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历史悠久茶区,具有"湖北第一历史名茶"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等历史名茶的古老制茶技艺,有丰富的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资源。该民族地区茶叶现有8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的三种名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地区茶文化有1项国家级、9项省级(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并提出了8点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印度三大名茶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出口国。现有22个邦生产茶叶,共有14000个茶叶种植场,茶园总面积40万ha,1991年茶叶产量达74万t。生产的茶叶99%以上是红茶,绿茶产量不到1%。最著名有大吉岭茶、阿萨姆茶、Niliri茶。1....  相似文献   

3.
一、序言眼下,我的手边放着在中国旅行时买的名茶“碧螺春”,这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上海市茶叶分公司的产品,可它正式的名字是“洞庭碧螺春”,出产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吴县的太湖周围,在清朝的崇德五年(一六四○年)曾经作过贡茶的。另外现在还有一种叫作“蒙顶黄芽”的名茶,这就是用唐代的一种名茶“蒙顶”之名出现的。这些虽都称作茶,可是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其中的品种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目前也有六大茶之说,把茶分为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红茶,上述的两种茶都是绿茶。  相似文献   

4.
正南安石亭绿,古称莲花峰茶,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绿茶,南安石亭绿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以具有"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著称;,产于今南安市丰州镇的九日山、莲花峰一带。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石刻"莲花荼襟"(公元376年),清道光年间,道光御赐石亭绿"上品莲花"之美号(现仍有莲花峰上的石刻为证)。传统石亭绿茶成品存在外形粗松、不耐储存、携带不方便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试验探索出石亭绿茶茶饼加工中各工序的技术参数、操  相似文献   

5.
六安瓜片茶历史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哲  宋光钧 《农业考古》2007,(2):232-235
一、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代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六安是中国名茶的生长地之一。六安茶名满天下,在中国的茶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位置,被世人赞美,被世人品尝。今天的六安茶即为“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六安瓜片前身的六安茶叶,其悠久历史可上溯至秦汉时期。汉献帝建安年间,茶叶就从四川经陕西、河南转入…  相似文献   

6.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6-277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茶叶之乡,“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史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婺源绿茶占居了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的市场份额。鉴别婺源绿茶对了解中国绿茶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一、婺源名茶千姿百态婺源绿茶以“  相似文献   

7.
碣滩茶     
正历史人文碣滩茶,因产于沅陵县沅水北岸碣滩山坡而得名,系云贵茶叶组系,得名于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竭滩茶为绿茶,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甘爽,独特的形、色、香、味使其久负盛名。碣滩茶在1991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茶;2010年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博会绿茶类特别金奖;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获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年荣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饮茶之风逐渐普及,尤其是宋代渗入普通家庭之后,茶叶的种植区域、加工技术、品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品饮习惯的不同,饮茶方式的变化,茶叶的品种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唐代的蒸青饼茶为主,到宋代的龙凤团饼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是一个茶人们对茶叶认识的不断成熟、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名茶的数量及品质的变化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借助相关史料,对唐宋时期的茶品情况作了一番回顾。  相似文献   

9.
日照市岚山区是我国1966年南茶北引最早、最成功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北方绿茶基地.近年来,岚山区委、区政府把加快茶叶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积极实施“二三四”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茶产业,截至目前,全区茶叶面积发展到12万亩.2010年底,全区干茶产量5996吨,产值6.6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8%、58%、63%;成龄茶亩均鲜叶产值8000元,高产茶园亩均鲜叶产值超过2万元,是传统种粮产值的5倍,全区人均茶业收入380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2008年通过国家级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验收;2009年通过山东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验收,荣获“全省特色农业县”和“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获“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两项全国茶叶界最高奖;2011年1月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高效特色农业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巩志 《农业考古》2006,(5):238-239,243
宋徽宗笔下的神秘茶类称:白茶为第一。(赵佶《大观茶论》)白茶是中国六大基本茶类的璀灿明珠,世界上珍稀的茶类,福建特种茶之一,乃茶中珍品,被誉为优佳饮品的白毫银针,有着茶中的白雪公主的高贵品质。中国产茶历史已达数千年,为人类贡献出几百种茶叶,一直被世界人民所享用。从原始的单一的绿茶,历经几千年的茶叶制作技术的革新,按茶叶传统制造方法的分类,创制了千姿百态的绿、白、黄、黑、红、青(乌龙)茶等六大基本茶类,以及数以千计的名丛、奇种。为世界茶叶之冠。白茶是历史名茶,福建特有的茶类,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绿叶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十大名茶渊源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人的贡献和骄傲。从上古时代至今,我国茶叶经历了从发现到利用,再到制作成专门饮料的悠远历史,期间创造出许多优良的茶叶品种和品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代表了中国茶叶品种品质与生产制作工艺之最,也显现出中国独特的茶文化魅力,其中每一大名茶都蕴涵了渊源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2.
茶及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范例。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唐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四川《华阳国志》所记,大约在武王灭纣后,我国发现和制作茶叶、利用茶叶已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茶树原产地,而且也是人类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早在四千多年前,茶就被饮用。如《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此外,我国又是世界上生产茶类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六大茶类生产技术,被国外学者称之为“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瑰宝”。为了弘扬我国悠久的茶文化,现就我国茶类发展与饮茶方式演变略作一概述。一、我国茶类发展史略绿茶:绿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类,自茶叶正式作为饮料后,其基本加工方法就已形成。当时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通常是把野生茶树上的芽叶采回后,稍微轻揉,晒干后即为饮用。从唐代开始出现了“蒸青团茶”的制法。蒸青团茶的制法是:先将茶树上采回的鲜叶放入锅内蒸煮,然  相似文献   

