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是秦岭特有物种和高山林线树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太白山,是国家保护物种。结合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分别对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林进行分类,北坡共划分为5组,分别是太白红杉-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苔草(Carex sp)+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群落,太白红杉-头花杜鹃+杯腺柳(Salix cupularis.)+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莎草(Cyperus rotundus)+苔草群落,太白红杉-高山杜鹃+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头花杜鹃-苔草+糙苏(Phlomis umbrosa)群落,太白红杉-陕甘花楸+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苔草群落,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牛皮杜鹃群落;南坡共划分为4组,分别是太白红杉-小叶忍冬+茶镳子(Ribes spp.)-莎草+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群落,太白红杉-高山柳+陕甘花楸+头花杜鹃-莎草+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群落,太白红杉-小叶忍冬+头花杜鹃-苔草+风毛菊群落,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群落;此外,阐述了各类太白红杉林的群落特征(太白红杉种群特征、林下物种组成、盖度和高度)和生境特征(分布海拔、坡度、温度和降水)。本文对太白红杉林的分类及其群落特征描述可为科学保护、合理经营太白红杉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以及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方法,对秦岭地区的豆科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共有豆科植物57属172种5亚种8变种,其中自然分布的种有44属144种5亚种6变种,生活型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500~2 000 m的混交林带;2)该区的豆科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较强的温带性质,含有温带属27属,占总属数的61.4%,温带分布种76种,占总种数的49.1%,中国特有种67种,占总种数的43.2%,中国特有种的分布类型体现了秦岭豆科植物区系与川滇地区的亲缘关系;3)秦岭豆科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从秦岭南坡到北坡由亚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过渡,从秦岭西段到东段由中国—喜马拉雅植物成分向中国—日本植物成分过渡;4)通过与黄土高原、中国帕米尔高原、长白山、南岭及横断山区的豆科植物组成比较,发现秦岭豆科植物区系与黄土高原相似性最高,与帕米尔高原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秦岭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岭地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太白红杉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已有的研究已经显示树木的生理特征会随着树木年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造成与树木生长有关的气候信号随时间改变。为探索该区不同年龄太白红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本研究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传统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年表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年龄因素对年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老龄组太白红杉年表较中、低龄组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更适合用于年轮气候学研究;2)响应函数分析表明,老龄组太白红杉年表对生长季早期和春季温度以及春季降水更加敏感,而幼龄组太白红杉年表与各月气候变量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太白红杉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受年龄因素影响,高龄年轮年表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更高,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该研究结果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秦岭高山林线太白红杉林的合理经营管理及该区域气候重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2015年在太白山保护区南天门和小文公庙两处太白红杉林分布集中区域,选择小生境一致的地区分别设立2个监测样地,并和2009年的调查样地重叠,对太白红杉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林分结构进行动态监测,以期探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主导性作用因子,为太白红杉天然林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秦岭林区针叶树蚜虫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林区以针叶树为寄主的蚜总科昆虫共计2科8属28种.区系成分包括古北种、东洋种、跨两界分布的广布种及特有种4种类型.其中,东洋种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数的32.2;古北种和广布种比例次之,各占总数的28.5;特有种占总数的10.8.