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榆树对榆毛胸萤叶甲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19种榆树榆毛胸萤叶甲发生量的调查,以产卵量和1、2龄幼虫发生高峰幼虫量为指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其分为高抗树种、抗性树种、感虫树种和喜食树种4类,其中(1)高抗树种为椿榆、太行榆、大叶榆和蜀榆;(2)抗性树咎为旱榆、黑榆、毛榆榔榆、琅琊榆、多脉榆、白榆×椿榆、天优2和天优3;(3)感虫树种为白榆、明陵榆、大果榆、美洲榆和红叶明陵榆;(4)喜食树种为多脉×明陵。野外幼树套笼饲养表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19种榆树榆毛胸萤叶甲发生量的调查,以产卵量和1、2龄幼虫发生高峰幼虫量为指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其分为高抗树种、抗性树种、感虫树种和喜食树种4类,其中:(1)高抗树种为椿榆、太行榆、大叶榆和蜀榆;(2)抗性树种为旱榆、黑榆、毛榆、榔榆、琅琊榆、多脉榆、白榆×椿榆、天优2和天优3;(3)感虫树种为白榆、明陵榆、大果榆、美洲榆和红叶明陵榆;(4)喜食树种为多脉×明陵。野外幼树套笼饲养表明,榆毛胸萤叶甲幼虫取食抗性较强树种太行榆、椿榆和黑榆叶子后不能存活,幼虫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3.
“钻天榆×新疆白榆优树杂交新品种”系由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在研究白榆各无性系开花习性和交配可育率的基础上,选择温湿速生型河南白榆优良类型钻天榆与抗寒耐旱生态型的新疆白榆优树为亲本,  相似文献   

4.
以春榆、裂叶榆、大果榆和白榆作为母本,以欧洲白榆为父本采用切枝室内水培法进行杂交试验。在试验中对杂交得到种子的难易程度、杂交种子发芽率、苗期地径和苗高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各个杂交组合杂交较易取得成功,就苗期数据来看,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扇脉杓兰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萌发试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扇脉杓兰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柱头表面和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4-6月份开花,群体花期23天,单花花期12 ~ 16天.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柱头可授性持续期为14天左右.花粉活力在花朵刚开放时最高(95%),至花朵凋谢之前仍保持较高的活力(70%).雌雄生殖单位在持续时间上有较长的相遇期.开花时柱头略高出花药,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扇脉杓兰杂交指数OCI =4.自然条件下,扇脉杓兰的结实率仅为5%.人工自花授粉、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0%和95%,表明扇脉杓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的.而套袋后不采取措施和去雄的花均小结实,表明扇脉杓兰不存在自动的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因而扇脉杓兰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传粉才能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6.
选择新疆乌拉泊库区沙枣、银白杨、大果榆、白榆和火炬等5种乔木树种,于2009年5月份和8月份对树干液流和气象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沙枣、银白杨和火炬树干液流表现为单峰曲线;大果榆和白榆树干液流则为双峰曲线;5月份平均液流流速为火炬银白杨沙枣大果榆白榆;8月份树干液流平均流速为沙枣白榆大果榆火炬=银白杨。(2)5种树种的树干液流流速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除大果榆树干液流与风速呈显著相关外,其余树种树干液流流速与风速关系不密切。(3)沙枣、大果榆和白榆8月份树干液流流速比5月份高;火炬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银白杨变化不明显;5种树种的日耗水量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各树种5月份日耗水量为大果榆白榆火炬银白杨沙枣;8月份的日耗水量为大果榆白榆沙枣银白杨火炬。  相似文献   

7.
白榆是平原绿化的主要树种,由于受榆兰金花虫危害,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防碍了这一速生优良树种的发展.为有效防治此害虫我们于一九七三—一九七九年进行了生物学观察和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一、为害情况榆兰金花虫的成幼虫均食叶危害.主要危害白榆.据知一九七七年北京颐和园内的大果榆也遭到此虫的严重危害.我县发生严重时,将叶肉全部食光,叶片呈网状或孔状,一片桔黄,光合作用极度减弱,使林木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榆,别名家榆、榆树、钱榆,属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在干旱贫瘠的地方易长成灌木状。白榆是我国北方的乡土树种之一,因其生长较快、寿命长、材质好、适应性强,深受群众喜爱。在内蒙古地区,白榆是平原"四旁"绿化和草原、沙地营造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一、采种采种母树以15~30年生的健壮树为  相似文献   

9.
白榆,又名家榆、榆树,是榆科的落叶乔木树种。高可达20—25米,胸径约1米。树冠近圆形或卵圆形。枝条开展。但在十分干瘠的地方,常呈灌木状。木材纹理通顺,花纹美观,力学强度较高,材质坚硬,比重达0.70。为东北、华北广大平原地区“四旁”绿化、用材林、防护林造林主要树种。白榆在内蒙古地区有钻天榆、小叶榆、细皮榆及大叶榆等几种。  相似文献   

