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董礼华 《杂粮作物》2009,29(2):141-142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我们对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将玉米螟的危害和玉米产量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陶景光 《杂粮作物》2006,26(3):237-238
玉米是锦州地区主栽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2005年种植面积为18万hm^2,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等作物的常发性主要害虫,一般年份玉米被害率达1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因此玉米螟一直是锦州地区的重点防治对象。玉米螟在锦州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一代于7月初开始为害,田间玉米叶片出现排孔,玉米抽雄后幼虫蛀食雄穗并转移至茎部,被害植株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输送及授粉结实,致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被害植株茎秆极易风折,对产量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3.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4.
麻类作物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用途之广,在天然纤维中仅亚于棉花。目前,浙江省种植的黄麻、红麻面积占麻类作物总面积的95%以上,其产量为麻类纤维总产量的99%、耕作制度的改革,黄麻、红麻品种的更迭,管理水平的提高,病虫发生的种类和为害程度也随着变化。据估计,常年因病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10%,大发生年份损失在20%以上,而且纤维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5.
玉米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其中以玉米螟为主,但自1992年以来,发现危害玉米雌穗的不仅仅是玉米螟一种害虫,还有大量的棉铃虫,本来穗部二代平方米螟就很难防治,又增加防治难度,使损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治棉苗根病效果刘建平,宋建中山西农科院经作所032200棉苗根病在我国南北棉区匀普遍发生,常年发病率为10%~30%,遇到春季低温多雨年份高达90%以上,给棉花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了筛选出防治棉苗根病的高效农药,在多年连作的枯黄萎混生病圃、对...  相似文献   

7.
利克菌防治棉花苗期病害试验文学,马存,陈其 ,籍秀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程远大,沈顺昌湖北省天门市植保站棉花苗期病害在我国南北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主产棉区发病十分普遍。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若遇春季多雨低温年份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沿江、沿海、里下河棉区,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在不少地方其危害损失超过红铃虫、棉铃虫为害的总和。因玉米螟一、二代危害的断茎率为5%左右,有的田块高达30%。玉米危害棉  相似文献   

9.
啤酒大麦在东台市冬作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常年种植面积50-60万亩,占夏粮面积的50%以上,并为棉花生产提供了早茬。八十年代以来,啤酒大麦纹枯病逐年加重,坚黑穗病,条纹病,白粉病、网斑病时有发生,一般年份累加产量损失1-2成,重者3成以上。对此,  相似文献   

10.
庞金柱 《中国棉花》2009,36(8):32-33
棉花是德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公顷左右。自2000年全面推广种植抗虫棉以来,有30%~40%的棉田在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致使棉花产量、质量下降,重发年份减产严重。为此,自2003年起,对抗虫棉田早衰现象进行观察、记载、研究,找到了大量有关抗虫棉发生早衰的原因,提出控制和解决抗虫棉田发生早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豫北地区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安阳县一般年份棉花的烂铃率在10%~15%左右,严重年份可达到30%以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实用、实效出发,将棉花生产中预防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东台市棉田玉米螟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棉花3.5万公顷左右,玉米2.5万公顷左右。玉米螟是东台市玉米和棉花上的主要害虫。1984年以前,其主要在玉米田为害,棉田虫卵量很少,为害较轻;自1985年开始,棉田玉米螟发生量急剧上升,尤其棉田3代玉米螟发生量大、为...  相似文献   

13.
马利  贾守民 《杂粮作物》1999,19(5):56-56
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10%左右。近两年玉米螟为害有加重趋势,仅1997年,铁岭市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20%。而目前防螟措施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选育抗螟玉米新品种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本试验在自然条件下对铁单12号的抗螟虫性进行了鉴定。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铁单12号、铁单10号、铁单9号、掖单13号共4个品种。1.2 试验设计试验设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8m行长,行距0.6m,密度4545…  相似文献   

14.
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危害引起的玉米产量损失已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一般认为玉米产量的损失随危害时期、危害时植株的发育阶段以及年份等不同而异。同样的条件下,抗性基因型的玉米产量损失较小。Chiang 等(1961)和 Hill 等(1967、1973)曾  相似文献   

15.
棉花苗期根病在山东省常年发病株率50%左右,死苗率5%~10%;在多雨低温年份发病率可达100%,死苗率达2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要翻耕重种,可见棉苗根病是棉花高产、优质生产的首要障碍。棉花播种后要防病保苗,就要尽可能缩短棉花播种出苗的时间,提高棉苗抵御根病侵染的能力,达到苗全、齐、匀、壮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它的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其次是高粱、谷子、棉花、向日葵等作物。自推广抗虫棉以来,笔者时常接到棉农反映棉株茎秆、果枝被棉铃虫蛀死的问题,经深入田间查看的结果是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在冀、鲁、豫等省的不少地方,近年来都相继报道过玉米螟为害抗虫棉问题,而且玉米螟对抗虫棉的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提醒广大棉农种植抗虫棉时,要注意防治玉米螟。1为害特点玉米螟的卵孵化出幼虫后,便从植株的幼嫩分杈处或叶腋间钻入棉花的主茎和果枝,造成棉株枯枝、断茎,甚至死亡。其幼虫还能吐丝下垂,随风…  相似文献   

17.
保铃剂防治棉花烂铃试验总结秦久刚,左宜和湖北荆沙市农科所沙市434129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烂铃率常年在15%左右,秋雨多的年份,烂铃率可达20%以上,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蛀铃害虫和多种铃病共同为害是造成棉花烂铃的直接因素。为了兼治蛀铃害虫和多种铃...  相似文献   

18.
群体透光率的测定在棉花高产优质群体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年的田间试验和高产示范表明,盛花结铃期棉花群体底层的光照强度占自然光照强度的百分数-底层透光率与籽棉产量的关系曲线为一元二次曲线,底层透光率可作为高产群体结构的主导检验指标。棉花中后期光照条件好的年份(如2001年),盛花结铃期底层透光率以3.1%-3.5%为宜;光、温条件正常的年份(如1999年),以5%左右为宜,若底层透光率过低,下层叶片常处于光补偿点以下,叶片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若底层透光率过高,则漏光损失大,光能利用率低,净光合产物少,所以群体底层透光率过低或过高,籽棉产量均减产,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本文讨论了以盛花结铃期棉花群体底层透光率作为高产群体结构主导检验指标及以此为指示指标,构建和调节棉花高产群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南通地区是全国重点棉区之一。近年玉米螟上升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为探明不同地区、不同耕作制度、不同作物布局棉田玉米螟危害轻重的因素,在多年以棉花玉米为饲料喂养玉米螟幼虫的基础上。于1982年  相似文献   

20.
江苏盐城市2010年棉花生产特点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盐城市2010年棉花生产主要特点 1.1面积减少。江苏盐城市2010年棉花面积10.646万hm^2,比2009年减少1.983万hm^2,是1952年以来最少的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