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宝坻山药进行高畦种植、平畦种植、低畦种植(对照)和打沟种植4种种植方式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打沟种植宝坻山药虽然块茎产品最长,产量较高,但由于产品畸形率较高,不适宜在该地区使用;相对于高畦种植宝坻山药来说,平畦种植和低畦种植的山药块茎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不适宜使用;高畦种植是比较适宜的宝坻山药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畦型对黄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6,(7):28-32
为研究不同栽培畦类型对黄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高畦、平畦和垄作3种不同类型,以比较不同栽培畦下黄瓜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垄作和高畦栽培,平畦栽培下黄瓜叶片中的蔗糖含量、还原糖含量、P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这3个指标增幅分别为45.52%~47.01%、11.64%~15.2%、18.63%~21.06%;硝态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CAT、SOD活性也得到一定提高,增幅分别为4.34%~9.52%、1.81%~2.21%、5.49%~7.8%、2.56%~4.31%、3.58%~4.08%;黄瓜品质和产量也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平畦栽培是设施黄瓜生产上应用的最佳栽培畦类型,将为黄瓜高产栽培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 本研究目标是要确定所选的种植畦结构形式对网纹甜瓜产量和早熟性的作用,试验设计的4种种植畦结构形式为:①标准平顶畦(SF—T)成形的畦高15.2cm,平顶宽51cm,种子播在平顶畦的中央,为对照畦;②畦中有沟的畦(M—BT)畦高和宽与SF—T相同,在高畦的中央挖一条沟,其深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9):22-24
为了确定南瓜栽培适宜的施肥方式,以蜜本类型南瓜为材料,研究了定植畦撒施、定植畦中沟条施、定植畦边沟条施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畦撒施肥料可以提高南瓜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定植畦中沟施肥则有利于提高南瓜的单果质量;定植畦边沟施肥则有利于提高南瓜单株果实数量和单株产量;定植畦边沟施肥和定植行底沟施肥可以促进南瓜生长后期的生长速率,并提高南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南瓜高效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栽培方式对平凉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凉山药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山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平作栽培,套管和打洞栽培产量、成品产量、块茎全长和块茎单质量显著增加.块茎全长与龙头、横径与块茎单质量成显著正相关,块茎单质量与产量,成品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打洞栽培是适于平凉山药的一种简单易行、节本增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 垄栽苹果在芬兰条件下,把苹果树种植在低垄(30cm高)上,垄上用塑料薄膜覆盖,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苹果栽培方式。与平畦栽培相比,垄栽苹果植株生长较好,产量较高,并较抗寒。垄栽植株表现较好的原因是土壤湿度适宜,土温较平栽的高。(文摘号5841)  相似文献   

7.
过去,苍山大蒜一般采用阴沟阳畦种植模式,每种植带宽100 cm,其中畦面宽70 cm,沟宽30 cm,沟深15 cm,每畦面栽4行大蒜,株距7.6 cm,种植密度为35 000株/667 m2,用90cm宽的地膜覆盖,灌溉时浇灌阴沟,这种栽培模式费水、费工,单株营养面积小,二次生长(俗称"小辫")增多,直接影响大蒜薹、蒜头的产量和质量.1999年秋开始利用3年时间对其栽种模式和配套技术进行研究.采用宽带、平畦、覆膜、喷灌栽培技术,3年平均667m2较对照增产蒜薹48 kg,增幅10.3%;增产蒜头88 kg,增幅13.2%,蒜头出口率提高到85%.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老香蕉园的优化改造技术经应用,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供广大香蕉经营者参考。1实行蕉园轮作制度蕉区种植2~3年后应进行轮作更换土地种植,轮作以种植水稻、花生、甘蔗等为宜,尤其与水稻轮作最佳。对于土地条件有限的蕉区,每3年进行沟畦轮作种植,方法是在两畦中间培入大量客土或堆放大量腐熟的有机质肥,然后高畦种植。实行合理的轮作,有效调节土  相似文献   

