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2-1993年在辽宁省沈阳地区的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比较了几种大豆种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价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1988年淮北地区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测定了9个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结果显示,这些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的参数都相当不同.某一品种可显示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然而具有较好产量稳定性的栽培品种通常都含有稳产因子.本研究采用分析法评价大豆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可较其他方法更为精确和全面.它可作为一项附加标准用以评价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S.A.Eberhart和W.A.Russel回归分析法,运用回归系数(bi)、离回归均方(S2di)二种稳定估测参数,对1990~1991年天津冬小麦区试品种进行了分析,初步测定了品种的丰产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TBT6、津化1、唐86~6043三个品种属于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种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良的大豆品种应该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即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表现出高产稳产,这是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试验对大豆品种的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对大豆品种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Eberhart—Russell和Tai法计算品种稳定性参数的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Eberhart—Russell法和Tai法设计了测定品种稳定性的程序,计算出Eberhart—Russell法的1)品种对环境的反应参数-回归系数bi;2)稳定性参数-离线性回归的方差S2d和Tai法的1)品种对环境的直线响应α;2)直线效应的离差λ。输入一次原始数据可计算出两种方法的品种稳定性参数  相似文献   

6.
红花品种稳定性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1992年,在巴盟临河红花生产基地进行的试验结果资料,采用回归系数和离回归方差2个参数对品种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红花品种的产量随栽培环境不同有较大的变化,但参试材料中,无刺红和1-77-1红花品种,在各给定环境条件下,产量高而稳定,是比较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C.S.Lin分析法分别对宛麦1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宛麦19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8.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大豆新品种(系)产量性状及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产量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剔除了对品种产量差异区分能力弱的试验点次(试验环境),及试验点次过少的品种(系),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6年滚动试验中36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证明了用秩次分析法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产量性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Eberhart&Russel模式估算了1995年四川凉山州8个小麦新品种(系)在7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稳定性,表明:品种(系)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西辐五号为高产稳定型品种,91γ—363和88—16—2为中产稳定型品种(系)。7559和3033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同环境的关系存在非线性关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稳定性方差σ2i分析表明,7559为高产不稳定型品种(系)。阐明了回归分析模型是测定基因型对于环境响应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凉山州选择小麦生产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Eberhat-Russe11法、品种区域试验法AMMI模型相结合,分析了西藏春油菜区试试验4个参试新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并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MMI模型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模型。通过AMMI模型双标图可以看出产量在品种和地点的变异程度,稳定性较好的品种是蜀油8号。品种区域试验AMMI模型分析法测定油菜品种丰产稳产性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若能与回归系数法相结合,则能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刘方  姚娣  陈轩  沈汪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89-4791
[目的]研究麦麸曲奇的配方和焙烤工艺的关键技术参数及其产品的品质特性。[方法]以新鲜麦麸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灭酶技术对麦麸进行稳定化处理,超微粉碎得到麦麸细粉,并将其添加到曲奇饼干中。分别确定了麦麸稳定化处理的参数、麦麸曲奇饼干的配方和烘焙工艺。[结果]试验得出,麦麸微波灭酶工艺参数为微波时间120 s、微波功率为750 W和添加物料每次80 g。麦麸曲奇的最佳配方为小麦粉与麦麸粉之比87∶13,以小麦粉、麦麸粉总量为基准,再添加黄油27%,预糊化淀粉1.3%,白砂糖18%,奶粉10%,碳酸氢铵0.4%,食盐0.6%,卵磷脂1%,水和香精适量。麦麸曲奇较好的烘烤工艺参数:第1阶段远红外烘烤温度65℃,烘烤时间30 min:第2阶段烘烤温度100℃,烘烤时间2 min。[结论]研究可为麦麸曲奇的工业化生产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类多组滞后中立型区间系数非线性离散核制系统的鲁律镇定.应用频率等价法及相应的比较原理,把滞后区间系数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鲁棒镇定转化为无滞后确定性定常离散系统的镇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频率等价法和非整数滞后中立型线性离散系统的比较原理,提出了非整数滞后中立型线性时离散控制大系统的镇定性,可以由无滞后的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镇定性所蕴含  相似文献   

14.
小麦粉样标准物质经过样品处理、均匀性检验、定值及稳定性考察4个步骤研制而成;用于实验室小麦种子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分析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和评价小麦品质分析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其他农作物品质分析鉴定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磨牙修复体CAD模型通常以STL格式存储.本文给出了基于STL格式新的拓扑结构,提出了基于顶点的实体等距算法,实现了磨牙修复体粗/精加工刀轨的快速生成.仿真加工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稳定性好,计算速度快,加工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郭冀峰  徐成浩  王俞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18-13319
[目的]初步建立农村稳定塘底微生物结构分析的PCR—DGGE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并对我国南北方2个地区农村稳定塘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简要分析。[方法]提取杭州、西安两地郊区农村稳定塘底泥系统内微生物的总DNA,对其16SrDNA的V3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利用软件对DGGE图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两地农村稳定塘底泥中细菌种类较为丰富,有明显而相似的优势种群。[结论]南北两地区农村稳定塘底泥微生物多样性基本相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外源镉在几种典型农耕土壤中的稳定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Cd)在水稻土(渗育型)、黄壤、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5种典型农耕土壤中的稳定化过程,探讨Cd进入土壤后其有效态含量在180 d内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通过相关性分析,定量化描述土壤理化性质对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态Cd在培养15 d内迅速下降,随后缓慢降低,外源Cd添加量≤2 mg·kg-1时,30 d后基本达到平衡,外源Cd添加量≥5 mg·kg-1时,60 d后才趋于稳定;平衡后,水稻土、黄壤及酸性紫色土中有效态Cd含量占加入总量的52.6%~66.7%,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中占33.6%~46.5%。5种动力学方程中,以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外源Cd的稳定化效果最好,以该方程拟合所得的稳定化平衡含量和表观速率常数可用来表征Cd进入土壤后的稳定化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Cd在土壤中的稳定化过程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表现为p H值、CEC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较低,高p H值、高CEC和高有机质含量对平衡时的Cd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以p H对Cd稳定化速率和平衡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粘质沙雷氏菌发酵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发酵温度、培养基pH、接种量及溶解氧等对粘质沙雷氏菌生长的影响,得出粘质沙雷氏菌的优化培养条件为温度30℃左右,pH 7.0~7.5,接种量1:10,通过振荡或通气的方法保证培养基中含一定的溶解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用发酵罐测定了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曲线,在上述优化培养条件下粘质沙雷氏菌约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8 h达到稳定期,最终菌液浓度达16.00亿/mL。  相似文献   

19.
应用频率等价法研究了一类非整数滞后不确定性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给出了该系统鲁棒镇定的估计公式.  相似文献   

20.
高温好氧发酵堆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好氧发酵的经验,阐述了目前好氧发酵堆肥技术的现状,同时对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的工艺流程、技术原理和运行参数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经过好氧堆肥处理可使废物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并进一步进行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