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5株对比木法,在湖南省8个县市区的闽楠林中进行闽楠优树选择。共初选出闽楠优树41株、优势木20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闽楠林中优树的选择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6%,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6%,材积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41%,形质指标综合评分大于等于54。最终选出闽楠优树16株,入选率为39%。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地区闽楠的种质保护、遗传改良和进一步开展闽楠良种推广造林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验设置氮素用量分别为0、50、100、200mg/株,共计4个处理,研究氮素对闽楠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为闽楠的育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00mg/株处理下,闽楠的苗高、地径和叶面积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10.20%、55.98%、530.99%。生物量也表现为100mg/株处理最好,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0.38g和1.54g。根冠比则随着供氮量的增加而减少。闽楠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与生长表现一致,也表现为100mg/株处理下闽楠幼苗叶绿素a、b及总量最大。综合闽楠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结果,最适合闽楠幼苗温室培育的氮素用量为100mg/株。  相似文献   

3.
近日,福建省顺昌县林业局在郑坊乡兴元村发现闽楠古树群落。该古树群落有闽楠26株.占地面积3亩,平均树高23米,平均树龄200年.平均胸径在0.59米以上。年可采种子100公斤.培育苗木6亩、18万株。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闽楠人工林合适的造林密度,开展了造林密度分别为1995株/hm2、2505株/hm2和3900株/hm2的闽楠人工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闽楠人工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均下降,土壤通透性减弱、容重增大,土壤肥力降低;在此试验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995株/hm2的闽楠人工林其生长量和蓄积量最大,土壤肥力最好。  相似文献   

5.
氮素营养对闽楠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0、50、100、150、200、300、400、600 mg·株-1 8个N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素对闽楠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氮量的增加,闽楠苗高、地径、叶面积和根、茎、叶及整株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苗高、地径和叶面积均在供氮量100 mg·株-1时最高,而各器官生物量及整株生物量均在供氮量150 mg·株-1时最大;根冠比则随着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单调递减趋势;闽楠苗光合特性与生长表现是契合的,随供氮水平的提高,闽楠苗叶绿素a、b及总量先升高后降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值也均呈先仰后抑之势,恰在供氮量100 mg·株-1时,以上光合参数值均达最高,且不同氮素处理间闽楠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蒸腾速率差异均显著.综合闽楠苗各生长及光合指标的分析结果,100~150 mg·株-1的供氮量为闽楠苗温室培育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设置 1 60 0m2 样地 5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 ,结果表明 :闽楠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 ,具有丰富幼苗贮备 ,约 1 0 80 3株·hm- 2 ;在不同的演替群落中闽楠种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但随着群落的演替 ,种群大小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存活曲线的特性表现为种群从Ⅰ级苗发育到Ⅱ级苗过程中死亡率均较高 ,平均约82 3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闽楠种群空间分布聚集强度较其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为低 ;闽楠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别 ,总体趋势是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 ,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转变 ;不同群落生境对闽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影响。同时 ,闽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也受区组大小影响。最后 ,对闽楠种群濒危原因和保护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36年生福建柏林下套种闽楠生长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适合在福建柏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福建柏进行择伐并修枝;福建柏择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闽楠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闽楠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3cm,平均树高5.4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福建柏修枝对林下套种闽楠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修枝高度6米的林下套种闽楠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5.5m;闽楠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依次是福建柏修枝高度6m﹥4m﹥不修枝。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造林密度为3088株/hm~2、2067株/hm~2、2001株/hm~2和1668株/hm~2的20a生闽楠人工林进行了林下植物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闽楠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种类、高生长、覆盖度和多样性指数减少,生活力减弱;土壤容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孔隙度和通气度以及持水量降低,有机质、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土壤肥力状况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下降。该试验中,闽楠人工林最佳的造林密度是1668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闽楠资源短缺和改造杉木纯林新途径,提升杉木纯林的林分质量,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现有的杉木生境中进行栽植闽楠试验,对杉木林采取4个水平保留密度间伐,伐后栽植闽楠,构建以闽楠、杉木为主的异龄复层林,对林木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闽楠平均树高增加8.17%以上、平均胸径增加6.13%以上;杉木胸径生长量提高10.68%以上,树高生长量提高17.37%以上。上层杉木林保留密度以750株/hm2较适宜。说明构建闽楠杉木异龄复层林可促进闽楠与杉木生长,是改造提升杉木纯林林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广西贺州市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加快发展珍贵树种,免费赠送珍贵苗木给农民群众在村屯"四旁"和房前屋后种植,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家园,促进农民增收。从4月底开始,全市继续在三县两区开展"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赠送珍贵树种树苗151万株,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2a生闽楠容器大苗进行不同密度(株行距40cm×40cm、60cm×60cm、90cm×90cm)移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植密度对闽楠的保存率无显著影响,保存率分别达99.1%、99.0%、97.8%。不同移植密度对闽楠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以株行距60cm×60cm的移植密度最适宜,地径、苗高、冠幅生长量最大,分别达2.49cm、219.1cm、84.3cm。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7月26日讯:目前在该市林科所实验基地有不同家系的楠属种质资源品种100多个,主要为桢楠、紫楠、闽楠、浙江楠和细叶楠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楠木种质资源保存地10亩。据了解,衢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2013年初开始在实验基地进行研究珍贵楠木栽培试验,先后申报并立项了《浙闽皖赣四省珍贵楠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  相似文献   

