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历史资料、文献查阅和2016年4—8月的样线、样方补充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289种,隶属于185科652属;其中蕨类植物112种,占8.69%,植物区系起源较古老;蕨类植物的科、属地理分布以热带、亚热带为主;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为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冬青科等共14个科,是华夏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均以泛热带分布型占优势,同时含有较多的热带亚洲、北温带区系成分,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且古老;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13科14属15种,其中的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和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与邻近的车八岭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二者的科、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92.86%和77.40%,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历史资料、文献查阅和2016年4—8月的样线、样方补充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 289种,隶属于185科652属;其中蕨类植物112种,占8.69%,植物区系起源较古老;蕨类植物的科、属地理分布以热带、亚热带为主;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为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冬青科等共14个科,是华夏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均以泛热带分布型占优势,同时含有较多的热带亚洲、北温带区系成分,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且古老;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13科14属15种,其中的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和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与邻近的车八岭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二者的科、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92.86%和77.40%,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野生种子植物1021种(含亚种),隶属133科513属;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泛热带分布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58%,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共有344属,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71.07%;中国特有属7属(占1.45%);该保护区与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南岭自然保护区、梅县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和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互为近缘区系,其中与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收集中国32省市壳斗科植物属与种的数据,系统研究壳斗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相似性系数、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壳斗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云南、广西和广东三省区;中国各省区相似性系数在0≤S0.1000最多,系数值相对较小,各省区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相似性系数在S=1.0000最少,关系最密切;纬度地带性为中国壳斗科植物水平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500H≤1500m是中国壳斗科植物的垂直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5.
贵州三种黄色山茶花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贵州三种黄色的山茶花的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种子植物的区系,结果为:小黄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46科64属78种种子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43.5%,属占62.4%;贵州金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34科55属72种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50.0%,属占72.6%;离蕊金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24科32属42种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45.8%,属占75.0%。三种黄色山茶花的区系成分都是以热带成分为主,贵州金花茶和离蕊金花茶的群落的区系成分的相似性较高,热带成分明显大于小黄花茶的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6.
瓜木隶属于八角枫科八角枫属。到目前为止,八角枫科在全世界仅1属约有30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及非洲。我国有9种。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至今未见报道。笔者于1991年9月在黑龙江省五常县山河屯林业局采到了瓜木。标木号为:刘志富91—01号(标本存放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研究室),是黑龙江省分布新记录植物。  相似文献   

7.
广东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标本采集、鉴定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69种,隶属于138科513属。该地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除世界分布,下同)的6991%,以泛热带分布占绝对优势,占总科数的5929%;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上,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变型,以热带分布属占优势,共有347属,占总属数的7305%,其中泛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84%。将鲁古河保护区与邻近的5个地区植物区系进行比较发现,其与南岭、陈禾洞、梧桐山、阴那山、大雾岭都为近缘区系,其中与南岭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与阴那山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小。  相似文献   