秦岭不同生境针叶树蚜虫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太白山的林线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为了定量分析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循环特征,基于模型(MTCLIM)模拟的温度和降水数据,应用植被动态过程模型(LPJ-GUESS)模拟了太白山南北坡1958-2008年太白红杉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PP)、生物量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结果表明:1)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的NPP和生物量在太白红杉林占有优势,太白红杉的NPP和生物量均大于巴山冷杉.1958-2008年间太白红杉南北坡NPP的平均值为0.38 kgC·m-2·a-1,巴山冷杉为0.25 kgC·m-2,a-1,两者之和占整个太白红杉林NPP的86%;1958-2008年间太白红杉南北坡生物量的平均值为2.91 kgC/m2,巴山冷杉为2.02 kgC/m2,两者之和占太白红杉林生物量的94%.2)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的NPP均表现为北坡大于南坡,且南北坡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北坡的增幅小于南坡,所以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林的NPP差异有逐年减少的趋势.3)太白红杉生物量的年际波动较大,南北坡呈交替上升趋势,南坡的平均值(2.94 kgC/m2)大于北坡(2.89 kgC/m2).巴山冷杉生物量的年际波动相对较小,北坡生物量水平大于南坡.4)1958-2008年南北坡太白红杉林平均NEE均为-0.023 kgC·m-2·a-1,表现为碳汇.南北坡碳汇水平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南坡的增加幅度(0.91 g·m-2·a-1)大于北坡(0.42 g·m-2·a-1).以气候和CO2为驱动因子对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长期碳循环动态做了定量分析,从机理上揭示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太白山高山林线区太白红杉林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岭中段的太白山生态公园和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林线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年轮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太白红杉林上坡位及林缘样本中包含了丰富的气候信息,适于作为研究样地进行年轮分析;个别月份的气象因子对年轮生长的影响要显著地高于年际的影响;太白红杉年轮序列与当年4月份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太白红杉年轮序列与月降水量关系复杂,与当年8月份的降水量为显著负相关,而与当年10月份的降水量为显著正相关。气候因子对太白红杉生长的滞后效应分析表明:降水的滞后性较温度明显,但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响应函数重建部分气候因子变化模型后得到,当年4月份平均温度、当年8月份降水量和当年10月份降水量的预测模型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崆峒山分布有昆虫16目、107科、466属、909种.其中古北界757种,占所采总数的83.28%;东洋界79种,占所采总数的8.69%;东洋-古北界12种,占所采总数的1.32%;广布种56,占所采总数的6.16%;特有种5种,占所采总数的0.55%.崆峒山昆虫区系组成是一个以古北界昆虫占绝对优势,并有一定数量的东洋界、东洋-古北界兼有种、广布种、特有种共同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昆虫区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太白红杉的天然更新状况,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太白红杉林的林窗特征及更新数量进行调查,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太白红杉林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太白红杉林中,实际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大小均以100 m2左右的中小面积为主,而且林窗的形成方式主要受风雪影响导致折干;2)林窗下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关联度排序为林窗面积>林窗开敞度>坡位>坡向>坡度>海拔>枯落物厚度,表明林窗面积和开敞度对林窗天然更新影响最显著;3)幼苗主要集中在中小林窗中,而且在开敞度为0.6~0.8更新最好。因此,建议通过改善林下更新环境,提高太白红杉种子发芽率、幼苗存活率以及成苗率。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可以开敞度为指标进行适度经营,人为创造一定的林窗,以加快太白红杉林的天然更新,维持其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秦岭太白红杉林的组成结构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态的观点分析了太白红杉林的组成结构特点,用排表比较分类法将太白红杉林划分为太白红杉—灌木林、太白红杉—草类林、太白红杉—藓类林。并分别描述了各自的生长更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约105科,433属,95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热带属66个,温带属311个,12个中国特有属以及459个中国特有种,55个秦岭特有种.表明本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特点及高度的特有性.古植物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的起源时间不会晚于白垩纪;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可能以原地生长的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13.
