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筛选直播晚稻蓟马的防治药剂,采用拌种法在大田试验了两种氟虫双酰胺复配制剂对直播水稻蓟马的控制效果,并考查了其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兼治效应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 4~8 g a.i./kg种子处理拌种,可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稻蓟马危害,药后14天杀虫和保叶效果分别为88.89%~95.03%和85.63%~91.67%,药后21天分别为87.64%~94.49%和78.86%~89.69%;2 g a.i./kg种子处理防效明显下降。同时,对二化螟具有兼治效果,并可刺激稻苗生长,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结实率和产量,而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较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 1.5~3 g a.i./kg种子拌种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防效较低。因此,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 4~8 g a.i./kg种子处理拌种可推荐用于水稻苗期稻蓟马和二化螟防治,而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拌种处理不宜用于水稻苗期稻蓟马治理。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新型杀虫剂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室内活性,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值为0.145mg/L,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10天,在45~60g a.i./hm2时,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对棉铃虫的杀虫、保蕾和保顶防效均可达90%以上,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由此可以看出,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可应用于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明确氰氟草酯对谷子的安全性和杂草的敏感性,为氰氟草酯在谷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谷田恶性杂草牛筋草和谷莠子对氰氟草酯分别为高度敏感(GR90 45.02g a.i./hm2)和一般敏感(GR90 124.13g a.i./hm2)。氰氟草酯对冀谷39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大于2,且为不敏感(GR10 284.05g a.i./hm2),对豫谷18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小于1,且为高度敏感(GR10 13.70g a.i./hm2)。冀谷39的抗药性指数为9.65。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氰氟草酯能有效防除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冀谷39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对牛筋草和马唐的防效高,氰氟草酯在110g a.i./hm2剂量下对牛筋草和马唐的鲜重防效和株数防效均高于96%;氰氟草酯对谷莠子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110g a.i./hm2剂量对谷莠子的鲜重防效大于80%,对冀谷39的株高和鲜重没有影响。结果揭示了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冀谷39对氰氟草酯有较强的耐药性,普通谷子品种豫谷18对氰氟草酯没有耐药性,合理使用氰氟草酯能够有效防除冀谷39田间的多种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4.
氟咯草酮及其混剂对棉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在棉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采用土壤喷雾法测定比较了各单剂及相应混剂对杂草的田间防效,并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时对反枝苋、铁苋菜、醴肠、马齿苋、牛筋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根据室内及田间试验观察,并综合防效、成本等因素,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推荐以下2种药剂混用组合在棉花田播后苗前进行推广应用:氟咯草酮450.0 g a.i./hm2 二甲戊灵495.0 g a.i./hm2;氟咯草酮450.0 g a.i./hm2 乙草胺750.0 g a.i./hm2。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全国农业  相似文献   

6.
<正>为筛选防治西瓜蓟马的新型高效药剂,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东省莱州市植保站、烟台大学合作分别于2016年8月10日、2017年8月2日在烟台市福山区东陌堂西瓜种植基地用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悬浮剂)20,25,30g a.i./hm~2和10%溴氰虫酰胺OD(可分散油悬浮剂)50g a.i./hm~2等4个处理对西瓜蓟马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观察了各药剂处理对西瓜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对稻田稻螟蛉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第三代稻螟蛉严重发生的稻田内,进行了不同药剂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20%甲维.毒死蜱WP1.5~1.8kg/hm2、30.2%甲维.毒死蜱EC1.05~1.35kg/hm2和20%甲维.毒死蜱EC1.5kg/hm2于药后第1~3天,20%虫酰.辛硫磷EC1.5kg/hm2和5%丁烯氟虫腈EC0.6kg/hm2于药后第3天的杀虫效果均达95%以上,40%二嗪.辛硫磷EC1.2kg/hm2于药后3~9天的杀虫效果稳定在80%以上。以上各药剂处理在药后第6天时,对初孵幼虫的控制效果均表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淹水胁迫下丁草胺不同剂量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显著增加了丁草胺对水稻株高、鲜重、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抑制,尤其加重低剂量(<1350g a.i./hm2)丁草胺对水稻的伤害,延长水稻幼苗恢复正常生长的时间。剂量为1350g a.i./hm2的丁草胺处理在无水层胁迫时水稻株高、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率分别为1.14%、10.97%、7.17%、11.66%和12.17%,经过淹水胁迫处理的抑制率分别为8.88%、23.81%、18.32%、23.29%和19.47%。在无水层胁迫时丁草胺1350g a.i./hm2处理对水稻幼苗的抑制作用在施药后7~21d可以恢复,淹水胁迫下丁草胺1350g a.i./hm2处理后水稻幼苗恢复正常生长的时间均超过21d。淹水胁迫严重降低丁草胺对水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四唑虫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可行性和合适剂量,分别采用浸卵法和浸叶法测定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卵和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结果显示,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卵、2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87.423、0.023 mg/L,表明其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毒力较差,但对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远高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年田间试验中,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5~45 g/hm2处理在药后1天的防效为43.26%~59.37%,药后7天的防效高达80.28%~91.94%,45 g/hm2处理药后10天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室内毒力,且其田间防效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相当,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在药剂。  相似文献   

