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若干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在江汉平原涝渍地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新近配组成功的、有苗头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 ,与在生产中已普及的组合共 2 6个 ,以汕优 6 3作对照 ,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 1)与对照相比 ,供试组合中虽出现了比其稻谷产量高 5 %以上组合 ,但产量相差达显著水平的组合极少 ;若以整精米率相比 ,则新组合中出现了不少超过对照产量 30 %~ 10 0 %以上的组合 ,产量相差极显著。 ( 2 )新组合与原有组合相比 ,在粒形的长 /宽比、整精米率和综合食味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 ,表明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方面基本没有多少改进 ,它们将直接影响优质化的整体水平 ;少数组合还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偏低的问题。 ( 3)综合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品质与商品性 ,初步认为 ,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金优 6 3、协优 5 5 9、协优 81、D优 5 2、6 5S 1、丰优 12、国丰 1号、K优 6 5、丰优 5 5及Ⅱ优 5 5 9等组合优于汕优 6 3 ,取代汕优 6 3成为适合于涝渍地的新一代当家组合成为一种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5年来参加贵州省区试的103个杂交籼稻组合主要品质性状的统计分析表明:贵州近年在水稻优质育种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出糙率、直链淀粉、胶稠度、垩白度等指标,约90%参试品种达标;长宽比指标,68%参试品种达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等指标,约50%参试品种达标.表明,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难度较大.因此,进一步抓好贵州水稻优质育种,重点是提高杂交水稻新组合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我镇杂交水稻种植组合较多,当家组合汕优63抗性退化的趋势,为适应市场需求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筛选适合我镇自然生态条件下,丰产性好、抗性强、品质优、适应性较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逐步取代当家组合,进行杂交水稻新组合的试验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种植的164份杂交水稻新组合米质的测试分析,对南繁气候条件下杂交水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已经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的指标要求,两系杂交稻品质优于三系杂交稻.目前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通过与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选用8个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组合147个,分析了所有杂种一代植株上的F2种子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优质率低,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6个,占10.2%,同时达到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个,占0.68%,没有1个组合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一等优质稻米标准.各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指标达到优质标准比例最低,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分别占21.09%和18.37%,达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组合比例仅为12.24%和12.24%,达一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仅为4.08%和4.76%.两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之问存在相关性,出糙率与精米率、垩白粒率、垩自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7,0.3414,0.3060;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48;垩白粒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5和0.3267;垩白度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81;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千粒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17和0.3216.  相似文献   

6.
我地地处江淮分水岭,抗旱高产的水稻杂交组合汕优63一直是水稻生产的当家品种.由于汕优63米质较差,且极易感染白叶枯病,在梁园、路口等一些重白叶枯病区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总想找一个新的组合来取代汕优63.杂交新组合Ⅱ优084经2001~2002年的试验、示范及2003年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均表现高产,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生育期适中,秧龄弹性大,抗旱性强,且米质较优,是取代汕优63的好组合.  相似文献   

7.
三系杂交水稻优质育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按照我国优质稻谷标准,当前三系杂交水稻的米质问题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低、垩白粒率高、垩白大及胶稠度低(硬),这与它们的亲本米质状况是一致的。多数水稻品质性状兼有质量、数量性状双重遗传特性,其共同处是杂种F1表现双亲中值,一些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品质性状的表现受环境气候尤其是结实期气温的影响极大,不同品种的同一性状对环境的敏感性有差异。谷粒小粒形可减少晋白,利于提高整精米率,并减少受环境的影响。个别品质性状与产量存在相关,综合米质表现与产量却无显著关系。高产与优质是可以结合的,杂交水稻不育系的改良以提高胶笛度和减少晋白为重点,恢复系的改良以减少晋白为主,收集和筛选高(软)胶稠度、小或无垩白、品质性状对气温反应不敏感的品种作亲本杂交选育小粒形无垩白优质恢复系和不育系,并根据性状互补原则可配制出碾磨、外观及蒸煮食用品质均优质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8.
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江西省2005年主推的22个水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22个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的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593-2002)二级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表明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胶稠度是改良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目标。结实率与垩白度和出糙率之间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认为要兼顾杂交水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千粒重,同时必须根据各性状的相关性,在选配亲本时要全面考虑各性状的关系,特别是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间的搭配。  相似文献   

