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06年至2013年,项目组经过0~4世代选育,对10 000只加利福尼亚獭兔的发病情况进行观测统计分析,观测出发病兔1304只,发病率为13.04%;死亡兔623只,死亡率为6.23%;发病死亡率为47.78%。其中,仔兔发病率9.87%,死亡率5.31%,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偏高;幼兔发病率27.93%,死亡率14.31%,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青年兔发病率17.15%,死亡率6.70%,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最低,分别为2.08%和1.46%,并制定实施了新的防疫方案,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商品尿酮体试剂带来检测奶牛乳酮和尿酮阳性率,研究亚临床酮病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亚临床酮病主要集中在产后3个月,并随泌乳月增加而减少,第1个泌乳月发病率最高,达41.82%,依次为26.83%,13.64%,7.69%;随产奶量的降低,酮病发病率逐渐降低,年平均产奶量在9.0t以上的高产牛发病率最高,达68.18%,但年平均产奶量在3.0t以下的低产牛也有发病率高的倾向,发病率为16.67%.初胎牛和二胎牛发病率分别为26.32%、25.00%,以后随胎次升高发病率逐渐降低.季节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春、夏、秋3季发病率稍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州市增城区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课题组收集了该地区2016年1~12月多家宠物医院有效病例共计392例,对患犬发病规律及特点、病原类型等进行统计。结果:不同年龄犬只发病率差异很大,8月龄以下幼犬发病率较高,占调查病例的46.2%,成年犬只发病率相对较低;雄性犬只发病率为57.4%,略高于雌性犬(42.6%);夏季犬只发病率为44.4%,秋季和春季发病率分别为27.3%和23.0%,冬季发病率最低,仅占8.9%;发病率和品种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在统计的病例中阿拉斯加犬发病率最高,占18.4%,贵宾犬和哈士奇犬次之,分别占15.3%和14.3%,中华田园犬的发病率最低,仅占1%;病变部位中腹部发生率最高,为20.7%,颈部、背部次之,分别占19.6%和18.9%,面部、耳朵、四肢和尾部感染病例较少,依次为8.9%、7.4%、6.9%和6.6%;犬小孢子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占总病例的41.3%,石膏样小孢子菌次之,占26.3%,马拉色菌感染的病例数最少,仅占12.8%。表明该病的发生特点是幼犬发生率高于成年犬;雄犬发生率高于雌犬;夏季发病率最高;阿拉斯加犬只发病率最高;腹部发生率最高;犬小孢子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省保存的11个中系和10个日系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NPV添食试验,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中系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27,平均发病率为45.56%,最低的品种为E春,平均发病率为34.86%;日系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812,平均发病率为48.84%,最低的是9902,平均发病率为32.62%。中系品种资源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而日系品种资源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发现9902品种的抗性较强,812品种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防疫疾病是发展獭兔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995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经过对0~4世代10000只獭兔的发病情况进行观测统计观测出发病兔1119只,发病率为11.19%,死亡数552只,发病死亡率为49.33%,死亡率为5.52%.其中,仔兔发病率9.56%,死亡率4.38%,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偏高;幼兔发病率39.46%,死亡率14.17%,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青年兔发病率7.09%,死亡率3.95%,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最低,分别为2.50%和1.61%.同时,在观测发病死亡的过程中,针对发病兔只各年龄段的发病死亡特点,拟定出了一个具体的防疫措施,使发病死亡率降低到了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提高乳产品质量,采用LMT(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70头泌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及检测,结果表明:①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4.81%,乳区阳性率为25.22%;②奶牛前3胎的发病率较低,平均发病率为37.89%,4胎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平均为64.22%,差异极显著(P<0.01);③第一、四季度发病率略低,平均为50.75%,而第二、三季度发病率较高,平均为68.39%,差异极显著(P<0.01);④2~4岁的奶牛平均发病率为41.25%,5~8岁的平均发病率为73.64%,差异极显著(P<0.01);⑤前面2个乳区发病率较低,平均为48.15%,后乳区发病率平均为51.26%,差异不显著(P<0.05);⑥被检奶牛在1,5,6月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0%、71.43%和62.5%,差异不显著(P>0.05),3月最低为40%,发病率从8月后逐渐下降;⑦泌乳量在10kg以下时,阳性率为70.15%,在10~15kg时,阳性率为54.41%,泌乳量在15~20kg时,阳性率为38.24%,在20kg以上时,阳性率为22.39%,差异显著(P<0.05).在榆林地区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在45%~65%,乳区阳性率在18%~30%.  相似文献   

