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松辽流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十年,这十年试点工作不断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深化改革,试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逐步向“高、深、细”发展,根据水利部的要求,为了把松辽流域试点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总结前十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试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深、细”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天新小流域于 1988年列为水利部松辽流域试点治理。重点研究生态经济型果树台田技术及推广应用。根据当地的水文特点和土壤性状进行果树台田稳定性分析 ,得出该地区果树台田相对平衡坡度为 35 74°。为东北同类型区推广果树台田技术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试点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沿阵地 ,重点研究解决水土保持事业前进道路上的治理技术问题。长江流域实施小流域试点 2 0年来 ,探索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治理模式和技术 ,为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立健全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推进了面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并培养锻炼了一批水土保持技术骨干。面对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 ,小流域试点工作应拓宽思路继续创新 ,依靠科技 ,加强基础数据观测和专题研究 ,加强技术总结 ,加强试点的成果管理和后续管理 ,重点建设一批示范小流域 ,以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1 1996年小流域试点治理的新进展1996年是小流域试点工作重新步入正轨的一年.一年来,各省区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发动群众,投身于治山治水、防治水上流失的伟大事件中来,小流域试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据初步统计,1996年30条试点小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大综合治理面积85.10km~2,年均治理进度达12.2%,明显高于往年.各地在抓好小流域治理的同时,在深化改革上也有了较大的举措.各试点小流域都不同程度地抓了开发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改革、发展、提高是1996年黄河上中游小流域试点工作的显著特点.1.1试点工作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多元化投资渠道已初步形成一方面试点的主导思想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各地都把小流域经济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大部分流域把试点的着重点转到了开发性治理上来.在具体措施布置上,大力发展经济林,充分开发利用地埂和闲置土地,建立流域支柱产业,增强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5.
沪池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韦桂林,张连伟,朱光生(河南省洛宁县水利电力,471700)一、概述沪池沟试点小流域,总面积23.2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2.6km2。流域内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试点治理前,梁坡是群众耕种...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代初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试点的水土保持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几经周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小流域治理工作才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由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便于上下游、左右岸、坡沟滩、农林牧统筹安排,克服了东沟打坝、西坡修地、南山栽树、北梁种草等零敲碎打,治理分散的弊病,具有速度快,质量高,投资少,效果好的优点,所以仅两年多时间(1980—1982年),陕西省治理的小流域就达到561余条(其中有中游治理局试点流域10条,省重点流域68条),治理速度为面  相似文献   

7.
玉林市苏烟小流域是全国首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试点工程建设主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区域水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使小流域达到了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目标。介绍了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 常社川小流域自1981年被列为水利部海委试点及河北省重点治理以来,一边开展综合治理,一边进行试验研究,由于治理、试验紧密结合,有效地推动了流域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流域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试点的积极作用。在治理、试验、示范方面均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山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县大山沟小流域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把三道防线建设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介绍了该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 陕西省淳化县润镇沟流域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黄委会黄河中游治理局于1980年列入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小流域。流域共辖5个乡,49个行政村,19337人。流域总面积94.59平方公里,人均土地7.34亩。经过1980~1986年七年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径流、泥沙分别比治理前减少58.12%和76.4%,治理程度由28.09%提高到74.26%,人均基本农田由0.86亩增加到2.54亩,亩  相似文献   

11.
海河流域小流域试点15年的成效杨晓勇,付贵增(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农水处,天津300170)海河流域西起太行山,东临渤海,南界黄河,北倚蒙古高原,面积31.79万km2,涉及京、津、冀、晋、鲁、豫、蒙、辽8省(市、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域,其中山区面...  相似文献   

12.
西黑岱沟流域坝系相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与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西黑岱沟流域治理现状及影响坝系稳定有关因子的实测资料,对坝系的相对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坝系实现相对稳定,其淤地面积虽是最基本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条件。衡量坝系是否实现了相对稳定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一是每km2的坝控面积范围内应有坝地7.8hm2,坝地面积与坝控面积的比值,即坝系相对稳定系数达到1/12.7;二是坝系运行15a后,每隔3~5a要对坝体进行维修加高,使坝系防洪能力长期保持100年一遇或大于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三是在每km2的控制范围内,要有骨干坝0.3座、淤地坝1.0座,坝系的整体布局与结构要达到合理,使暴雨洪水达到均衡分配;四是坝系的安全系数小于1。建设目标实现后,坝系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在设计频率10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标准下,坝系安全系数等于0.94,坝地种植的高秆作物可以达到保收,此时,坝系安全和坝地保收能力可趋向于统一。  相似文献   

