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他象黄牛,一头扎进旱塬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干就是20个春秋;有人说他象春蚕,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苦甲天下”的黄土地”;但他更象一只领头雁,将全部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定西干旱山区的造林绿化事业上。他曾于1994年被全国绿化委员...  相似文献   

2.
耕耘者的足迹──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李克忠他,名如其人。有人说他像黄牛,一头扎进陇中旱塬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千就是34个春秋;有人说他象春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陇中这片“苦甲天下”的黄土地;但他更像一只领头雁,在甘肃省中部干旱山...  相似文献   

3.
高德强高考落榜了。他没有叹息,没有掉泪,而是昂首挺胸踏上回乡的路。他说:我要在家乡这块希望的田野上,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为繁荣农村经济贡献力量,为实现四化添砖加瓦!他根据家乡的自然优势,认为发展林业特別是发展果树生产潜力很大。他了解到当地市场新鲜水果供不应求的状况,一个栽培果树的计划脱颖而出。1984年,他把村里三十亩果树买下,成了一名果树专业户。这件事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在全村炸开了。有人为他捏着一把汗,有人等着看他的好戏,说:“就那破果园,树头枯萎叶子黄,树干病虫闹得欢,发家致富梦一场。胡闹胡闹。”冷嘲热讽没有吓倒小高,  相似文献   

4.
李贤伟 《国土绿化》2007,(10):27-28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三年来,默默无闻地绿化着一片既没有合同又没有协议的荒山。有好心人劝他:不要傻了,封山栽板栗,十几年后才能有效益,并且这片山到时还不知是谁的,你图的啥?他却说:要为子孙留下一片  相似文献   

5.
盛夏季节,我陪同老林同志来到诺敏自然保护区考察。老林同志是位林学专家,是远近闻名的“森林通”。和他在一起,此行真是受益非浅。汽车由吉文林业局向南进发,公路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宛如一条金色的彩带,盘绕在崇山峻岭之中。路旁松桦相间,绿荫遮地。我们的汽车就象在万顷碧波上航行。眼下虽是盛暑,可是我们却觉得凉爽宜人。中午,汽车在—条大河边停下,老林说了声“到了”,便第一个跳下车。它站在路旁向大河对岸望去,深情地说:“这就是诺敏自然保护区!”我顺着他的  相似文献   

6.
1926年圣诞节,冯玉祥将军患了风寒感冒,正在房里休息。苏联友人乌斯马诺夫派人送来一只大鸟,说是送给他作为圣诞节礼物的。这种鸟极为罕见,周身白羽毛,展翅长达数尺,当地人称为”地鹏”。冯将军沉思半响,面带愠色对来人说:“我是请他来当顾问的,不曾请他来打猎。这是一种珍贵的乌。把它打死,怎么对得起我们国家?他是一个外国人,没有得到当局允许,就擅自行猎,我们的法律不能容许。”来人走后,冯玉祥又把当地的县长请来,责备他们未对擅自行错的外国人加以干涉。乌斯马诺夫后来十分惭愧,表示了歉意。冯将军又明确地向他提出两条:一是认错,下不为例;二是未经许可不得自由狩猎。  相似文献   

7.
今夜,独坐窗前,听着外边淅淅沥沥的雨声,我又想起了他—— 当年,我们认识时,他说:“我姓田,但我没有钱,我只爱田间的绿——”我只觉得他挺幽默。我爱读书,他隔三差五地给我送一两本书,结  相似文献   

8.
南非之行中,最难忘的是观赏野生动物的经历。出发前,导游一再嘱咐大家,见到动物不要下车拍照,不要大声叫,没见到动物也不要太失望。导游告诉我们,南非的动物中有五霸:犀、狮、象、水牛、豹。南非动物五霸之有名,就连钱上,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也是它们一统天下。这五种动物被在一天之内见到,虽属不易,但也不算是天方夜谭。那天,我们见到的第一种动物是条纹羚。刚看到它们时,本是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在树丛边走着,可看到我们后,不知为什么突然快速穿越我们越野车走的小路,移师到另一片灌木丛旁。导游告诉我们,这种条纹羚绝对是长跑的好手,能…  相似文献   

9.
蓦然回首     
当晚,雅思请林达一起吃的晚餐,席间她告诉了他这几天的经历和感受,林达很高兴终于得到了雅思的信任。当雅思表示要做他的女朋友时,他想都没想就说:我早知到会有这么一天!那一刻雅思发现其实林达很耐看、很有味道。从此,林达就象一颗幸福的种子长在了雅思的心田,两个相爱的人终于过上了他们想要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0.
凝固的自然     
在白垩纪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昆虫爱上了另一只昆虫于是他,慢慢地爬向所深爱的昆虫爬呀,爬呀,终于就要触摸到他梦寐以求的她当触角将要接触的一刹那一滴松脂滴下包容了他们他微笑着对她说:"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那一刻,爱情被定格了  相似文献   