13.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000株/hm^2)、中密度(B:1200~1600株/hm^2)、高密度(C:2000~2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拟合曲线表明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时的闽楠比例为0.465~0.506,即闽楠比例在46.5%~50.6%之间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密度及混交比例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可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和混交比例的因子之一。当前阶段,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为1200~1600株/hm^2,杉木与闽楠的株数比例控制在0.97~1.10之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闽楠不同家系苗期光合特性,为闽楠家系选择与园林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闽楠4个家系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家系间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闽楠家系表观量子效率EAQY高,最大净光合速率低,对弱光利用能力强。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综合各参数分析,闽楠家系幼苗具有一定的耐荫性,育苗时选择阴湿的地方更适宜苗木生长,对CO2利用的范围较广,本试验家系中8号家系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5.
光氮互作对闽楠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光照强度和4种氮素水平的双因素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光氮互作对闽楠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闽楠的保护和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光氮及其互作对闽楠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增施氮肥使闽楠株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和根系指标增大,但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下降,0.5、1mol/L水平下闽楠幼苗生长较好,无氮和2mol/L施氮下受到抑制;随光照强度降低,闽楠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地径、根系指标逐渐降低,L0N2(100%NS、1mol/L)处理最好。过度遮荫、无氮或过量施氮均不利于闽楠生长,适度遮荫(41.3%自然光)和增施氮肥(0.5、1mol/L)能有效促进闽楠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林科所与汨罗县林科所经过3年多的定点、定株、定期观察,探明该省的国外松枯梢病发病原因有二:一为松色二孢菌(Diplddid pinea)侵染引起,一为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7.
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幼林生长缓慢是闽楠培育研究长期攻而未克的难题。闽楠人工幼林地抚育研究表明割灌除草可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而施肥能否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却有相反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清施肥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闽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以尿素(含N46%)作为试验氮肥,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对照)、100、200、300、400、500 g/株等6个施用量水平,每年1次,连续施用2年,对试验林的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径等指标连续监测2年。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和冠径生长节律与未施肥闽楠幼林的生长节律相似,从当年9月至翌年的3月为生长停滞期,9月、12月和3月3个月间的树高、地径与冠径没有显著差异;3—9月为高速生长期,每3个月树高、地径和冠径就有一般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提升。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径虽然比未施肥闽楠幼林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氮肥施用1年或2年对闽楠幼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土壤含有的养分可满足闽楠幼林的生长,也有可能是氮肥需要连续施用3年以上才能显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1992年从白城市林科所的松树对比试验林中黑松树上采收种子,次春播种育苗的5年生苗木中,分别选出了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黑松×樟子松和黑松×长白松天然杂种23株和16株。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7,(4):37-43
为了培育珍贵树种大径材,如何确定目标树密度,使其既利于目标树的生长、又能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是闽楠人工林经营的关键。在金洞林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4a生闽楠人工林,设置3块20m×30m的标准地,根据近自然经营的目标树选择标准选择备选目标树,1,2,3号标准地确定的备选目标树分别为11,15,14株。借助Arc GIS软件,依据林木的空间位置生成Voronoi图确定每株备选目标树的竞争单元,计算每株备选目标树的V-Hegyi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依据备选目标树V-Hegyi竞争指数与大小比数数值的变化范围将V-Hegyi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划分为3个等级,V-Hegyi竞争指数与大小比数均为第一等级的确定为最终目标树。3个标准地确定的最终目标树株数分别为8,10,9株。即目标树密度分别为120,150,135株/hm~2。由此得到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当前阶段目标树密度为135株/hm~2。这为金洞林场闽楠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目标树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分布及危害 杨网蝽(Stephanitis sp)在河南、江苏、山东等省均有分布,为害严重。我区主要分布在许昌、鄢陵、临颖、舞阳、郾城、襄县、鲁山、宝丰等地。在许昌地区林科所和襄县林科所调查,有虫株率为100%,株平均虫口密度达万头。初步调查统计,全区杨树被害株率30%左右。主要危害I—72、I—69、I—214、沙兰杨、鲁伊沙等新引进杨树品种,也危害毛白杨、健杨、P—15A、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