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陈剑(陕西省宝鸡市植保植检站721001)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又名桃蛀果蛾,简称“桃小”,是苹果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我市近年来的发生程度居高不下,成为测报工作的重点。1...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测定了苹果异胫小卷蛾(Thaumatotibia leucotreta)、坚果异胫小卷蛾(Thaumatotibia batrachopa)、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等8种卷蛾的r DNA ITS的序列,以探索苹果异胫小卷蛾的分子鉴定方法。8种卷蛾的ITS1和ITS2区序列变异较大,其中ITS1区所分析307个位点中可变位点达到212个,ITS2区则在分析的203个位点中可变位点达到151个。根据8种卷蛾ITS区序列差异,设计了针对苹果异胫小卷蛾的特异性引物,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苹果异胫小卷蛾的样品有目的 DNA扩增条带,其余卷蛾无扩增条带。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量可达0.01 ng/μL。因此,采用本文设计的ITS区特异性引物可以对苹果异胫小卷蛾进行快速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对白杨透翅蛾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昆虫病原线虫对白杨透翅蛾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卷蛾线虫的Agri-otos和Beijing品系对白杨透翅蛾的侵染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雄蛾的交配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正确评价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蛾的田间应用效果, 本研究借助监控设备观察了梨小食心虫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时间段、交配持续时间、雄蛾交配次数、雄蛾首次交配及末次交配日龄, 研究了雄蛾日龄对交配率的影响, 雄蛾交配次数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梨小食心虫雄蛾能与多头雌蛾交配, 且从1日龄至19日龄期间均能与雌蛾交配。随着雄蛾日龄的增加, 其与雌蛾交配率降低, 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田间使用性信息素诱杀一定数量的雄蛾对降低后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作用, 但只有在短时间内将雄蛾数量减少到一定范围内才可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亚  阎大平 《植物保护》1986,12(3):12-14
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Treitscheke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具欧洲和远东两个生物学型(达尼列夫斯基,1958),我国的李小食心虫与苏联远东的同属一个型(吴维钧,1961)。 该虫是我区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对核果类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具有  相似文献   

6.
利用5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通过诱捕法调查了延安苹果产区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蛀螟的发生情况及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对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苹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3种,未诱捕到桃蛀螟和苹果蠹蛾。不同调查点的诱捕结果均表明,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最大,属于优势种群,梨小食心虫次之,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相对最小。桃小食心虫雄成虫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极不整齐;梨小食心虫在苹果树整个生长季均可诱捕到,雄成虫1年具有不明显的4个发生盛期;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较为整齐,雄成虫1年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该虫在延安地区年发生2代。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试验表明,2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均具有引诱活性,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的引诱能力均显著强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分别是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2.75和2.30倍,2种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具有不对称性。本试验明确了延安苹果产区食心虫的种类组成及主要食心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对预测预报和治理苹果园食心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槐小卷蛾的生殖特点与性诱剂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槐小卷蛾(Cydiatrasias)是国槐与龙爪槐的重要害虫。雌蛾与雄蛾一生都只交配1次,雌雄性比例为1:1。用性诱剂大量诱捕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已在北京地区普遍推广应用这种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2013—2015年,利用性信息素诱集方法对昌黎桃树种质资源圃主要优势害虫梨小食心虫、桃潜叶蛾和桃蛀螟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害虫的年度诱虫总量差异较大。种类之间以梨小食心虫、年度间以2013年诱虫量较大。梨小食心虫和桃潜叶蛾种群数量和发生动态在年度间的差异较大,以2013年发生量大、峰次多,梨小食心虫2014、2015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种群数量远低于2013年,桃潜叶蛾2014年和2015年8月上旬以后几乎不发生。桃蛀螟2013—2015年发生动态较为一致,发生高峰期为6月中旬。3年间,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的年均月诱集量与年均月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桃潜叶蛾的年均月诱集量与年均月降雨量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性外激素已用于检测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马铃薯块茎蛾 Phthorimaea operculela Zell.、梨园介壳虫 Quadras 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和康士粉蚧 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n.。带有三种成分的性外激素(ZT 和8-DDA+Dodecanol)粘胶诱捕器已用于检测梨小食心虫,每年大约使用500个这样的诱捕器。使用专门的外激素剂型,用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技术已有所发展。不诱集李小食心虫 Gr.funebrana 雄蛾的高度专化性的性  相似文献   