11.
笑话     
《绿色中国(A版)》2009,(2):122-123
<正>帮工一农夫犯罪被抓去坐牢。一天他收到妻子的来信:"眼下就要种马铃薯了,我一个人翻不了那么多地。"农夫看后想了个好主意。他回信说:"你不要去挖地了,我埋了一罐金子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采伐工的歌     
人说我是一块铁人说我象一块钢其实我也有细腻的感情在山林里寂静的晚上那山脊上的月亮多象妻子青春的面庞那林梢上的星星多象儿子顽皮的目光于是我的心扑打着翅膀飞回那间熟悉的小房当黎明吻破我的梦乡钟声里又听到师傅的希望我背起油锯踏上林间小路追逐着一个开拓者的形象月末队长问我想家不我说想家里捎信让回去我说忙因为我的家只是一颗小小的卫星而我的祖国才是:,一轮光华四射的朝胆卜一采伐工的歌@胡金翔~~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说李光华有一手绝活:凡是盗窃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碰到他,没有一个能够逃出他的手心。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位“森林神探” 李光华瘦瘦弱弱,从外表上咋也看不出他哪一点能令“森林蛀虫”闻风丧胆。李光华话语不多,傍晚时分,他骑着摩托带笔者来到“311”国道葛营路口蹲夜守点。夜12时,一辆装满干柴枝的拖拉机迎面驶来,我赶紧提醒他,他若无其事地笑笑,“这是只小虾米,且放他一马”。不多时,一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到路口兜了几圈,便一溜烟消逝在漆黑的夜幕中。光华说:“这是只大蛀虫。”果不其然,一会儿,刚才那个小伙子骑车在前,  相似文献   

14.
人们说他痴。 为了绿色的追求,为了给生养他的穷山沟培育绿色,他完全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在荒山沟一干就是10多年。 他叫吴东风,今年43岁,出生在山西闻喜县酒务头乡祁家庄一个破窑洞里。这是个“出门就是沟、迈步就爬坡”的穷山乡,在黑熏熏的窑洞里,他只念过5年书。自他懂事起,就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身暖衣,也没见过父母一天舒心的笑脸。看见的却是那凄凉的荒山,死气沉沉的秃岭。他曾不止一次地梦见荒山秃岭披上绿装,可是年复一年,家乡的面貌依旧。贫困象一  相似文献   

15.
阿龙山林业局的林产公司原来是个穷单位,现在已成为一个拥有十一个厂队、三百八十万元固定资产、一千一百多名职工的富有单位了。提起这个变化,公司的同志们便会想到他们的经理林凤义。他四十出头,中等身材,目光睿智,戴着眼镜。谈起企业管理来头头是道,成竹在胸。有人问他,当初组织上把你调到这个穷地方,你没想过打退堂鼓吗? 林经理笑了笑说:“党培养我多年,我从来没想过退却。”是的,多年来,他就象一颗螺丝钉,党把他拧  相似文献   

16.
林局长从省城开会回来,正要洗脸,江涛的女儿小琼跌跌撞撞地跑来,风风火火地向他报告,她的爸爸,只有出的气,而没有进的气了! 林局长感到耳朵里“轰”地一声,一颗心突突地跳着,脸上的肉皮皱了两下,一双眼睛瞪圆,张大着嘴,“啊”了一声。  相似文献   

17.
去年6月,守卫森林26年的苏忠土退休了。告别了长大的树木下山来,他还想一如既往地为人医病、救死扶伤,把多年的行医经验奉献给人类。他说:“要是有人得了肝硬化、胸膜炎,尽管来找我医治。如果有人到了难以治疗时,我可以帮他解除病痛,说不定可以帮他治好。我不要钱!”福建省永春县一都镇黄沙村草洋角落的苏忠土今年74岁了,但头发还没有全白,两眼炯炯有神,身体还很硬朗,大概是因为他长期在林间行走练就的吧。老苏 说,他小时候读过私塾。解放初期,他加入民兵连,多次参加打土匪的战斗,曾和战友把7名解放军伤员从一…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内蒙古人兴安岭林区对过伐林区的造林和育林实行了按沟系承包。据说阿里河林业局兴阿林场的承包刚刚起步,不够“典型”,这反倒增强了我们的采访兴趣,也许唯独如此才更具有普遍意义。老刘和他的承包组在林场门口,我们遇到了一个营林承包联户的组长,他叫刘兆贤。老刘把我们引到他家的大门前,他一侧身,把我们让进大院。宽敞的院落里,左边是一片菜地,一群鸡正在半冻半融的残雪里勤奋地向后刨挠,几只大鹅悠哉游哉地晃来晃去。右边简易牛棚边堆着高高的“秧草”,一头不足一岁的小“牤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些陌生人。林场副主任老姚介绍说:“实行营林分户承包后,专业户除了饲养鸡猪等家禽家畜以外,家家都养起了‘大牲口’,象老刘这样一家养两三头牛的不在少数,有的一家就养五、六头。”老刘高兴  相似文献   

19.
树魂     
“树也有灵魂。”他常说这句话。见到稍有些异样的树,他用手掌拍着树干,有时只有他自己听得见。“怎么没有?有!树也有灵魂。”他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他爹临死的时候说:“别哭,人人都有一死。”他爹死了,这句话一直留在他心里。人们说他不象搞科研的。搞科研的该象什么样呢?两个小伙子已经跟了他两年了,一个二十四岁,一个二十六岁。他们两人的年龄加起来比他还小九岁。在山里,他们不愿落在他的后边。他很吃力了,他感到他们也很累。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六年,袁工程师的故乡——玉林地区贵县几次来人来信,要调他回原藉工作。可是每一次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舍不得离开患难与共的壮族同胞,舍不得离开战斗了三十年的地方啊。”是的,这里的一片又一片的葱笼绿林,倾注着袁桂芳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他象孩子热爱母亲一样地深深爱恋他的第二故乡——田阳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