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资质量安全关系着农民利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农资质量安全监管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从农资产品特性入手,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理论,分析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存在的主要原因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进而提出建立基于信号传递的农资信用监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应对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本文从解析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内涵入手,分析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之策,以期为建立健康持续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秩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利用博弈模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缺失和模糊不清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呈现“柠檬”化特征,从而进一步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下降.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政府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根本途径是构建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消除农产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4.
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原因、后果以及缓解该现象的措施4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市场各主体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原因有信息传播不灵、农户自身素质不高、农产品品质特征等.缓解该现象要从信息体系建设、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提高政府监管等方面入手.最后,提出建立一个新型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来缓解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刘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752-5753,5755
通过对市场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并进一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构成内容及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信息经济学认为,在现实市场交易中各主体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样也存在于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基于农产品产业链视角,总结了3类突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分析了这些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农产品市场交易问题,最后从市场自发机制和政府干预2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已逐步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批发市场、超市、商场、出口市场将农药残留指标作为日常监测项目。但现如今农资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种类繁多,品牌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必须开展农资市场整顿规范,高度重视合理、安全用药,高度重视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抓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对农产品生产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产量之间存在矛盾,是造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健全法制、强化管理、推行认证、市场准入,提高对农产品的分级、包装、运输、储藏和加工业的标准化水平,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6年的市场与经济信息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局,继续抓好全省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农资打假工作,突出抓好参加第四届农交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刘冬梅  雷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13-4014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上的制度设置,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