10.
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在宁夏苹果园试验研究了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防控效果。试验设3个处理(涂抹高度2 m与3.5 m以及常规药剂防治),1次重复,通过监测全年诱蛾量、调查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蛀果率来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有效控制了梨小食心虫的危害,涂抹高度3.5 m时,梨小食心虫诱蛾数下降94.8%,涂抹高度2 m时,下降84.6%,两处理区成熟期蛀果率分别下降86.5%和63.9%。由于试验区桃小食心虫种群密度较小,本次试验尚无法确定该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雌、雄蛾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药膜法,以LC10、LC20和LC40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桃小食心虫成虫24 h,分别测定药剂压力解除后0、6、12和24 h桃小食心虫雌、雄蛾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效氯氰菊酯LC10浓度处理能抑制桃小食心虫成虫的ECOD比活力,且随处理浓度增加,高效氯氰菊酯对ECOD活性的诱导作用逐渐体现,LC40浓度处理组EC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此外,LC20和LC40浓度处理组可诱导桃小食心虫雄蛾CarE和GSTs比活力的增加,但对于雌蛾则结果相反。当药剂压力解除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成虫体内ECOD、CarE和GSTs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药剂浓度越高对其解毒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越显著,且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研究显示,从短期响应来看,桃小食心虫雌、雄蛾体内的3种解毒酶在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胁迫后均表现较为活跃,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动态变化。由于雌、雄蛾个体的生理机能以及对药剂敏感性的差异,这种生理响应机制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高浓度性信息素和杀虫剂胁迫对梨小食心虫的种群特征与为害的影响,2019—2020年连续2年在山西省运城市梨园内测定了性信息素迷向、杀虫剂等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交配率以及蛀果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年内迷向防治区、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杀虫剂防治区与空白对照区内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基本一致,但各处理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逐年递减;其中,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总量显著低于其他防控区,单个诱捕器诱蛾量分别为98.20头和67.20头;同时,迷向防治区和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的交配率和蛀果率也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性信息素迷向和杀虫剂结合能更好地压低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降低其交配率和为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膏体迷向剂对苹果园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宁夏苹果园进行了复合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防效的进一步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涂抹高度3.5m、3.5m/4.5m交叉涂抹、交叉涂抹空白区域)、1个对照,2种膏剂附着方式(树干附着、膏剂填装塑料瓶悬挂)。通过监测全年诱蛾量、调查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蛀果率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可有效防止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为害,涂抹高度3.5m时,梨小食心虫诱蛾量下降76.68%;交叉涂抹时,下降70.8%;交叉涂抹空白区域下降36.8%。3个处理成熟期蛀果率分别下降84.88%、91.39%、24.19%。由于试验区桃小食心虫种群密度小,试验无法确定该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桃小食心虫不同的寄主生物型适应于各自寄主的物候期、果实形态和质地等,而在生活习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室内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枣和酸枣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和高峰期分别比苹果桃小食心虫晚8天和20多天,田间成虫发生期也约晚20天。恒温条件下前两者的前蛹期+蛹期都比后者短。3种寄主生物型的成虫产卵位置、幼虫蛀果、脱果位置及在果内生活时间各不相同。酸枣桃小食心虫体形较小,但3种寄主生物的雄蛾外生殖器尚无  相似文献   

