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经营模式 户退户还经营模式.即有坡耕地的农户自退自还,这种模式承担了全县的主要建设任务.其优点是责权利都属于退耕户自己,产权关系明确,不易发生纠纷.缺点是管理不便,一家一户坡耕地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同时增加了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1.巩固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1)青海省海东地区加大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组织广大退耕农户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买优质种苗,对五年来造林成活率较低,保存率不高,难以郁闭成林的地块每年进行补植补造,直至成林为止,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质量。(2)强化管护,提高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重点是加强管护。在今后工作中,坚持造管并重的原则,将管护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要以明晰产权为契机,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制。对退耕还林的林权,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管…  相似文献   

3.
结合2019年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国家级检查验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保存面积、成林面积和工程管理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分析结果发现存在退耕地类认定部门间沟通不足,退耕还林地保存状况有待改善,“重造轻管”导致退耕地成林率较低,不动产权发证工作滞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并提出认真落实退耕地类认定,及时整改保存状况存在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林率,积极推进不动产权证书发放工作,强化各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林业局华东规划院于5月份对潜山县2002年实施的3万多亩生态林退耕还林进行了核查。按照50%的样本,核查组共抽取5个乡镇、37个村、1408个小班的1.62万多亩退耕造林地,深入山场对照验收地形图,逐小班实地核实面积、质量、成林率,查看了县、乡镇退耕还林档案,走访农户林权发证和护林员管护情况,依据总体样本核查推出结论:该县2002年生态林面积保存率100%、保存合格面  相似文献   

5.
7 坡耕地治理区7.4 退耕还林农林复合建设治理模式7.4.1 技术思路农林复合建设治理模式是指经济林树种与粮食作物间作的模式 ,是一种先还林后退耕模式。在某些地方 ,一次性退耕还林有困难 ,采用本模式先还林 ,但仍套种粮食等农作物 ,可待成林后退耕 ,能较好地缓解因一次性的造成粮食需求压力。可见 ,林粮模式是一种过渡性的退耕还林模式。适宜在坡中下部、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退耕地。7.4.2 主要技术措施(1)经济林树种或品种选择 宜选择品种优良、市场前景佳的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或品种 ,有板栗、核桃、银杏、柠檬、脐橙、柚、枣、…  相似文献   

6.
唐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是环京、津、保定的生态建设要地。多年来,过度开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全县耕地44.4万亩,其中坡耕地及沙化耕地占75%。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唐县开始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退耕还林工程伊始,该县提出“举生态大旗,走产业之路”,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出了实施方案,坚持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与封山禁牧相结合;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12种退耕还林模式。并立足社会办林业,充分尊重农民的退耕主体地位,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全方位公开。一是政策公开。通过举办县级退耕还林政策培训班、乡村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等形式,反复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二是任务指标公开。退耕年度任务对社会公开,召开招标会进行招标,优化分解退耕任务。三是苗木采购公开。采取“谁退耕、谁购苗”的方法,市场化运作苗木采购。林业部门只负责统一标准、提供信息、组织管理工作。造林季节召开苗木洽谈会,让育苗户卖上放心价,退耕户买上放心苗。四是验收结果公开。退耕还林工程经过县、乡、村三级严格的检查验收后,检查结果及兑...  相似文献   

7.
潜山县在实施退耕还林中,将生态建设与林农增收有机结合,全县5万亩坡耕地造林国家每年补助1150万元,全部实行“一卡通”到农户。据统计,退耕还林为全县山区林农增收7150万元。  相似文献   

8.
1999年长武县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示范县.三年来经国家、省、市检查验收认可,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14000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25000亩.其中1999年度完成退耕还林9122亩;2000年度完成退耕还林4000亩,荒山造林8000亩;2001年度完成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造林10000亩.截止目前,所有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成活保存良好,政策兑现健康有序,各种兑现政策已全部落实到退耕户手中的13122亩.  相似文献   

9.
中牟县位于河南省北中部。2002年被列为退耕还林试点县以来,积极探索退耕还林建设的模式、方法和途径,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其中的规律与基本对策,成效显著。但据我们入户调查发现,大多数村干部和退耕户仅仅知道退耕还林后国家无偿给粮给钱,而对给多少粮、多少钱更具体的、更多的政策和要求就说不清、道不明了。退耕还林政策到了群众这里出现了“棚架”现象。另外,乡镇林业站队伍不稳定、前期经费短缺、造林模式单一等现象,也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成效。各级各部门要像抓防“非典”宣传那样抓退耕还林宣传,使广大群众明白自己应得到的利益和权利,使退耕还林政策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二、乡镇林业站尽快收归县林业部门统一管理。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尽快理顺乡镇林业工作站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三、必须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种苗补助的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户,不准截留与挪用。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发放林权证,解除广大退耕户的后顾之忧。四、加强乡、村人员培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要层层开展乡、村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活...  相似文献   