10.
张凤 《内蒙古林业》1997,(12):23-24
垂榆又叫垂枝榆,是白榆的一个变异型,树姿古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我国北方的于旱、半于旱地区,绿化、美化树种单一,而垂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范围广,抗污染能力强,是行道树、四旁绿化、庭园观赏的优良树种。我们从内蒙古林科院引进垂榆接穗在林研所试验场内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11.
榆属种类繁多,我国约有25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华北为多。新疆只有白榆、大叶榆(欧洲白榆)、园冠榆三种。白榆是新疆的重要乡土树种,北疆、东疆和吐鲁番盆地等地广为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丰富榆阳区榆树种类,给当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城乡绿化提供更多优良榆树种类,从新疆和河南引进了裂叶榆、圆冠榆、大叶垂榆和金叶榆,与榆阳区乡土树种白榆对照进行生长适应研究,结果表明:4种引进榆树均可以成活生长,除白榆之外,裂叶榆和金叶榆能够完成生长、开花、结果及果实成熟等整个生命周期。生长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裂叶榆、圆冠榆、大叶垂榆和金叶榆。新引进的4种榆树分别作为风沙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市内观赏景观树种可在榆阳区引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白榆又称榆树或家榆,是榆科榆属的落叶乔木。由于白榆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所以,白榆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普遍栽培树种之一。白榆的育苗方法主要为播种育苗。我区的榆树种子五月下旬成熟,应抓住时机随采随播。平原农区播种白榆,对种子一般不作催芽处理。最好搓去果翅,使种子撒播均匀。经长途运输调入的种子或隔年贮藏的种子,播种前可与湿沙混拌,每天翻动2—3次,2—3天后,待1/3  相似文献   

14.
榆树杂交育种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榆属树种约有25种,其中以白榆分布最广,栽培利用最多,是华北平原四旁绿化和小片林的主要树种,但生长较慢,侧枝粗大,主干低矮,迫切需要选育生长快、干形好的良种。榆属各种,长期适应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气候条件的结果,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这就给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我们从1972年进行榆属种间杂交育种,十年来先后利用十几个种进行了近30个杂交组合的试验,后期还利用杂种做亲本进行了复交,先后获得杂种苗5000余株,选  相似文献   

15.
垂榆是白榆作砧木,垂榆(是白榆的变型)的枝条为接穗,通过嫁接繁殖的。垂榆枝条细长,柔软下垂,树形美观,冠形如伞状。该树种具有生长快,耐寒、耐旱、耐盐碱,并能抗大气污染,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是我区城市、工矿企业绿化、美化环境的新树种。垂榆作为绿化观赏树种,可在砧木不同部位进行嫁接。根据绿化、美化的需要,来确定其嫁接的方法、高度和树形。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春榆、裂叶榆、家榆、白榆(大果榆)4种榆木解剖特征、物理性能、pH值和缓冲溶量及凝胶时间的测试分析表明,榆木的材性变异、pH值和碱缓冲溶量影响其胶合性能;在榆木胶合板生产工艺中应使用混合型固化剂。  相似文献   

17.
白花野牡丹兼具观赏性和药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物种,对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进行观察,运用花粉萌发、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测定其繁育系统。结果显示:白花野牡丹的单花花期约为12 h;白花野牡丹为雌雄异熟,柱头先花药成熟;雄蕊异型,2类雄蕊产生的花粉粒极轴长有差别,萌发率也不同;领木蜂、东亚无垫蜂、蓝彩带蜂、彩带蜂是白花野牡丹的主要传粉者;杂交指数(OCI)为4,花粉-胚珠比(P/O)约为417.6~1035.2;在自然条件下白花野牡丹不能自花授粉,繁殖需要传粉者参与,没有无融合生殖,自交亲和与异交亲和;白花野牡丹的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的异花授粉植物,需要传粉者。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18.
麻竹的花器官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我国南方重要经济竹种——麻竹为材料开展繁育系统的系统研究,以阐明竹类植物的开花特性及结实规律,为有效地开展杂交育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麻竹假小穗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野外定位观测假小穗的开花动态过程,通过花粉离体发芽试验测定花粉的活力及其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利用估算杂交指数(OCI)和花粉-胚珠比(P/O)的方法测定麻竹繁育系统的类型。【结果】麻竹假小穗可不固定地着生在不同级次的营养轴上,且其基部的2~3个潜伏芽可继续发育形成新小穗,故其花期较长,整个生长季均有续次开花现象;麻竹每一假小穗具7~10朵花,其在假小穗上的开放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单一假小穗从第1朵小花开放至全部小花完成开放需5~7天;而且雌雄异熟,同一小花雌蕊先于雄蕊1~4天成熟,通常假小穗只有上部3~4朵小花的柱头能伸出稃片外,而中、下部柱头不伸出,故只有假小穗上部的1~4朵小花可以授粉结实;麻竹柱头伸出的第1天便具可授性,第3~4天可授性最强,6天后萎缩;新鲜花粉萌发率差异较大,平均约为27%,高的可达54.6%;离体花粉不易保存,室温保存36 h萌发率降为3%左右;低温及干燥处理均不能延长花粉寿命,若将即将散粉的花药在4℃低温下保存,虽可适当延长储藏时间,但效果十分有限。【结论】杂交试验中,若将麻竹作为父本,应在花药散粉的当天完成授粉;若作为母本,应在柱头伸出的第1天就开展授粉。利用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综合判断,麻竹的繁育系统为"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但考虑到竹子为无性繁殖群体,同期零星开花最有可能发生在遗传背景一致的同一无性系,因此异株间的授粉也极有可能是具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故竹子的有性繁殖应充分关注"近交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9.
榆树是我县的乡土树种,以白榆为主,也有少量琅榆分布。白榆是我县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为了培育出比当地白榆适应性强和生长快的榆树新品种,我们自一九七五年开始,在山东农学院的指导下,开展了榆树杂交育种,先后重复搞了二十五个杂交组合,获得杂交苗1296株,通过定植观察杂交后代差异较大,初步评选出白×春,白×灰两个生长表现良好的杂交后代,准备逐步推广应用。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黑穗醋栗新品种‘丹江黑’为母本,黑丰、晚丰、寒丰、布劳德和奥依宾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自花授粉、自然授粉和异花授粉。研究结果表明:黑丰和晚丰是丹江黑的理想授粉树种且花期相遇,可配套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