7.
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可溶粉剂5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25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消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再播种蓖麻,蓖麻发芽后,每隔7天调查一次蓖麻枯萎病的发病情况,直到连续一个月未发现新的枯萎病株后停止调查,比较各处理对蓖麻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敌克松处理的发病率为20.67%、消石灰处理的发病率为24.00%,和对照发病率36.67%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防治蓖麻枯萎病的效果最佳.代森锰锌处理的发病率为26.00%、多菌灵处理的发病率为24.67%,和对照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百菌清处理的发病率30.67%、恶霉灵处理的发病率29.3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犬胃肠炎发病率非常高,幼犬发病率可达80%以上,4~8月龄的犬发病率达70%,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病犬死亡,死亡率可达20%~50%,对犬生命危害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济南郊区卫生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大型奶牛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与胎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1~5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而两种不同型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在6~9胎次奶牛表现相同,均为28.00%。临床型乳房炎除第3胎次稍有降低外,其余随胎次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胎、2胎、3胎、4胎、6~9胎的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3.86%、8.04%、5.26%、9.00%、10.00%、28.00%,不同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依次为16.49%、29.15%、31.58%、20.07%、22.22%、28.00%,其中第3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发病率,且各组间也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总之,该奶牛场随奶牛胎次的增加,乳房炎总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9胎次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3胎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村抽样调查,2008年以前淅川县桑蚕血液型脓病年平均发病率不超过5%,而2008年以后,平均发病率在10%左右。特别是在夏秋季,有少数农户该病发病率达30%~40%,严重影响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笔者通过调查和走访,将该县桑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上升原因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奶牛蹄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笔者对某大型奶牛场开展了奶牛蹄病发生规律的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奶牛场蹄病年平均发病率达24.2%,其中:不同季节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三季度最高,达39.8%;不同年龄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5~7岁最高,达39.1%;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4胎次最高,达45.4%;泌乳奶牛蹄病的发病率随泌乳量的增加而升高。自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来,该规模化奶牛场蹄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34.7%下降至2010年的11.9%,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子宫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为3.0%~36.4%,而产后10天内子宫炎的发病率为20%~40%,胎衣不下发病率可达80%以上。但也会因营养条件、胎次、疾病、产犊季节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漾濞县家畜疥螨病发病率局部地区高达81%,被感染动物主要是猪、牛、羊、马,给该县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06年全县发病情况:猪发病45 562头,发病率为45%,死亡318头;牛发病6 639头,发病率11%,死亡25头;羊发病17 025只,发病率20%,死亡345只;马发病1 214匹,发病率9.8%,无死亡。用敌百虫、双甲脒、阿维菌素对病畜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鸡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冻干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7%;新城疫(ND)Ⅳ系冻干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7%;单独大肠杆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3%,两种疫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33%;死亡率为20%.结果说明.IBD弱毒或ND Ⅳ系冻干苗接种对鸡感染大肠杆菌无影响;两种疫苗联合接种则大肠杆菌对鸡的致病性增强。IDB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47%,死亡率为27%;隐性ND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27%,死亡率为20%;IBD野毒、ND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47%,死亡率为33%;单独IBD野毒接种发病率为33%,死亡率为20%;单独ND野毒接种组发病率为27%,死亡率为13%;单独大肠杆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3%。结果表明,IBD病毒、隐性ND野毒可以明显增加大肠杆菌对鸡的致病力,尤以HBD病毒明显.  相似文献   

15.
奶牛胎衣不下病因分析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产科疾病之_一。发病率为13%—35%。有些奶牛场高达42%。本病常引起子宫炎,影响产奶和繁殖力,甚至可因子宫大出血或败血症引起死亡。我们于1986—1991年底对产后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生产对产后奶牛施行防治,收到一定效果。一、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规律1.与饲养条件的关系饲喂大量青干草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低,平均12.98%;而用稻草代替青干草,且精料不足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20.35%。两种不同饲养水平条件下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2.与季节的关系炎热夏季发病率高,可达24.55%,冬季发病率低,为12.90%,夏秋季发病率20.36%,冬春季发病率15.45%。夏秋季(5—  相似文献   

16.
张智 《中国乳业》2019,(3):53-55
为了解河南省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本研究采用CMT方法对1 862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诊断,调查不同地区、胎次、季节、年龄和泌乳量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的规律。结果表明,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平均为45.2%,新乡县发病率最高,为52.6%,获嘉县发病率最低,为34.4%;5胎次以上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为72.7%;每天泌乳量在20 kg/d以下的奶牛发病率最高,为69.4%;散养户发病率为62.4%。结果显示,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广泛存在,需要高度重视,应加强防控,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是世界奶牛业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是奶牛发病率较高、造成损失较大的疾病。三峡库区奶牛现多以私营个体养殖为主。奶牛卫生较差,加之库区的高湿性气候,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在15%~58%左右,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30%~80%。  相似文献   

19.
对青海省湟中县某奶牛场2007—2010年间148头奶牛胎衣不下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在8月发病率较高,达55.56%;1~5胎与6~11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分别为17.21%和50.00%(P<0.01);产双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80.00%)明显高于产单胎奶牛(20.97%);上胎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45.28%)明显高于胎衣自然脱落奶牛再次分娩的发病率(10.53%)。说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季节、胎次、胎儿数量、胎衣不下发生次数等因素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相当高,据报道,在我国临床型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30%~50%;隐形乳房炎奶牛平均头阳性检出率则高达为50%~70%。美国的泌乳奶牛乳房炎发病率50%,日本乳房炎检出率平均为4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