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样方法调查的3个样地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对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人工华北落叶松林以纯林为主,林下层次结构简单,是以华北落叶松为建群种,悬钩子、苔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植物种数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中龄林,华北落叶松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年龄段;相同年龄的华北落叶松胸径有所不同.(3)各层物种á多样性分析结果均显示出草本层>灌木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活动频繁的森林群落植物种类组成、优势树种和生活型谱等特征。[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秦岭大熊猫喜居森林群落(冬居地、夏居地)中的乔木、灌木及草木进行了调查,并计算各物种重要值及优势度。[结果]秦岭大熊猫冬季喜居群落是以锐齿槲栎、四照花、榛子、油松、华山松、白檀、野樱桃、漆树、木姜子和板栗为优势树种的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夏季喜居群落是以巴山冷杉、牛皮桦、红桦、野山楂、青柞槭、栓翅卫矛、茶条槭、臭樱、稠李为优势树种的亚高山针叶林。调查群落内共出现种子植物256种,分属于72科158属。种子植物中有木本植物160种,草本植物96种,分别占植物总数的62.5%和37.5%。在区系组成上主要反映了大熊猫喜居群落的过渡性和孑遗性特征。从生活型谱可以看出高位芽和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分别为62.49%和28.13%。由此可见秦岭大熊猫喜居森林群落同时具有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性质的特征。[结论]结果为大熊猫生境恢复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西海岸野生种子植物约1520种(含变种、亚种)、686属、161科。本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以上,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 。植物群落约250个,其中单优种群落约118个。多数群落优势种不明显,群落主要由共建种构建。群落特征以共建种群落多,单优种群落少,多数群落分布规模小,常以灌木丛、刺灌丛或草甸状草丛及分布非地带性为主要特征;西海岸资源植物丰富,但几乎无蕴藏量,仍有不少资源植物很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王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04-6205
该文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对秦岭“七药”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探讨,重点分析该区系属与种的地理成分,发现秦岭“七药”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为秦岭“七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与热点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物种丰富度格局和热点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本文基于珍稀濒危物种名录信息,结合遥感影像、文献信息和专家经验,研究了大熊猫分布区内珍稀濒危物种及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的丰富度空间格局,确定了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分析了大熊猫保护区对热点区保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熊猫分布区内,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有293种,包括哺乳动物109种、鸟类58种、爬行动物18种、两栖动物35种、高等植物73种;其中,IUCN极危物种11种、濒危物种48种、易危物种111种、近危物种74种,列入CITES附录Ⅱ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6种;293种珍稀濒危物种中,133种为中国特有,19种为大熊猫分布区特有。大熊猫分布区中,岷山的文县和平武,邛崃山的汶川、宝兴和康定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达到15~19种/km2,物种密集区呈块状或线状破碎化分布;秦岭山系、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集中分布区,丰富度为5~6种/km2;海拔1400~1600m和1800~2000m,分别为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区段,物种丰富度达186种和77种;800~2800m是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最密集的海拔范围,分别覆盖了88.4%的珍稀濒危物种和87.2%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分布区有6个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占分布区总面积的10.5%,覆盖了分布区85%的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占分布区总面积的17.2%,覆盖了85%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保护区,覆盖了27.6%的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和21.4%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保护了71.7%的珍稀濒危物种和70.7%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大熊猫保护区的有效性和维护大熊猫种群的持续生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华北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山西境内共调查了40个典型样地,应用数量生态学的相关计算方法对华北落叶松群落进行了TWINSPAN分类,依据不同的指示种将40个典型样地划分成为10个群丛。通过运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别研究了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于群落H′指数受到R指数和E指数共同影响,因此H′指数含有较多群落组成结构、分布状况的信息,H′指数的结果表明:10个群丛物种的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群丛2>群丛1>群丛3>群丛9>群丛4>群丛5>群丛10>群丛6>群丛7>群丛8。10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且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了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结构复杂,组织水平高,生长环境适宜。3个层片的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说明草本层的物种最为丰富, 对于群落总体多样性的贡献最为突出。各多样性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0个群丛的指数R差异显著(P < 0.05),H′差异极显著(P < 0.01),而D和E两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丰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丰林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89科299属597种(含种下单位),其中:种子植物76科275属560种,分别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73.79%、45.30%和34.15%,占小兴安岭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77.55%、67.07%和55.94%;本区有珍稀濒危植物8种,分别占黑龙江省和小兴安岭珍稀濒危植物种数的57.14%和80.00%,是黑龙江省和小兴安岭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为小兴安岭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区域。在种子植物中,仅分布有1属的科有41科,其中只有1种的科为24科,仅含1种的属多达164属。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主要为世界广布(48.68%)、北温带分布(25.00%)和泛热带分布(21.05%);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温带性质的属占优势,有209属,占76.00%;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6个,除世界分布和中国特有种外,温带性质的种415种,占该区总种数的74.11%,亚寒带 寒带性质的种92种,占该区总种数的16.43%,热带性质的种3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6.07%。区系基本特征为: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地理成分较复杂,具有“科多、属多、种少”的特点,反映出区系的相对古老性和保守性;有较多的寡种属和单种属,反映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并混有亚热带、热带及亚寒带、寒带植物区系成分,形成南、北混合型。本文对丰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分析,可为该区种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及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