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推进福建省农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利用区位商实证分析了2001—2016年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性变化。从闽东南、闽西和闽北三大经济区域和九个地级市两个层次分析农林牧渔业变化趋势,得出闽东南大多数市牧业为负向调整;闽西地区林业和牧业均为正向调整,渔业为负向调整;闽北地区林业为负向调整的农业调整方向,最后提出实现多元化农业经营方式、突出产业集聚、坚持品牌引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贡献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荣  刘业政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197-3202
【目的】从实证角度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与农业产业增长的关系。【方法】以安徽四大农业集聚区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区位商系数,修正CD函数等研究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本文所选4个区域的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贡献都接近于0。【结论】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但农业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而不在于某一年份的集聚程度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对平潭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研究,分析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提升平潭农业专业化与产业集群发展,进而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方法/过程】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理论,通过区位商、集中系数公式计算出2008-2018年平潭农业(广义)专业化程度与农业内部结构各行业专业化程度与集中化程度,并利用钻石模型对平潭农业产业集群整体优势与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1)平潭农业(广义)区位商值反映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可对其他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2)平潭渔业与农业服务业的区位商值达到专业化水平,集中程度较高,畜牧业区位商与集中系数稳步上升;(3)平潭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政策宣传落实与监管、品牌建设、土地资源利用、抗灾能力、产业化水平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进行与台科技合作,完善农业政策科普下乡体系,推动特色知名农业品牌树立,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农险兜底保障,适当引导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以加快平潭农业产业化进程,助推平潭大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数字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双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西藏、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检验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结果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碳排放均产生了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但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降低农业碳排放;受地理区域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结论 】应从数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等多维度入手,发挥数字经济的功能性作用,落实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综合降低农业碳排放,以期实现中国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为县域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宁区农业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农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果】兴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为:立足于兴宁区的区位、产业、物流等优势,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强化产业间的带动联动效应;依托三塘工业园区和金桥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寻求农业与旅游业最佳结合,从而推动兴宁区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可首先从养殖规模化和品牌化、蔬菜种植标准化、花卉苗木特色化、甘蔗和木薯种植区域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等方面对兴宁区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建议】可从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调整耕地规模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兴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效率.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可以为未来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对深入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各产业总产值数据,利用区位商法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优势分析的区位商法对鹤壁市主要农产品在河南省内部进行比较优势实证研究,分析区域农产品规模、生产力和综合生产优势,并根据其本地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提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发挥产业优势,建设生态型畜牧业;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产业关联度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以期发为农业决策者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更为准确的盐渍土分类方法。【方法】对模糊聚类法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西北某机场重要建筑物的地质特点,利用模糊聚类法对该地区10个检测点的地基土进行了分类。【结果】西北某机场10个检测点的地基土可分为4类,即(1,2,3,4,8,9)区域属于亚硫酸盐渍土;(5,6)区域属于亚氯盐渍土;(10)区域属于碳酸盐渍土;而(7)区域属于非盐渍土。【结论】盐渍土分类的模糊聚类法较传统分类法简单、准确可靠,尤其是能具体判断出某点或某区域是否为盐渍土,对盐渍土的评判和地基处理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正确指导加入WTO后秦皇岛市农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通过对秦皇岛市农业生产现状的具体分析,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方向:(1)调整粮食生产布局,发展优势特色粮食品种;(2)发挥区域生产优势,做大做强果品、蔬菜产业;(3)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在将来可以形成有效的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方式和产业链。【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生猪养殖产业链,并提出了京津冀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并不完善的观点,发现了产业链升级缺乏统筹安排和规划、产业链升级没有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科学技术等问题。【结果】根据问题提出京津冀生猪养殖业协作的三种模式以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尚荣  陈晓玲  王琦  王景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18-19121
根据《青海统计年鉴2009》中的数据,分析了青海省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从需求收入弹性、区位商、产业贡献率、产业关联度4个方面对青海省主导产业进行了分析评价。分析了青海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表明青海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偏离;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初加工领域;产业关联度低,轻重工业之间发展失衡。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立省"的战略,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重视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提出青海省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青海省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重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  相似文献   

12.
对退耕还林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宏飞  王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436-9437
阐述了退耕还林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目的、特点等相关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区域内产业结构有效调整优化应具备的条件,即支柱产业、人力资源、政府支持等,同时应处理好结构调整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与市场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动休闲产业在中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然而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运动休闲产业的构建与发展迎来了绝好的机会。从全国的角度看,构建跨地区的运动休闲产业大格局是促使该产业进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要积极利用地区间的资源差异与不平衡,把这种差异变成实现良性竞争和资源共享的优势,要把运动休闲企业及与其相关企业联系起来,实现具有完整产业链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广西农业区位优势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为广西农业区划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区位商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农业区位优势进行测算,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不同优势层次地区区位商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总体上,广西各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横向空间异质性强烈,且不同层次地区的形成机制各异.率先实现农业生产与技术服务规模化是加快现代规模化农业进程的关键点,财政支农力度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可能成为制约广西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建议]应强化总体规划布局,推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完善交通与基础生产设施;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突破规模化生产限制;提高财政支农效率,提升农民科技素养,实现广西农业合理布局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太谷县的基本概况和休闲农业现状,着眼于精准扶贫下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认为太谷县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存在产业链构成不完善、经营方式不规范、政府引导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主要问题,建议多种渠道延长产业链,提升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并由政府多方面加强引导。旨在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郭红  邹弈星  王永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01-15903,15917
在介绍川西北民族地区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川西北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具体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增长缓慢2个方面。通过对川西北地区农业结构分析发现,该地区种植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畜牧业作为牧区的主要产业,其生产效益较高,农业生产还处于资源导向型阶段;农业生产结构是以牧业为主的农牧结构,种植业以谷物、薯类为主,畜牧业以奶业和牛肉业为主;川西北民族地区具有发展谷物、豆类、水果、牛肉、羊肉、奶肉6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其中,水果、牛肉、奶业3个产业的区位商值在加大,产业比较优势逐步加强,谷物、豆类、羊肉3个产业的区位商值有所下降,产业比较优势较为稳定。为了促进川西北地区农业向深度、广度发展,提出了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走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二是适度提高经济作物比重;三是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7.
在曲靖市食用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积极谋划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曲靖市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发展,以特色产业助力“十三五”脱贫攻坚和高原特色农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气候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府引导,突出科技支撑,壮大经营主体,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健全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园区化、标准化、工厂化、品牌化生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市的绿色产业,我们提出了曲靖市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开展草食畜牧业产业空间转移与影响因素研究,构建分区新型种养关系。基于198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方法,系统分析草食畜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转移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以产业转移特征为基础,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解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草食畜牧业的空间依赖特征显著,整体趋势自西向东北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重心整体上穿越了农牧分界线,总直线位移距离达505.36 km;空间面板模型显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总体受到生产性土地比重、土地生产能力、人均GDP、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等6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生产能力是推动草食畜牧业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的关键因素;此外,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将长时间序列分解为3个时期,发现机械化、城镇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是各时期产业布局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可为构建合理空间布局、优化要素配置,进而为草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