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橘正反交后代部分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橘品种"蓝丰""都克"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和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越橘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叶形指数和叶面积呈变小的趋势,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92%和13.86%,平均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2.57%和61.15%;叶面积正交偏大遗传,遗传传递力为103.41%,超高亲率为30.77%;反交未出现超高亲植株。杂交后代果形指数有变大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3.68%,平均超高亲率为27.65%;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正反交遗传倾向不同,正交偏大遗传,反交偏小遗传。杂交后代叶片和果实性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以‘金太阳’与‘串枝红’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杏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发育期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4.88%,当以短果实发育期的亲本做母本时更易将短果实发育期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果实单果质量呈普遍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84.13%;正反交后代果实的可食率也呈现趋小的遗传倾向;正、反交后代果实的果形指数变大的遗传趋势明显,超高亲率分别为49.12%和48.15%;果实硬度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6.8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明显的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4.67%;果实核形指数呈趋中的遗传倾向;果核厚度呈趋小的遗传倾向,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5.67%。  相似文献   

3.
以‘金太阳’与‘串枝红’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杏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发育期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4.88%,当以短果实发育期的亲本做母本时更易将短果实发育期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果实单果质量呈普遍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84.13%;正反交后代果实的可食率也呈现趋小的遗传倾向;正、反交后代果实的果形指数变大的遗传趋势明显,超高亲率分别为49.12%和48.15%;果实硬度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6.8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明显的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4.67%;果实核形指数呈趋中的遗传倾向;果核厚度呈趋小的遗传倾向,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5.67%。  相似文献   

4.
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趋势及探讨性状遗传相关关系,以500余株正反交F1代株系为试材,调查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和硬度5个主要性状,并对各性状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变异分析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秦冠、富士杂交后代果实有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77.76%,平均变异系数为22.74%。果形指数呈趋中变异,变异系数较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升高的趋势,后代平均超高亲率为34.6%。正反交后代可滴定酸质量分数有升高的趋势,平均变异系数为37.64%。果实硬度均呈增大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3.98%。说明秦冠、富士杂种后代果实性状大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各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板栗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和杂交后代的遗传差异,提高板栗良种繁育效率。  方法  以‘燕山早丰’ × ‘燕晶’为亲本杂交产生259个F1个体为试验材料,对2016年和2017年板栗坚果性状、栗蓬性状、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13个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遗传倾向研究。  结果  坚果相关性状的研究表明:2016年和2017年的单粒质量、坚果厚、坚果高和坚果宽等性状呈正态分布趋势,且后代平均值均大于亲中值,说明存在加性效应。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单粒重性状变异系数在18.50% ~ 20.19%,后代广泛分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可能选育出单粒重较大的板栗品种。坚果宽、坚果厚和坚果高等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20%,遗传传递力在98.54% ~ 106.55%之间,说明坚果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通过栗蓬相关性状的研究表明: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栗蓬总重性状平均值高于亲中值,正反交变异系数均大于20%,遗传传递力在112.00% ~ 117.44%之间,能够稳定遗传,受环境影响较小。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栗蓬宽性状的超高亲率分别达到37.50%和23.96%,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12.50%和113.93%。2016年刺束长短正反交后代和2017年正交后代平均值小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为90.25%、90.83%和93.66%,2016年超低亲率分别为27.08%和18.90%,刺束长短性状趋于变短。通过果实品质相关的研究表明:连续两年正反交后代淀粉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7.82% ~ 17.66%,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传递力在101.11% ~ 108.22%之间,2016年正反交后代超高亲率分别为34.38%和30.09%,均高于2017年,趋于支链淀粉含量增多。相比于2017年,2016年正反交后代可溶性糖含量遗传传递力较低,分别为64.10%和59.94%,说明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大。  结论  通过对坚果相关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遗传倾向和分离特点的研究得出,坚果相关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果实品质性状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该研究为今后板栗杂交育种后代的筛选和目标性状的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7,(7):76-79
以西府海棠、S19、天红2号、西府海棠和S19杂交后代以及其上嫁接的天红2号为材料,研究枝条节间长度的遗传倾向以及西府海棠和S19杂交后代对天红2号节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府海棠和S19杂交后代枝梢节间长度符合正态分布,苹果枝条节间长度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西府海棠和S19杂交后代的节间长度对其上天红2号的节间长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冬瓜植株性状在F1代中的遗传表现与规律,为冬瓜目标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类型冬瓜品种LCDG、F0060、SNKY和XSBN为亲本,进行不包括正反交在内的双列杂交,配制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植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冬瓜F1代茎粗、株高、叶面积、节间长、第一雄花节位及第一雌花节位6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指数平均值分别为95.38%、111.64%、93.36%、107.52%、72.48%和62.00%;株高、叶面积、第一雄花节位和第一雌花节位的平均变异系数大于10.00%,其中第一雌花节位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21.82%.[结论]冬瓜F1代中,株高、叶面积、第一雄花节位和第一雌花节位具有丰富的遗传潜力,株高极易出现超高亲杂种优势,第一雌花节位较易出现超低亲个体,冬瓜育种过程中从早期世代起即可对这些性状进行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8.
板栗正反交后代坚果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板栗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性状在‘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正反交后代中的遗传倾向.【方法】以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及其正反交后代为试材,测量坚果单粒重等相关性状,同时利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其遗传倾向.【结果】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刺苞重正交变异系数分别为13.99%、5.12%、6.28%、5.77%和17.29%.反交变异系数分别为13.60%、6.40%、8.16%、4.44%和18.95%;正交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6、0.67、0.60、0.70和0.63.反交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7、0.69、0.63、0.55和0.62.在正交中,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刺苞重的超高亲率分别为4.55%、4.84%、6.35%、7.94%和0%;反交超高亲率分别为6.12%、14.29%、8.16%、3.06%和5.75%.【结论】‘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杂交组合中,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会受到正反交的影响,杂交后代因非加性效应的解体,出现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丹玉13、郑单958、先玉335等玉米品种的10个亲本自交系及其正反交组配的16个杂种F_1为试验材料,在水培体系下测定苗期主胚根、种子根和节根的长度、数目、表面积、体积等18个根系性状,研究根系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亲本间、杂交种间、亲本对杂交种和正反交F_1间根系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①18个根系性状中,主胚根5个性状间,种子根6个性状间,以及节根7个性状间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类型的根系性状间相关性较弱。②18个根系性状在供试材料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节根总长、节根体积等性状变异系数较大,主胚根轴根长、种子根平均根长等性状变异系数较小。不同类型根系性状的变异通常表现为节根最大,种子根次之,而主胚根最小。③供试材料间有17个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亲本间有15个性状差异极显著,杂交种间有16个性状差异极显著,亲本对杂交种则有10个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大多根系性状在杂交种中的表现优于亲本自交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正反交间有12个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这些性状可能存在显著的细胞质效应或表观遗传差异。但8个正反交组合的各自测验表明,只有E28×郑58、E28×Mo17 (丹玉13)、郑58×昌7-2 (郑单958)、Mo17×昌7-2和PH6WC×PH4CV (先玉335) 5个杂交组合,在根系性状上可能存在显著的细胞质效应或表观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欧李果实品质的遗传规律并为欧李育种提供参考,研究选用欧李品系DS-1与99-02亲本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并对其后代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正反交后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均高于100%,遗传稳定,表现为杂种优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传递力低于100%,表现为衰退变异。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20%,后代出现广泛分离,其他性状均低于20%。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含量受父本影响较大,其他指标均不受正、反交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