经济损失、不稳定度、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对GDP的贡献率以及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指数共4方面对广西地区洪水灾害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程度是影响该区洪水灾害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洪水灾害农业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比重保持在5%~15%;区内环境不稳定度的年际变化较大,总体趋势逐年下降;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为0.5%~9%;洪水灾害损失指数能反映洪水灾害致灾因子年际变率和孕灾环境的不稳定性,能够很好地评价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同时为洪水灾害发生时能快速评估出洪水灾害的损失及洪水灾害防治提供方法和依据。建议加强对较大洪水的防御能力,加大该地区的农业基础投资力度,提高各类防治工程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三川河流域属于国家8个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随着治理的进展和农林牧业的发展,对耕地土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流域内不同耕地土壤肥力调查与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了不同类型农耕地的肥力状况,并划分了农地的类型,为不同类型农地土壤肥力的调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产出水平有自己的特点。利用2000年的TM影像,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布局特点,并进行土地经济效益分析,总结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显著,产出水平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滑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进行四次土壤耕层养分调查的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受土壤质地的主导转变为受人为耕作施肥的主导,在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年循环中,土壤氮、磷元素总体上处于盈余状态,土壤钾素总体上处于亏缺状态。增加有机肥和化肥投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保持地力常新。  相似文献   

19.
黄土区水库库岸坍塌,不仅侵蚀了大片耕地,影响到库区居民住宅的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给水库带来严重的淤积危害。本文结合晋中地区开展水库库区及其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实践,在调查塌岸危害、分析塌岸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工程、化学三种措施相结合,以植物措施为主,岸顶、岸坡、坡脚三级综合防治的方法。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节省投资,便于实施,效果显著,是库区塌岸防治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和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坝系相对稳定是指在一定频率的暴雨洪水条件下,淤地坝能够保持工程安全和坝地作物保收,实现对洪水泥沙的控制利用。本文从淤地坝工程的防洪标准、坝地淹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淹水深度与淹水历时及淤积厚度的关系考虑,提出黄河中游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洪水频率为2%,坝地允许淹水深度为80cm。通过坝系相对稳定指标和相对稳定临界值的分析计算,得到了黄河中游地区坝系相对稳定的条件:坝地面积与坝控流域面积之比达到0.04~0.05时,即达到相对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