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记者前不久从甘肃省农科院获悉,该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杨发荣研究员将藜麦首次引进甘肃省试种,已在省内不同生态区域试种成功,填补了省内种植食用藜科作物的空白。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有7000年的种植历史,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相似文献   

2.
促进山西藜麦种植规模化及产业链形成的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藜麦是南美洲印加人的传统粮食,在北美及欧洲市场作为保健品被逐渐推开。引进藜麦并对其进行了品种试验及种植方面的研究,由于藜麦的生长特性符合山西气候及生态特性,尤其在一些气候干旱、土壤瘠薄的地区,与种植地方小杂粮相比具有比较高的竞争优势,在山西省推广种植藜麦,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及具有山西地标特色的高档农产品,对提升山西精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山东省的主要农业作物,山东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等非常适合玉米作物的种植。因此,为了保障玉米作物的种植产量及种植的质量,必须结合先进种植技术,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广大农户必须深刻的意识到玉米种植技术对玉米作物本身的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要结合现阶段玉米种植工艺进行玉米种植技术的大范围推广。该文章将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及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就推广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结合山东地区玉米作物的种植现象,提出了具体推广的有效举措,希望对提升玉米作物的种植产量以及种植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分析了202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及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态势,2022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2%,同比增长3.3%,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增至29个,批准转基因产品商业化应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1个。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来看,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迭代升级,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必将持续提高,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将成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是作物动态监测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解邯郸市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布,本研究选用250 m分辨率的MODIS陆地植被数据产品MODIS 13Q1,经过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作物物候信息调研、典型地物时序曲线提取、建立决策树等步骤,完成2010—2016年邯郸市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提取。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空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均集中于东部平原区;种植面积的年际变化趋势相对稳定,历年差别不大;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面积提取误差平均分别为10.57%和13.40%,符合大区域作物面积提取要求。本研究为大区域范围下通过遥感技术快速提取作物种植面积提供了参考方法,同时为邯郸市作物种植规划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到2015年已满20周年,在此期间,转基因作物全球商业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种植面积大幅增加。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70万公顷,2015年种植面积为1.8亿公顷,增长100余倍。截至201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0亿公顷。二是种植国家有所增多。2015年,全球有28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其中有20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迅速。针对第一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现状、研发状况以及转基因安全法规和管理机构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周,秘鲁一项有关禁止使用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规正式生效。2012年11月,秘鲁的邻国玻利维亚也推出了一项新法规,同样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秘鲁成为新近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和使用的国家之一。秘鲁暂停种植转基因作物已达10年,在2007年,秘鲁安第斯山脉库斯科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保护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的独特性,通过了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本书是依托省、部级国家科技项目。在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进行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近十五年旱作农业研究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内容包括:国内外根域集水种植研究进展、根域集水种植的农田水温状况、根域集水种植对作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时土壤速效养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农田的水分调控、根域集水种植带型的优化设计、半干旱偏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半湿润偏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玉米的生产发展角度出发,阐述了玉米和其他作物配置种植的关系和意义;简要分析了玉米和大豆等配置种植的方式,提出玉米和其他作物配置种植应该掌握的原则和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物轮作的增产效应与其水分吸收增加和高效利用有关,假设轮作生长的作物比单一种植生长的同样作物消耗更多土壤水分。因为轮作使单一种植作物的一些因素的负效应被减弱了。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桂东地区经济作物得到大力种植,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嗜食作物、染料作物、布料作物以及水果、竹木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对桂东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既满足了百姓的生活需要,同时还推动了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然而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水土流失、灾害频繁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种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作物的产量,而对于山东地区来说,最佳的作物种植时间为夏秋季节。山东地区农作物的种植现状令人堪忧,尤其是对于夏秋季节作物来说,其产量的限制因素众多,本文中,作者提出了合理的作物持续发展的种植策略,为后续山东地区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种植农业作物的过程当中,应用机械化的生产种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农业作物种植产量和效率,同时也符合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然而,现阶段农业机械运用于作物种植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此文章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应用措施,以供相关的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秸秆施用、作物种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施用对小麦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秸秆施用或作物种植均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秸秆施用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多糖含量;秸秆施用配合作物种植处理较秸秆施用和作物种植处理进一步增加了2 mm和1~0.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团聚体MWD和GMD以及多糖含量;秸秆施用处理与对照处理具有相似的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作物种植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丛枝真菌含量,对照和秸秆施用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于作物种植和秸秆施用配合作物种植处理。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增加了小麦生物量、土壤团聚体MWD和GMD以及PLFA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多糖和丛枝真菌含量均与0.2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MWD和GMD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海大坂山典型植物和种植作物中矿物元素的分布特征。[方法]在青海大坂山地区按照海拔高度的增加种植作物——青稞和胡萝卜,采集典型植物样品和种植作物样品,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试其中矿物元素含量。[结果]青海大坂山地区典型植物和种植作物中矿物元素具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分布特征。[结论]作物种植试验对矿物元素"饥饿效应"理论的检验与完善提供了部分试验依据,高原植物中丰富的Fe营养可能具有抗高原缺氧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玛纳斯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强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21-122
为控制农业用水量,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用水、供水结构,分析玛河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和作物种植模式,从水土资源的角度出发,对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优化,即在灌溉定额已定的前提下,求解各作物最优的种植面积,并利用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玛河灌区的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优化配置,旨在为国内同类地区用水总量调控和定额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堪萨斯州是美国最大的小麦种植带,小麦种植面积约6900×10~4亩,年产值占全州经济收入27%。这个州的作物种植,划分为西部作物中心、西北作物区、中心作物区、北部作物中心、南部作物中心、东北作物区、东部作物中心、东南作物区、西南作物区等九个种植区,小麦产量以西北区和南部中心最高,其次是中心区、西部中心,东北区、东部中心和东南区小麦总产偏低,但其小麦品质(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产区。小麦的合理种植,为小麦生产管理和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河南省各地加大了秋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优质高效品种面积明显增加,全省秋作作物种植结构已逐步向适应市场需求、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据调查,1999年河南省秋作作物种植面积为695.8万公顷,与1998年基本持平,但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有所调整.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飞  马啸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37-2745
大田作物一般成行种植,以提高种植效率和方便田间管理。因此,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对于智能农机携带传感器拍摄影像实现自主导航、精准打药,乃至基于无人机搭载传感器拍摄高分辨率影像生成田间的精准管理作业单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智慧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首先系统归纳总结了已有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方法,分析了Hough变换法、最小二乘法、绿色像元累积法、Blob分析法、滤波法、消隐点法等作物种植行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与优、缺点;其次,针对已有研究,提出目前还存在的、需要探讨的科学技术问题,比如不同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影像如何影响作物种植行提取的精度;怎样基于无人机识别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作物种植行并进行长势空间精准制图;如何构建标准化的作物种植行识别技术流程等;最后,针对种植行提取技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若干研究方向,包括能适应高杂草压力等复杂环境的作物种植行精准识别技术,以提高智能农机自主导航精度;能基于种植行识别结果进行作物长势精准制图,从而支撑田间精准分区的方法;耦合无人机遥感精准作物长势监测与智能农机作业的田间精准管理技术等。本文可为影像中作物种植行自动提取及其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