13.
黄土区水库库岸坍塌,不仅侵蚀了大片耕地,影响到库区居民住宅的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给水库带来严重的淤积危害。本文结合晋中地区开展水库库区及其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实践,在调查塌岸危害、分析塌岸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工程、化学三种措施相结合,以植物措施为主,岸顶、岸坡、坡脚三级综合防治的方法。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节省投资,便于实施,效果显著,是库区塌岸防治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和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坝系相对稳定是指在一定频率的暴雨洪水条件下,淤地坝能够保持工程安全和坝地作物保收,实现对洪水泥沙的控制利用。本文从淤地坝工程的防洪标准、坝地淹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淹水深度与淹水历时及淤积厚度的关系考虑,提出黄河中游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洪水频率为2%,坝地允许淹水深度为80cm。通过坝系相对稳定指标和相对稳定临界值的分析计算,得到了黄河中游地区坝系相对稳定的条件:坝地面积与坝控流域面积之比达到0.04~0.05时,即达到相对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5.
 坝系要达到相对稳定,最基本的条件有3个:一是相对稳定系数必须大于或等于一定的允许值,这是坝系要达到相对稳定的关键;二是有足够的防洪能力;三是坝系工程安全无病险。同时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2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标准下坝地作物可以保收;当淤地面积达到设计的可淤面积时,坝地平均淤积厚度<20cm。其控制方法主要是:合理布设坝系规模与建坝顺序;实现对暴雨洪水的均衡分配;坚持坡面治理,提高流域治理度;布设排洪渠,以防坝地积水及超标洪水;加强日常养护。  相似文献   

16.
在沟道内如单坝能实现相对稳定,则坝系也可实现相对稳定,而坝系相对稳定并不是指每个单坝都有可能和必要全部达到相对稳定.坝系相对稳定的最大设计单元控制在面积30—50km~2的小流域内比较符合实际.坝系建设与坡面治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坡面治理具有减洪滞洪作用,可使坝系达到相对稳定所需的坝库数量及单坝高度相应缩减,从而减少坝系工程规模,缩短坝系相对稳定的形成时间,提高坝地的利用率和保收率.目前所采用的坝系相对稳定系数(淤地面积与坝控制面积之比)反映了流域坡面产流产沙与坝系滞洪拦沙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有一定局限性,应以此系数为中心建立一套能全面描述坝系相对稳定状态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绥德王茂沟流域淤地坝调查及坝系相对稳定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茂沟流域面积5.97km ̄2,位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1953年开始综合治理以来,在沟谷建成大小淤地坝45座,已拦泥176.18万m ̄3,淤垫坝地33.3hm ̄2,形成较完整的坝系.使年输沙模数由18000t/m ̄2减少到460t/km ̄2。随着淤地坝的逐年淤积,坝系的抗洪拦沙能力有所降低,暴雨中水毁坝体和坝地作物保收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在调查分析坝系布局和抗洪能力基础上,按坝系相对稳定条件和标准,采用坝系相对稳定系数(坝地面积与坝控集流面积之比)1/20、暴雨洪水频率2%,对流域内的10座淤地坝进行加高加固规划,使其达到坝系相对稳定,以实现对流域洪水泥沙的长期控制、坝地作物保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淤地坝水毁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毁是困扰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但长期以来有关坝系水毁的科学研究却不很深入。淤地坝水毁是由于坝系不足以抵御暴雨洪水冲击而发生结构性的力学破坏过程,应有计划地开展实地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着重研究坝系流域突发性洪水的形成及其演进规律、坝库系统的受力状态及其形变规律和连锁垮坝情况下的水毁机理。淤地坝水毁过程机理的研究,必须充分体现一个“动”字,落实到一个“力”字上,才会使相关认识具有坚实的科学性。淤地坝水毁问题的解决,一靠完整工程体系的建立,二靠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坝系持续平衡与终极稳定目标。坝系相对平衡问题应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谷物的吸附原理,利用静态调整环境湿度法,测定了分别加入浓度为0、0.5%、1.0%、2.0% NaCl溶液的玉米在20℃、30℃和40℃三个温度下的平衡含水率曲线;分析了NaCl溶液浓度、温度和平衡相对湿度对平衡含水率的影响,并用修正Henderson模型、修正Oswin模型及Chung-Pfost模型三个数学模型对加入各种浓度NaCl溶液玉米的平衡含水率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得到了描述加入各种浓度NaCl溶液玉米的平衡含水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坝系相对稳定与优化布局规划是当前小流域坝系建设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对坝系规划及坝系相对稳定研究和应用现状综述的基础上,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采用经验法、动态仿真法和非线性规划法建立了基于拦泥库容、滞洪库容、溢洪道流量优化设计的坝系布局优化模型和建坝时序优化模型,编制了坝系规划计算机自动优化流程图,并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韭园沟小流域坝系优化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建设优化规划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