9.
李超  张海芳  张宁宁  贾宝弟 《蔬菜》2016,(11):66-70
针对京郊设施叶类蔬菜生产中灌溉设备简单、技术不成熟、缺乏合理有效配套的节水栽培措施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做畦及灌溉方式对冬春茬日光温室结球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式相比,小高畦膜下滴灌模式下结球生菜综合表现最好,主要表现在:球形圆整、整齐度高,商品性好;生长周期更短,提前5 d进入收获期;整个生育期每667 m~2用水量为40.5 m~3,比龟背畦漫灌模式节水63.4%;产量最高,每667 m~2达2 028.0 kg,每立方米水产出50.1kg,明显高出龟背畦漫灌211%。各模式下均未出现明显的病虫害情况。在京郊冬春茬设施生菜种植体系下可推广应用小高畦膜下滴灌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德周 《长江蔬菜》2019,(11):28-29
由于品种自然变异等原因,乐平山药产量、种植品质及种植面积逐年下降。通过探索,总结了适合乐平地区的山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更新品种,以新品种桂淮一号为佳;采用块茎直接就地越冬方式杜绝易烂种问题;采用保温设施、适当提早育苗、提早定植;加强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费乌瑞它(Favorita)马铃薯春季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马铃薯优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高产优质栽培技术,2011年春季安排费乌瑞它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增大,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同一株距或垄距下,密度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单垄双行种植费乌瑞它,取得高产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为7 579~10 990株/667 m2,最合适的垄株距为80 cm×15 cm、80 cm×20 cm。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河西走廊沿祁连山高海拔冷凉气候区开展西芹种植密度、节水灌溉及有机肥施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西芹最佳种植密度为7 411株/667m2,垄植沟灌,垄面宽40cm、垄沟宽20cm、每垄种2行、株距30cm。应用隔沟交替灌溉(灌水量为正常灌水量的80%)对西芹的生长和产量无显著影响,水分利用率为75.1kg/m3,较对照增加16.0%。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西芹硝酸盐含量,提高单重和产量,增加效益;在当地最佳施肥水平下减量10%并配施矿物质有机肥150kg/667m2与当地最佳施肥水平处理的西芹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桂淮2号套管定向结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山套管定向结薯栽培技术,是人为定向引导薯条靠近垄面土层一定斜度生长,大幅度提高单产及薯条商品性的栽培方式。桂淮2号定向结薯高产栽培,通过优选良种、塑料管制作及套管、种植、田间管理等措施,产量高达37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4.
选取3个籽用西葫芦品种,分别采用平作和垄作2种种植模式和3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模式对不同籽用西葫芦品种病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西葫芦病害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在低密度垄作条件下,白粉病发病较轻,绵腐病不发生,高密度平作条件下,病害相对较重;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垄作种植较平作种植产量显著增加;同一品种同一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处理中,低密度和对照较高密度处理产量高。目前,平作种植条件下,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河套灌区的籽用西葫芦生产,若要提高种植密度需要改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苏北越夏连秋西瓜难立苗、病害重、长不大、产量低、容易水脱、品质差等生产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种植,总结形成了选用耐热、耐湿良种,种子、基质严格消毒防病,选择最佳时机播种、定植,改单膜覆盖为塑料膜+遮阳网覆盖、改平畦栽培为深沟高畦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配合适宜的水肥管理,可实现667 m2产量1 500 kg,667 m2经济效益5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Elucidation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nitrogen (N) and water applied through drip and furrow irrigation on fruit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in eggplant is essential for formulating proper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o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in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four levels of N and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water applied through drip as well as furrow irrigation on eggplant fruit yield, agronomic efficiency of N and WUE. In the present field investigation, ridge planting with each furrow and 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drip irrigation at three levels of water: 100%, 75% and 50% of each furrow irrigation (designated as D1.0, D0.75 and D0.5). The four levels of N studied were 90, 120, 150 and 180 kg N ha−1 (designated as N90, N120, N150 and N180). The eggplant hybrid BH-1 was transplanted on August 5, 2004 at the spacing of 60 cm × 45 cm.  相似文献   

17.
在定西市干旱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定薯1号’种植密度对农艺形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定薯1号’出苗期和开花期的影响不大,而对株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封垄时间、成熟期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定薯1号’宽窄行种植时,最佳密度为64935株/hm2,产量达26250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64935~69630株/hm2;单行种植时,播种密度为54945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7437kg/hm2,适宜的密度范围是51020~54924株/hm2。  相似文献   

18.
孙学保 《中国甜菜》2014,(2):46-47,58
研究了饲用型甜高粱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全膜双垄沟灌栽培、全膜覆盖平作栽培、露地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的影响;单茬收割以及不同株高条件下2茬收割、3茬收割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水,使植株茎秆含糖率增加,显著增加株高和产量,尤其全膜覆盖平作处理较露地栽培水分利用效率高70.52kg/(mm· hm2),增产41.74%.收获两茬产量要比收获1茬高10.98%,比收割3茬高18.64%;在收割两茬的情况下,头茬株高150cm时刈割总产量比头茬株高200cm时刈割总产增产4.49%.在生育期只有150d左右的区域,饲用型甜高粱可选择两茬或单茬收割,头茬在株高150cm左右收割,二茬收割时间在早霜来临之前.  相似文献   

19.
西北半干旱地区番茄窖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利用窖水采用不同方法灌溉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产值、病害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灌水量的前提下 ,微灌效果最好 ,6 6 7m2 产量达4 0 18.6kg ,产值达 1932 .6元。病毒病、脐腐病发病率低 ,番茄植株根系生长良好。暗沟灌溉次之 ,穴灌由于灌水区域、时间相对集中 ,抑制了根系的伸展。而高垄畦灌灌水量偏少 ,影响了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产值较低 ,病害发生较重 ,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滑盖式现代节能日光温室采用基质袋培方式开展了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通过分析番茄不同垄向栽培的冠层小环境、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指标,探讨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产量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相同时,与南北垄向相比,东西垄向番茄冠层辐射量和冠层空气温度较高。东西垄向EW-4处理(2.9株· m~(-2))、南北垄向SN-1处理(2.9株· m~(-2))和SN-3处理(2.9株· m~(-2))的茎粗、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差异。EW-4处理株高比SN-3处理显著提高13.07%;地上部干质量为473.10 g,分别比SN-1和SN-3处理显著降低19.26%和6.86%;平均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SN-1和SN-3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SN-1和SN-3处理。东西垄向不同栽培密度处理中,EW-1处理(2.2株· m~(-2))植株冠层辐射量较高,EW-4处理冠层空气温度较高。EW-5处理(3.3株· m~(-2))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EW-4处理叶面积及地上部干质量较大;EW-1处理地下部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方面,EW-3处理(2.6株· m~(-2))的平均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68 kg ·株~(-1)和9.57 kg · 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含量和糖酸比均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对不同垄向袋培番茄单位面积产量有直接影响。综上,在滑盖式日光温室内,基质袋培番茄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时产量高于南北垄向,以东西垄向栽培密度为2.6株· m~(-2)进行生产可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