15.
剂量控制是迷向技术防控梨小食心虫的关键,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材料装置固体迷向丝和高剂量自动信息素喷施系统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以期探讨新型材料和释放技术在害虫迷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在傍晚18:00―20:00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量占全天的93.7%,田间虫量监测以绿色粘胶诱捕器效果较好。常规化学防治处理区对梨小食心虫的平均诱蛾量为42.13头,平均蛀果率为2.64%,相对于常规化学防治处理区,新型材料固体迷向丝、高剂量自动信息素喷施系统处理区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00头、5.31头,对成虫的迷向率分别为91.84%~100%、70.86%~98.25%,平均为97.96%、91.41%,平均蛀果率分别为0.81%、0.95%,在8月采果期的蛀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5.79%、77.16%,防控持效期可达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綦江区皱皮木瓜现有病虫23种,为害树根、枝干、树叶和果实。目前已造成严重为害的有炭疽病、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蚜、黄刺蛾、梨冠网蝽、棕色鳃金龟等,它们在同一地点的复合为害,影响木瓜的生长,造成木瓜减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甘肃陇东农业害虫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通过饲养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胡麻短纹卷蛾Falseuncaria kaszabi Razowski.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梨星毛虫Illiberis pruni Dxar.梨大食心虫Nephopteryx pirivorella Matsumura.苹果巢蛾Hyponomeuts malinella Zeller.苹果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ehs.等9种农业害虫,观察记录了大螟瘦姬蜂Eriborus terebrans(Gravenhotst).派姬蜂Pamperthous sp.金小蜂Eupteromalus sp.多胚跳小蜂Copidosoma sp.无脊大腿小蜂Bracltymeria excarinata Gahan.绒茧蜂Apanteles sp.日本黄茧蜂Meteorus japonicus Ashmead.折肛短须寄蝇Linnaemya scutellaris(Malloch).卷蛾寄蝇Blondelia spp.选择盆地寄蝇Bessa selecta fugax Rondani.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 Cameron.梨大长尾瘤姬蜂Gregopimpla sp.苹果巢蛾跳小蜂Ageniaspis fuscicollis (Dalman).蓝绿跳小蜂Blastothrix spl.等23种寄生性天敌昆虫。黑光灯诱集,发现地蚕大铗姬蜂Eutanyacra picta Schrank.细颚姬蜂Enicospilus sp.瘦姬蜂Ophion sp.距茧蜂Homolobus sp.等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计29种寄生性天敌昆虫,隶属姬蜂科Ichneumonldae.茧蜂科Braconidae,小蜂科Chalcidid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跳小蜂科Encyrtidae.寄蝇科Larvaevovidae.等9科。其中苹果巢蛾跳小蜂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性信息素迷向丝对不同果树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在宁夏果园开展了性信息素迷向丝(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长效迷向丝,有效成分占30%)对为害不同果树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研究。试验地共5.5 hm~2,栽植有成龄苹果树、梨树和李树。试验区按树种设置3个处理区,3个对照区。处理区在边缘区域每株树平均悬挂3条迷向丝,内部区域隔树悬挂,每树悬挂1条迷向丝,悬挂高度为距离地面2 m。调查各树种全年诱蛾量、诱蛾下降率、蛀果率等指标,研究迷向丝对不同果树上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分析苹果、梨和李树分区域集中栽培下梨小食心虫为害特点。研究结果显示:3个处理区的诱蛾下降率均达96%以上,果实膨大期蛀果下降率均达50%以上,成熟期蛀果下降率均达57%以上,说明性信息素迷向丝对3种果树区域的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明显且稳定;不同果树区域梨小食心虫发生高峰期一致;梨园中诱捕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最多,说明其具有寄主选择性;李园蛀果率明显高于苹果园和梨园,李果实成熟采摘后成虫诱捕量减少,同时期苹果园与梨园成虫诱捕量增加,说明梨小食心虫具有迁移为害特性。  相似文献   

19.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是凉山州苹果、梨等果树的重要害虫,有的果园虫果率达80%以上。 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橡皮塞诱芯为试材,在凉山州各地果园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和防治试验。 1.不同配比诱蛾效果试验: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A、B两成分用顺—7  相似文献   

20.
龙眼荔枝卷叶蛾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对广西南宁市、崇左市的部分龙眼荔枝园调查后获知,为害龙眼荔枝的卷叶蛾20多种,其中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tttes leucaspis)、灰白条小卷蛾(Dudua aprobola)、圆角卷蛾(Eboda cellerigera)、褐带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等为优势种。卷叶蛾的多种种类既为害龙眼荔枝,又为害柑桔等作物。我国对为害柑桔卷叶蛾类的灭敌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