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西红柿裂果的现象,系统分析了西红柿裂果形成的原因,针对裂果原因,提出了解决西红柿裂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红枣裂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我国在红枣裂果的发生规律、裂果原因及预防和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随着对红枣裂果研究的深入,应重视防止裂果药剂的筛选和抗枣裂果种质资源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罗汉果裂果是造成罗汉果栽培减产的原因之一。针对湘西地区引种的罗汉果裂果现象,研究了种植地土壤含水量、含钙叶面肥试验、果实套袋对罗汉果裂果的影响,分析了花叶病感染程度与裂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排水处理的罗汉果挂果数量多,裂果率3.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2%,湿涝处理的罗汉果挂果数量少,裂果率达9.72%;对罗汉果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高钙氨基酸叶面肥,果实大而多,无裂果发生;套袋后的裂果率降低至0.39%;花叶病感染越严重,裂果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苹果果实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苹果果实裂果的研究进展,从裂果发生的症状与时期、果实的解剖结构、水分条件、土壤条件、树体管理等方面阐明了苹果果实裂果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大、果实角质层薄,易于裂果;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含水量不足,果皮发育受到影响,果实发育后期久旱逢雨,果肉细胞迅速增大,易造成裂果。缺钙、钾矿质元素,易产生裂果。并提出了预防苹果果实裂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枣树裂果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枣树裂果机理进行了综述。枣树裂果程度、裂果率与品种有关 ,其中襄汾木枣最抗裂 ,梨枣、临汾圆枣最不抗裂。此外 ,影响枣树裂果的因素还有果实的解剖结构、果实钙含量、果皮粘弹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下水位等。针对裂果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防治裂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疆红枣裂果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研究新疆红枣裂果机理和有效控制裂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裂果机理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防治技术.[结果]不同果树品种的裂果敏感性是受遗传因素控制,其亲本裂果性状可通过遗传对后代产生影响;果实内部生长应变力和果皮应变力在裂果过程中是相互对立的两个重要因素;果皮的细胞组织结构与厚度影响着果皮的强度,也影响着果实的裂果率;果实内含物质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会诱导果实裂果;裂果发生还与矿质营养平衡有关;降雨量、蒸汽压、温湿度等气象因子也影响裂果的发生.[结论]目前国内外对裂果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枣裂果机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树裂果的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果在大多数果树上都有发生,裂果的原因复杂.裂果发生后,容易感染病虫害,引起果实腐烂,而且裂果不耐贮藏和运输,严重降低水果商品价值,导致果农减产减收,成为水果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裂果在许多果树上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如柑橘、桃、葡萄等),但在李树裂果研究上少见报道.多年来,笔者对李树在生产中出现的裂果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旨在探讨出李树裂果的有效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矿质营养对锦橙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锦橙植株喷K能显著提高叶片含K量,可减轻裂果发生。裂果果皮含K量显著低于正常果皮。叶片有效B含量较高有助于减轻裂果发生。叶片K、B含量与裂果率呈高度负相关,并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果皮有效B含量与裂果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含K1.30%、有效B26ppm可能是裂果严重发生的临界值。叶片K与有效B呈显著正相关和高度的线性回归关系。K、B间的相助作用有利于减轻裂果发生。果皮K与Ga呈极显著负相关和高度的线性回归关系。Ca可能通过对K的强烈拮抗作用间接影响裂果发生。本文还讨论了低K、B导致裂果的机制,并提出了减轻裂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枣果实组织结构影响裂果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7):916-918
综述了红枣裂果的发生时期、方式和原因,以及裂果的调查方法和量化指标,枣果品种、果实组织结构的角质层、表皮层、果肉细胞等影响因素与裂果之间的关系。表皮层厚度与裂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角质层厚度和果肉细胞大小与裂果无关,但其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却与裂果有关。并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柚类开发中的裂果防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果严重影响着柚着的开发。本文浅析了裂果成因,介绍了柚类果实裂果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生产上有代表性的14个杏品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裂果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分析了杏裂果与其影响因子(果皮结构、矿质元素含量、干鲜比、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以期为杏裂果机理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表皮细胞体积小、排列整齐且紧密的品种果皮不易破裂,表皮细胞体积大、排列凌乱且松散的品种容易裂果,果皮厚度与裂果指数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杏裂果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大小排列顺序为CaZnMnFeKMgCu,Ca元素含量与裂果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Zn、Mn与裂果指数相关性较低,Fe、K、Mg、Cu元素与裂果指数相关性极低,Ca不足是影响杏裂果的主要因素;同等条件下,含水量越大的品种裂果指数低,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的品种裂果指数高。  相似文献   

