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处,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西与晋南垣曲县接壤。阳城县素有“华北蚕桑第一县”的美誉,蚕桑业是阳城县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全县年养蚕曾达到7.6万张,产茧3 600吨,蚕茧收入7 000余万元,茧丝绸及副产品加工创收2亿多元,蚕桑综合产值超3亿元[1]。阳城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之一,在数千年的栽桑养蚕、丝织加工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大量与蚕桑、丝织相关的诗歌、习俗、神话传统等。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地域文化熏陶下的时代结晶。我国清代阳城籍诗人辈出,写下了大量描绘阳城蚕桑业的诗歌,本文就从这些诗歌入手,漫谈清代阳城蚕桑业发展情况以及阳城蚕桑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息烽县蚕桑业发展的背景及优势,阐述了蚕桑业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蚕桑业的目标;提出了构建县、乡、村3级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普及与推广栽桑养蚕新技术,多渠道延长蚕桑产业发展链条,多方扶持农民发展蚕桑产业和实施品牌战略等息烽县发展蚕桑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山西阳城蚕桑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坤太 《北方蚕业》2000,21(3):43-47
农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不但是继农村改革开放前两次变革之后的又一进步,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真正建立和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二次跨越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蚕桑业作为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现结合阳城蚕桑的现状和笔者的观察与思考,就蚕桑产业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徐州睢宁县睢城镇五里堂村蚕桑示范基地新建的桑园里桑树苗栽植得整整齐齐,这是睢宁县大力推进蚕桑生产以来,规划建设的又一个项目。近年来,徐州市蚕桑生产规模呈下滑态势,主要是蚕桑业总体生产模式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吸引新生劳动力的参与和社会资本的投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推进蚕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特"字当头。具体到沁水来说,畜牧、蔬菜、林果和蚕桑是我县农业支柱产业。蔬菜从1996年发展到现在已经20余年,但发展到今天,县城居民日常食用的蔬菜仍然要依靠外调;近年来,蚕桑业发展很快,但是就植桑面积、蚕茧产量来说都没有阳城做的大;论林果种植,我县才刚刚起步;而畜牧业则不一样,我县山大坡广,牧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发展养羊业有着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6.
蚕桑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蚕桑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蚕桑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各领域的改革进展不均衡和经济新秩序的不完善,蚕桑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区域蚕桑业发展模式、蚕桑产业化经营、茧丝流通体制、农业内部的资源竞争、蚕桑产地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制约了盐城市蚕桑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多年来蚕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蚕桑业发展的几点建设。  相似文献   

7.
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运行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蚕桑业是临安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八大农业产业之一,临安已被列为浙江省蚕桑发展和实施"蚕桑西进"的重点县市之一.随着蚕桑业的稳步发展和"蚕桑西进"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加快了茧丝产业化建设步伐.2003年4月筹建成立了临安市茧丝产业协会,在茧丝产业协会的组织引导下,各蚕桑重点乡镇相继建立村级蚕桑合作社.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在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推进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方面,已体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生事物,在实际筹建和筹建后的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结合工作实践,就蚕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运行方式,谈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分析制约蚕桑生产的因素,探索江苏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对江苏近年来蚕桑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作如下分析思考,并提出"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加大投入、发展规模蚕业、突出"精品"蚕业等建议,来强化蚕业生产的基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为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蚕茧生产成本与蚕桑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收购价格和蚕茧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两个主要因素。蚕桑生产效益高低,决定蚕桑业的兴衰,养蚕收益越好.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南充素有“丝绸之乡”的盛誉,蚕桑业历史悠久,特别是建国以来,南充蚕桑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财税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蚕桑业长期采用行政手段发展,千家万户零星分散饲育、分散经营的蚕桑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违背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