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或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病鸡可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仔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拉石灰乳状稀便、颤抖、精神萎靡,及胸肌、腿肌点状或条纹状出血、花斑肾为主要特征。鸡群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从而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拉石灰乳状稀便、颤抖、精神萎靡,及胸肌、腿肌点状或条纹状出血、花斑肾为主要特征.鸡群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病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毒侵害鸡体的法氏囊后,能使其机能减退或消失,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降低了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且经常会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7.
曹永长  毕英佐 《动物保健》2009,(7):14-16,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肿胀、充血、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的发生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  相似文献   

9.
一、IBD流行病学特性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当鸡群感染发病后,淋巴细胞大量损失,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抵抗力降低,极易继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易继发住白细胞原虫病,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损伤雏鸡的法氏囊,可导致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特征是排白色稀便,法氏囊肿大,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多发于3-6周龄幼鸡。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可引起其他细菌性疾病,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其表现特点:一是由于该病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免疫器官,使机体自身免疫机能下降,导致患病鸡对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致使鸡的死亡率、淘汰率上升,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病毒主要破坏鸡体的体液免疫中枢,影响淋巴细胞的成熟、分化以及使淋巴细胞大量流失,从而导致免疫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进而使正常疫苗免疫效果降低或无效。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体内起体液免疫作用的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主要是鸡新城疫、鸡马立克等),致使死亡率明显升高,是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法氏囊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成功防控IBD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不发生IBD,而是更关注是否对法氏囊的破坏而造成的免疫抑制问题。传统疫苗防控IBD存在几个困惑:母源抗体与免疫时间;母源抗体与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