12.
几种亚热带、温带果树裂果原因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果实构造入手,总结了不同类型果实裂果发生的时期及症状,分析了引起亚热带、温带果树裂果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裂果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油桃裂果比较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了几个不同油桃品种的裂果率,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与不同修剪措施等对不同品种裂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主栽品种裂果存在较大差异,裂果与裂核关系密切,成熟早的品种果核的成熟度比较差,其营养和水分代谢与供给矛盾容易造成裂核,裂核直接影响果实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供给,导致后期突发性旺长而大量裂果。不同灌溉方式与不同修剪措施等对不同品种裂果率的影响不同,水分的剧烈变化造成生长的不均衡是导致裂果的主要原因。小畦小水多次灌溉,可有效地降低油桃裂果的发生;疏果后在果实硬核期及果实采收前10-15 d分次修剪背上枝可有效降低裂果率。  相似文献   

14.
甜樱桃裂果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裂果在甜樱桃果实成熟期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甜樱桃裂果机理研究进展,从品种、砧木、果实特性、水分、树体矿质营养、栽培管理水平、环境因子等方面分析了甜樱桃裂果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防治裂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钙与荔枝裂果关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结果表明裂果程度不同的单株其裂果率与叶片中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裂果严重果园中土壤交换性钙、叶片和果皮中钙含量显著低于裂果较轻的果园;裂果果皮中钙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喷施含钙盐的防裂素后,既显著提高了叶片和果皮中钙水平,也显著降低了采用前裂果率水分胁迫减少荔枝果皮中钙的积累并增加裂果,特别是在假种皮的快速生长期。因此,认为增加叶片和果皮中钙的含量有利于减少荔枝裂果。  相似文献   

16.
油桃裂果会影响到油桃品质,导致油桃裂果的原因有很多。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油桃裂果,在本文中主要就油桃裂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止油桃裂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可以为确保油桃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番茄裂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在果蒂附近发生放射性裂痕,为放射性裂果;在肩部出现同心状的龟裂,为同心状裂果;很多裂果为两种裂果同时出现的混合型裂果。从栽培上来说,大棚秋延迟栽培的番茄裂果发生较多,高温干燥时期也易发生。这里介绍一下番茄裂果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油桃裂果规律观察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油桃果实膨大初期至采收期裂果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裂果增长最迅速的时期在果实膨大初期,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裂果差异很大,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裂果程度各不相同。裂果与果实着生部位关系很大,树冠外围裂果严重,内膛次之。裂果也与土壤水分调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甜樱桃裂果主要发生在果实第二次迅速生长期至成熟期,是一种生理性的病害,对果实品质与产量有极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其裂果的品种、砧木、环境因素、树体矿质营养等方面,阐述了造成甜樱桃裂果的原因,提出种植抗裂果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喷施抗裂果化学物质、搭建避雨设施等措施,减轻甜樱桃裂果,为甜樱桃优质生产和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裂果发生与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和细胞代谢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易裂品种伏脆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在裂果高发生时期的半红期,研究裂果中裂果和非裂果部位及测定正常果果皮SOD、POD、PPO、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及果肉中的蔗糖、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可滴定酸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 裂果部位果皮中 POD和SOD活性极显著高于非裂果部位和正常果果皮;裂果部位果皮的半纤维素、WSP和ISP含量极显著低于非裂果部位果皮中的含量,裂果部位果皮中CSP含量显著低于非裂果部位果皮中的含量;裂果部位果肉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非裂果部位果肉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非裂果部位果皮中GA3含量极显著高于裂果部位果皮;在裂果部位果肉中IAA含量极显著高于非裂果果肉。【结论】 裂果部位果皮中半纤维素含量、WSP和ISP含量以及POD活性和SOD活性的变化,改变了果皮的结构和果皮的性质,再加上果肉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改变及在果皮果肉中内源激素IAA含量变化,导致果实内部和果皮不协调的生长,致使果实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