8.
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资料和样线调查,统计出广东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植物 179 科 611 属 1 080 种 ( 含变种 ),其中种子植物 150 科 560 属 988 种。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为五列木科、粘 木科、八角枫科、虎皮楠科、肉实科、紫金牛科、省沽油科、杜英科、芸香科、冬青科、清风藤科、樟 科、山矾科、杉科、八角科和金缕梅科,其中的樟科、紫金牛科、芸香科最具特色;种子植物科、属的 地理成分中均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优势(分别占 57.28% 和 32.31%),同时混合有不少其他成分,区 系成分复杂,体现出其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自然性;与纬度相近的深圳市田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 物区系比较,二者的科、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 88.89% 和 73.65%,显示在属级分类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根据四川省2011-2012年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对四川省湿地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现有湿地种子植物948种,隶属80科334属(裸子植物1科2属2种,被子植物79科332属94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珍稀濒危植物5种。湿地种子植物中大科、大属的优势现象明显,区系较为古老,特有属较少。从分布区类型看,科级水平上有8个类型、6个亚型,其中世界分布种数最多,泛热带成分次之,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质;属级水平上有14个类型、8个亚型,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北温带分布及其亚型地位突出,表现出典型的温带性质;温带成分略多于热带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较大比重,说明四川省湿地种子植物的分布受青藏高原隆升所形成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影响较大,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同时中国-日本成分比重也较大,表明与日本植物区系关系密切。科的分化强度为4.2,属的分化强度为2.8,种的分化强度为0.07,在科、属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相似性分析表明该区湿地种子植物区系与云南、西藏、湖北具有共同的区系起源和物种分化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和引种培育方法,对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量山野生果树共计有245种,分属于47科95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44科91属236种。其野生果树的植物区系包括14个分布类型,其中世界分布的有8科,占总科数的16.67%;热带、亚热带分布的有27科,占本区野生果树总科数的56.25%;温带分布有13科,占总科数27.08%。果实类型包括核果、仁果、浆果、坚果和柑果等5种,以浆果为主。无量山野生果树资源丰富,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和泛热带植物区系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亚热带的典型区系特征。生活型多样,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通过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该区野生果树植物在科、属、种水平上与哀牢山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1.
粤西次生针阔混交群落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经采伐干扰和人工造林后形成大面积的次生林。参照CTFS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06年在广东粤西马尾松针阔次生林建立2 hm2固定监测样地。在对样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07种,隶属于79科144属,数量优势科为茜草科、大戟科、樟科、番荔枝科、紫金牛科、禾本科和蔷薇科;单种属植物较多(101属),占总属数的70.14%。林下植物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绝对优势,具有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2)物种的丰富度指数表现出乔木幼苗〉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乔木幼苗〉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Simpson指数则为乔木幼苗〉藤本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幼苗〉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2.
张金泉 《广东园林》2009,31(2):47-50
文章阐明了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及其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意义,初步统计出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的分类群、保护级别与分布特点。在广东省园林绿化中已见应用的省外珍稀濒危植物共有57种,隶属25科44属;已见应用的省内珍稀濒危植物18种,隶属13科15属;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珍稀濒危植物107种(含变种)。隶属49科79属。文章还简要介绍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名称、特性、分布和花果期,最后提出了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3点建议。文章分两期刊出。本期刊出四方面内容:1.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2.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意义;3.广东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分类群与保护级别;4.广东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3.
张金泉 《广东园林》2009,31(3):54-66
文章阐明了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及其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意义。初步统计出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的分类群、保护级别与分布特点。在广东省园林绿化中已见应用的省外珍稀濒危植物共有57种,隶属25科44属;已见应用的省内珍稀濒危植物18种,隶属13科15属;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珍稀濒危植物107种(含变种),隶属49科79属。文章还简要介绍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名称、特性、分布和花果期,最后提出了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3点建议。 文章分两期刊出。上期已刊出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等1~4点内容;本期刊出内容:5.园林绿化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简介:6.广东省园林绿化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中山市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7科7属7种,种数占广东省9.3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科7属8种,种数占广东省12.31%,并发现了极为罕见的四药门花、绣球茜和驼峰藤等种类。文章在介绍中山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野牡丹科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野外实地调查、标本查阅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野牡丹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野牡丹科植物资源共14属57种9变种,其中具观赏价值的有43种3变种;在水平分布上以粤北最多,垂直分布以海拔800 ~ 1000 m之间最多;属、种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同时探讨了野牡丹科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对其保护及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野外补充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对地处北回归线北缘的广东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5科60属117种,其中新记录9科21属51种;广东分布新记录密鳞鳞毛蕨(Dryopteris pycnopteroides)和无盖鳞毛蕨(D.scottii)2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  相似文献   

17.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有药用植物175科520属801种,种数占保护区维管植物总种数的78.3%,即超过3/4的种类为药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蕨类植物31科61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41科470属737种,双子叶植物比例优势明显。在这些药用植物中,菊科、草本类、全草(全株)类、清热类、平性类、苦味类分别在种类数量、生活型、药用部分、药性、药味中占优势。文章分析了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并就如何使保护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东莞大岭山村边自然次生林(俗称“风水林”)调查表明,群落组成种类复杂并富于热带性,1hm^2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1种,隶属56科89属,其中以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有67种,占60.36%;群落中种子植物属为热带分布的共有74属,占总属数的92.5%。群落乔木可分三层,以越南山龙眼为主,其在各层的重要值分别为117.12%,129.44%和57.41%;灌木层以罗伞树和九节等为主;草本层植物以乔灌木小苗为主,草本植物仅沿阶草、海芋和半边旗等少数种类。群落木本植物的科、属、种对区域物种库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37.7%,25.6%和22.5%,以藤本植物的贡献率最高,接近50%,乔灌植物的贡献率也在20%左右.与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比较.两者物种组成结构相似.但组成种娄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9.
广东湿地植物资源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仲坚  朱纯  冯毅敏 《广东园林》2006,28(Z1):20-23
经对广东省湿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全省约有湿地植物54科141属228种(含变种),湿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对各种湿地植物类型分别简单阐述,并对广东湿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调查和相关资料整理,探讨华南地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来源、生长型,比较不同地区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预测部分危险性较大的入侵种的扩散趋势。研究表明:华南三省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48种,属于41科105属,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分别为132、129、100种,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苋科(Amaranthaceae)的种类最多。美洲起源的入侵种最多,共有108种,占总种数73.0%。草本型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共有114种,占总物种数77.0%。广东和广西两省入侵植物组成的相似性最大,广西和海南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