14.
饮茶,差不多已成为全巴基斯坦人民生活方式的—部分。红茶冲奶是主要饮用形式,红茶的消费占95%以上。而社会上层爱饮中国绿茶(主要是花茶),中、低档绿茶在城乡亦有一定的市场。有迹象表明,过去习惯于嗜酸奶的平民在迷惑的茶叶商品影响下’也开始喜欢饮用起来。国内茶叶市场十分繁荣,地方茶销售额由1986年的13.87亿卢比上升到1987年的15.49亿卢比,增长11.68%。据报导,巴基斯坦每人平均消费茶叶约1公斤,高于印度、孟加拉等茶叶生产国,随着人民生活的继续改善,茶叶需求将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5.
巩志 《农业考古》2001,(2):324-32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 ,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 ,双绝于人寰。名山出名茶 ,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 (今福建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 , 利通天下” ,( 2 ) 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 ,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 3) 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 ,是中国茶叶输向欧洲最早的茶类 ,欧人称颂 :“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 ,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 ,瑞典…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石门县将推动茶叶发展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带动45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000多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湖南省茶叶十大精准脱贫先进县"。1.立足县情巧布局,扩大茶叶扶贫产业覆盖面近年来,石门县立足县情巧布局,坚持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间"的生态有机茶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中国名优绿茶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过婉珍 《农业考古》2012,(5):179-182
吴森林(1923-2007),浙江余杭人,工程师。20岁在茶行做学徒。解放后在余杭闲林收茶站任评茶员,1959年余杭划归临安,调到临安供销社土产公司任评茶员,在临安担任茶叶主评师长达40多年。他凭着审评的特殊技能,常深入茶叶制作现场指导,是临安市第一至第六届名优茶品评会主评师之一,也是庄晚芳教授将天目云雾茶改为天目青顶茶的历史见证人,更是历史名茶天目青顶恢复工艺的挖掘者和创始人。吴森林退休后,市里凡有重大茶事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茶叶品牌立顿享誉世界,自创始者汤姆斯·立顿1890年正式在英国推出以来,现如今立顿的茶种类产品在全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然而英国的海洋性气候其实并不适宜茶叶的生长,立顿的茶叶原料大多来自印度及斯里兰卡。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百草经》中也曾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中国是古老的茶叶产地,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甚至更早,时至今日茶叶在中国人的日常消费中依旧占有着很大的比例,中国在世界上却没有叫得响的茶品牌。这种看似"本末倒置"的现象正是在启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想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品牌化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域之一,其茶产业以绿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把茶叶生产纳入整个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之中,茶叶的品牌构建呈现出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的转变,先后经历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一县一品”战略的实施、“浙江绿茶”品牌战略的提出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 ,驰名中外。早在唐代 ,《茶经》就记载有“六安茶”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茶叶卷》认定宋朝就出现“片茶”。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 :“六安州之片茶 ,为茶之极品”。另外 ,《红楼梦》、《太平天国》等书中也有记载。“浙杭龙井、徽六瓜片” ,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在清代 ,六安瓜片为贡茶。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 ,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直到现在 ,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 ,仍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真正的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市的齐云山等地 ,其外形似瓜子 ,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