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去年8月,我从成都双流机场坐飞机去九寨沟,透过眩窗,见连绵雪山下的大地一片葱绿。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景区的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9个古老藏族村寨而得名,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桂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0平方公里,已开发出140平方公里做为旅游区。它以诺日朗为中心,由树正沟、日则沟和则渣洼沟等组成。景区在皑皑雪山、如锦山林的映衬  相似文献   

2.
九寨沟坐落在四川省南坪县城西南的群山中,因原来有九个藏族沿三条山沟立村建寨而得名。九寨沟是处奇景幻境,沟内岗峦重重叠叠,山峰终年积雪,松树、柏树和杉树茂密生长,一百零八个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湖泊(当地人叫“海子”)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3.
莽山醉人     
莽山绿莽山翠莽山山水惹人醉山涧猴嬉水林中鸟欢歌树梢蝉对鸣汇成一曲交响乐莽山秀莽山奇莽山景色天下稀鬼子寨中瀑布飞猛坑石上云游低崖子石风光赛九寨①鬼斧神工九天来莽山神莽山怪莽山传奇现实来闯王兵败②将军③在老妇仙去韵不改④烙铁头蛇唯有此莽山生来“十八怪”注:①九寨:指九寨沟。②闯王兵败:传说李自成兵败至莽山,看到莽山山高林密,想在此长期驻扎以图东山再起。然而清兵追杀不止,最终全军覆没在莽山鬼子寨。③将军:指形似的将军石。④老妇仙去韵不改:指一老妇人在莽山崖子石庙中去世后,其家人将她在庙内停尸达三年之久,然尸体不…  相似文献   

4.
以九寨沟景区游客教育为研究对象,对九寨沟景区游客教育功能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加强和完善九寨沟游客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饲料植物,它生长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区.在邛崃山、大巴山、巫山和大娄山等地,垂直分布在海拔1500~3500米的高山地带.1974年~1976年,我省岷山山系箭竹普遍开花死亡,使大熊猫缺食饿死60多支.今年我省卧龙、蜂桶寨、九寨沟等大熊猫保护区,又发生箭竹大量开花死亡,使这些地方大熊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箭竹的开花与复壮,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九寨沟董尕的奇闻逸事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不仅自然风光美妙奇绝,无以伦比,同时还是大熊猫生长的乐园。大熊猫在九寨沟的奇闻逸事俯拾皆是。董尕庙大熊猫被九寨沟的藏族同胞称为董尕,在树正群海对面的董尕山上有一座土庙,庙内不供佛爷、山神,却供奉了一尊泥塑的大熊猫...  相似文献   

7.
荷叶黄酮,是睡莲科植物莲叶中提取出的一种黄酮类物质,它是荷叶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在荷叶中主要以荷叶甙的形式存在,荷叶甙在新鲜荷叶中含量约为0.1%,其分子结构表明,荷叶甙是以槲皮黄素为甙元,通过3-C位置的羟基与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形成甙键。荷叶甙与槲皮甙、异槲皮甙不同,虽然它们的甙元都是槲皮黄素。  相似文献   

8.
森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为工业和农业生产建设提供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在维持陆地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方面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随着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会极大地影响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其中以火灾为例,当前森林火灾已经成为破坏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而要实现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首当其冲便是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文章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报告,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九寨沟森林防火现状,指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防火对策,旨在降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率,减少森林火灾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资源损害,从而达到保护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一条纵深5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全区总面积650.7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原始森林遍布。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珍稀动物乐于在此栖息。"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的真实诠释。摄影/李贵云  相似文献   