10.
固原地区把退耕还林草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战役,科学规划,认真组织,积极落实,目前,已退耕地造林18.64万亩,基本完成了今年的退耕造林任务。近日,固原地区普降透雨,按照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的部署,全区又抢墒播种柠条22.1万亩。 年初以来,固原地区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草)摆在突出位置,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固原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实施方案》,形成统一规划、统一退耕、统一栽种、统一验收、统一管护和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模式。造林前做到规划到位、宜传到位、地块到位、措施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掌握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工程效益,针对2014-2019年9 033.3 hm^(2)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区域,根据县、省、国家各级检查核查验收的结果,结合100户退耕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合格率87.4%以上,增加了国土绿化面积和植被盖度,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创新了4种经营管理模式。在问卷调查中,影响退耕农户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变化占100%和87%,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易地搬迁后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产业相衔接,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万州区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实施退耕还林。 一是农户退耕为主,实行个体承包。把退耕还林和管护任务长期承包到退耕农户,50年不变。全区已有3万多退耕农户参与个体承包。 二是社会广泛参与,多方实施退耕。鼓励专业大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参与退耕还林。全区已有重庆坤林公司等多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区2008年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结果表明:2001-2003年度的退耕还林地的面积保存率较高;部分小班存界线在位移,图、表、库面积不一致;设计林种、树种与核实林种、树种不符,复耕现象比较普遍,成林率低、林木长势差、效益低,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阶段验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工程管理、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规范工程档案管理、加大政策宣传等措施,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地处赣中腹地的永丰县去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国家下达任务4万亩,涉及的户数却多达1万户。该县大胆创新经营机制,鼓励个体承包,由626位退耕大户唱主角,有效地打破了分户界线,将面积变零为整,将工作变繁为简,较好地解决了退耕还林分户较多、造林地点零星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的难题,工程实施也由此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永丰是典型的山区县。为寻求更多可以利用的土地,昔日农民开荒时“饥不择食”,造成被开垦的坡耕地十分零散,常常是几十亩的坡耕地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片多户或一户多片的现象大量存在。在此基础上退耕还林工作难度大,造林…  相似文献   

15.
树种选择是退耕还林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一环。任何一个树种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特性,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只有当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时,即“适地适树”林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成林、成材。反之,不仅造林不宜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不良,经济价值不高,退耕地长期不能发挥潜力,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极大浪费,尤其是贻误了时机,还会挫伤广大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影响国家投资的意向。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全部成林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1999 ̄2006年,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使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2个多百分点。近几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60%以上,西部许多地方更占到90%以上。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完成率为98.9%。退耕地造林的年度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以及历年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退耕还林发放的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退耕还林补助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0%,工程区563个县高于20%。许多农户依靠国家补助吃上了细粮,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下面,我们将长江、黄河流域退耕还林的两组综合报道奉献给大家,通过两河流域几年来的生态巨变,我们也得以了解,这项惠民政策是如何涵养了我们的母亲河,继而,又滋润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儿女。  相似文献   

17.
树种选择是退耕还林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一环。任何一个树种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特性,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只有当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时,即“适地适树”林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成林、成材。反之,不仅造林不宜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不良,经济价值不高,退耕地长期不能发挥潜力,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极大浪费,尤其是贻误了时机,还会挫伤广大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影响国家投资的意向。  相似文献   

18.
云龙县团结乡河东村委会大灯村民小组,按照国家 “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及“谁退耕,谁管 护,谁受益”的退耕还林政策要求,发动全村38户彝族 群众,走出了一条依靠村民自治,严格管护退耕还林林 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成功之路。 2002年,大灯村被纳入国家  相似文献   

19.
鹤庆县2000年被列为全国和云南省退耕还林试点县,工程实施以来,实行“五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退耕还林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相结合。为加快退耕地区经济发展,增加退耕农户收入,使退耕农户的陡坡耕地退耕后收入不减,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坝区发展蚕桑养殖业,新增丰产桑园114259亩,每亩桑园养蚕收入600元以上,每年可创产值855.54万元。在冷凉半山区重点发展青梅,干热河谷区选择市场前景好的石榴、台湾青枣等优质经济林果,使植被迅速得到恢复,降低水土流失,退耕农户获得很大经济效益。二是退耕还林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2002年在金沙江一级支…  相似文献   

20.
《四川林业科技》2010,31(4):I0002-I0003
四川宜宾市筠连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到2009年底,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17.7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65万亩、荒山造林7.9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涉及全区18个镇(乡)、243个行政村、3.1万户农户。通过实施10年的退耕还林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筠连林业大发展,带来了“七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