9.
<正> 1 组合来源 “两优培九”由培矮64S与扬稻6号配组而成,是湖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研究选育的两系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组合,199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品质特点 经农业部品质测试中心测定,9项主要指标有6项达一级优质米标准。3项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出糙率81%,垩白面积4.2%,透明度好,直链淀粉含量22%。2000年被湖北省优质稻米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二级优质稻。 3 特征特性 该组合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7天左右,比汕优63长2~3天。株高118cm,  相似文献   

10.
自1976年引种试种以来,云南省的杂交水稻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步提高,对促进云南省水稻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杂交水稻的推广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生产措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云南省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500万亩,在适种她区已普及种植。当前。应当借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时机,积极筛选和发展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淘汰品质较差的组合,确保杂交水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籼250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稻品质标准;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380.5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1%,一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8.0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8.29%;白叶枯抗性3~5级,稻瘟病抗性5~7级,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抗倒性好。全生育期135~140 d,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基本苗100万~120万/hm2。  相似文献   

12.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描述了4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一般较汕优63的灌浆期短,灌浆速率低,但组合间差异很大,威优413的各项灌浆参数均接近于汕优63,充实度也接近于汕优63;协优413的灌浆速率低,特别是中后期,且后期短;汕优413的起始生长势较汕优63高,中期灌浆速率高,但灌浆期短,特别是中期短;赣化7号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期长,但灌浆速率低。协优413上部枝梗充实度较汕优63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起始生长势低,灌浆速率低,而中下部枝梗的主要原因是灌浆期短。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研究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优 ,“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全生育期比“早稻 +晚稻”模式短 1 7d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根活力强、根冠比值高,为地上部生长健壮抗倒、活熟到老并实现超高产提供根本保障。【结论】从重穗型的甬优6号优良生理特性得到启示:为实现籼粳杂交稻的超高产目标,育种者在选择亲本,尤其是筛选F1代时,应着重鉴别亲本、新组合物质生产过程中"源、流、库"的协调性,以及根冠比值的适宜大小。  相似文献   

15.
杂交中籼新组合的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保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35-7435,7445
为了筛选适合安徽省寿县地区种植的中籼组合,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设汕优63为对照,对引进的12个中籼组合(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其产量、生育性状和株高、穗长、穗粒结构、有效穗、成穗率、抗病性、抗倒性和落粒性等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还对品种综合评述,筛选适合寿县地区种植、符合市场需要的新组合(品种)。9个品种比对照产量高,3个品种比对照产量低,其中辐优138、籼杂优0403、丰优18和籼杂优0501 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0%以上。所有参试组合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抗倒性和落粒性。丰优18、籼杂优0403、籼杂优0501、两优827适宜在本生态地区种植,而隆安0402、金23A/R源5可在寿县示范种植。该研究为杂交中籼组合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光合产物的运转特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4 C、3 2 P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了籼粳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Ⅱ优 16 2、两优培九的光合产物运转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两组合在籽粒形成期的各个阶段 ,其14 C 光合产物的单株生产总量明显高于汕优 6 3,但光合产物运输至穗中的速度皆不如汕优 6 3快 ,最终分配至穗中的比率也比汕优 6 3低 ,且14 C 光合产物在这两个组合的茎鞘中有明显的积累和滞留现象发生。随稻穗发育进程 ,供试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由齐穗期、乳熟期、蜡熟期逐步大幅度下降 ,这种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下降的特性与光合产物运转分配效率较差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广优明118的主要特征特性与高产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优明118(广抗13A/明恢11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福建省晚稻区试中,比对照汕优63增产8.87%,抗稻瘟病,稳产性好,米质优于对照汕优63。该组合日产量高,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粒数协同增长,有效穗增加对产量提高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50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64S为母本,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500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头季比汕优63生育期短4d,产量相当;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63长7d,增产1倍左右;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9.
旱种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粳稻镇稻 88和杂交籼稻汕优 6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对产量与米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湿润秧进行旱种栽培 ,镇稻 88明显较水种产量低 ,而汕优 63减产幅度不大 ;用旱秧进行旱种 ,无论是镇稻 88还是汕优 63 ,产量与水种的差异均不明显 ;水稻旱种后 ,稻米的胶稠度明显减小 ,糊化温度升高。垩白率因品种而异。其他品质指标如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精米率等与水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