10.
5月,在雨水的滋润中,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万物复苏,"童话世界"九寨沟的守护者们开始了今年首次巡护工作。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有效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兼顾生态安全的保障,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的典型代表,对九寨沟这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地目前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更多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荷叶中富含黄酮和生物碱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为给荷叶在医药、保健品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就荷叶黄酮和生物碱类物质的抗菌活性、提取分离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离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东北40公里处,有一个叫杉木桥村的侗乡山寨。此寨地处湘西南雪峰山腹地.寨前海拔470米高岩坎上有三株树龄约500年的古红帽。据住在树前岩坎下边的杨胜人家族谱记载,杉木桥村古称大惆树脚,因这株古红桐树得名。杨家曾亲眼看到1只雌性“红毛野人”在树上呆了三天。此树主干扁圆,胸径160厘米,需4人抱围。数遭雷劈电击.已断技秃顶。干高2.5米处生出5大检,虬曲盘生,最下端的大扭扭曲横生,长达20米。树冠荫地360平方米。主干虽已空腐,仍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健在的杨母(县林业局工程师杨进鉴的母亲)已年近…  相似文献   

14.
杨富英  建措 《森林与人类》2012,(12):110-115
专家点评九寨沟最美的风光是在秋季,为郁密云杉林遮闭的群山脚下,一株株红枫、花楸如点燃的火把在墨绿的林海中燃烧,林下湛蓝的湖水闪烁着粼粼波光。九寨沟的秀美风光国人无人不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世界奇景几曾葬身于斧锯之下。在此更需赞美的应是挽救九寨沟秀丽风光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地方感作为具有特殊文化和社会属性的概念,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旅游者地方感的总体特征和差异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发现:旅游者对九寨沟的地方依恋最高,对九寨沟的地方依赖最低。提出了九寨沟景区应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规范旅游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保护荷叶铁线蕨野生资源,使其种群延续。通过多年来对重庆市荷叶铁线蕨的历次调查结果,结合前人研究结论,对其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荷叶铁线蕨保护成效不显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植株大多生长不良,处于亚健康状态;荷叶铁线蕨野生资源濒危。结论:在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抚育等措施,不要采取封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杨富英  建措 《森林与人类》2013,(Z1):118-123
专家点评九寨沟最美的风光是在秋季,为郁密云杉林遮闭的群山脚下,一株株红枫、花楸如点燃的火把在墨绿的林海中燃烧,林下湛蓝的湖水闪烁着粼粼波光。九寨沟的秀美风光国人无人不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世界奇景几曾葬身于斧锯之下。在此更需赞美的应是挽救九寨沟秀丽风光的科学工作者。没有广大识美、赏美、爱美与护美的国人精心呵护,何有我国美  相似文献   

18.
受荷叶效应启发,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模板二次转印复型技术,在负载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涂层的白蜡木素材表面遗态仿生制备了类荷叶微/纳米结构形貌,并赋予木材表面自清洁超疏水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静态水接触角仪对白蜡木素材和遗态仿生类荷叶自清洁超疏水木材试样的微观形貌、化学元素组成、表面化学状态以及润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遗态仿生制备的类荷叶自清洁超疏水木材表面具有与荷叶表面微/纳米乳突结构类似的微观形貌。遗态仿生类荷叶自清洁超疏水木材没有改变白蜡木素材原有的色彩纹理,其表面静态水接触角约为151°,滚动角为6°,接近于遗态材料荷叶表面的接触角与滚动角,表现出超疏水能力;同时,表面的石墨粉能被水滴轻松冲洗掉,具有自清洁特性。这主要是由于木材表面沉积的PVB混合涂层中羟基与木材表面的羟基相结合,使其表面羟基数量有所减少,此外,含氟长链烷基聚合物的存在也增强了木材表面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杭摩陀寨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 ,分析了摩陀寨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摩陀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震作为人类众多灾害类型中的第一大自然灾害,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在自然灾害造成总死亡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近50%。地震以其可防性差、突发性以及破坏性大等特征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九寨沟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达20km,此次地震给九寨沟的林业造成极大损害,从发生地震至今已经历经一年多时间,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从未停止。根据实地工作实践,提出了就九寨沟地震后林业生态恢复措施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