10.
筛选防治瓜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明确吡唑萘菌胺及混剂对苦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瓜类白粉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用药方案。参考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30—2000进行连续3年田间药效试验。11.2%吡唑萘菌胺EC 67.2 g(a.i.)/hm2(制剂600 mL/hm2)、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 87~261 g(a.i.)/hm2(制剂300~900 m L/hm2)在白粉病初发时兑水675 L/hm2喷雾施药,根据不同作物及病害发展情况,连续施用2~4次,施药间隔期7~14天,防效可达80%以上,持效期可达10~14天,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醚菌酯·啶酰菌胺SC、10%苯醚甲环唑WG、25%三唑酮WP或12.5%腈菌唑EC的常规用量。11.2%吡唑萘菌胺EC和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对苦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安全高效,增产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发登记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70%吡虫啉WDG防治杭白菊蚜虫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杭白菊上蚜虫危害,进行安全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来优化70%吡虫啉WDG防治蚜虫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不同品种杭白菊(‘金菊2号’、‘小黄菊’、‘早小洋菊’、‘异种大白菊’、‘麻城福田白菊’)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浙江和湖北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菊花上的棉蚜、桃蚜、菊小管蚜等蚜虫具有很好速效性和持效性的防治效果;使用量为52.5ga.i./hm2时,喷雾1天后的校正防效即可达70%以上,喷雾3天后的防效达85%以上,喷雾7天后的防效达90%以上,喷雾14天后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且没有观察到对杭白菊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70%吡虫啉WDG适宜在杭白菊上登记防治蚜虫,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六种新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评价了六种新农药对单季稻主害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5天,5%甲维盐11.25 g(有效含量/公顷,下同)、10%阿维?氟虫双酰胺60 mL和24%氰氟虫腙216 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在95%以上,32%丙溴?氟铃脲288 mL、20%氯虫苯甲酰胺30 mL和14.5%甲维?毒死蜱211.5 mL的防效在73.5%-83.1%。药后12天,丙溴?氟铃脲和氰氟虫腙的防效为74.1%~82.7%,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为62.9%~65.6%,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防效在50%以下。药后31天,除丙溴?氟铃脲和氯虫苯甲酰胺还有40%防效外,其它药剂无防效。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虫双酰胺的保叶效果最好,药后5-12天为68.5%~78%,显著高于甲维盐、丙溴?氟铃脲和甲维?毒死蜱(53.3%~69.9%)。药后31天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保叶效果差在26%以下,其它药剂仍有45%-62%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9种除草剂对花生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安全性,采用茎叶处理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茎叶处理药剂240g/L甲咪唑烟酸水剂72g/hm2、500g/L三氟草嗪悬浮剂150、300g/hm2、480g/L灭草松水剂2160g/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60、120 g/ hm2、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577.5、1155g/hm2处理对花生田杂草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90%以上,但500g/L三氟草嗪悬浮剂150、300g/hm2、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5、90g/hm2、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577.5、1155g/hm2对花生安全性较差,植株明显低于人工除草处理。因此,在花生田茎叶喷雾可选用240g/L甲咪唑烟酸水剂、480g/L灭草松水剂、10%乙羧氟草醚乳油进行杂草防除,对花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草甘膦与2,4-D混配后防治薇甘菊的效果,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计算出2种除草剂复配后对薇甘菊的鲜重防效,结合等效线法评价二者的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药剂混用对薇甘菊具有增效作用,在草甘膦和2,4-D(153.75,175)到(170.65,161)两等效线坐标点之间范围地上部增效作用最明显,此两点的相互作用指数为1.58和1.60;而草甘膦和2,4-D(153.75,203.15)到(202.76,161)两等效线坐标点之间范围根部增效作用最明显,此两点相互作用指数为1.48和1.53。可见,草甘膦153.75~170.65 g a.i./hm2与2,4-D 161~175 g a.i./hm2的配比范围内对地上部的防效达到了最佳增效作用,而草甘膦153.75~202.76 g a.i./hm2与2,4-D 161~203.15 g a.i./hm2的配比范围内对根部的防效达到了最佳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合湛江等热带地区防治甘薯小象甲的高效、经济、安全药剂,以甘薯小象甲成虫为实验材料,对12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药效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结果表明,3.2%阿维菌素乳油、20%虫酰肼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和16%虫肼·茚虫威乳油4种药剂对湛江地区甘薯小象甲防治效果较好,其中3.2%阿维菌素乳油和20%虫酰肼悬浮剂盆栽药效试验72 h防治效果分别为97.78%和91.59%;田间药效试验4天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1.01%和92.26%,8天后依然能达到70.76%,67.84%。3.2%阿维菌素乳油和20%虫酰肼悬浮剂对甘薯小象甲成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性,适合在湛江等热带地区作为田间防治甘薯小象甲成虫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肟菌酯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笔者开展肟菌酯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笔者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植株消解动态试验按84.37 g a.i./hm2,土壤、田水消解按562.5 g a.i./hm2各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84.37 g a.i./hm2(高剂量)和56.25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3次和4次,水稻收获期采样。结果表明,肟菌酯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7.3天、2.4~9.7天、1.4~12.4天。肟菌酯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293、4.435、8.569、0.901 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5.0 mg/kg。  相似文献   

17.
几种茎叶除草剂防除高粱田杂草药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粱田除草效果好、价格适宜的苗后茎叶除草剂。在高粱苗后6叶期采用茎叶施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6种茎叶除草剂的药效、安全性及成本。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对高粱均无明显药害;38%莠去津SC 1 500mL/hm 2+增效剂450mL/hm 2对高粱田难防禾本科杂草有特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1.41%和93.54%,成本为330元/hm 2;38%莠去津SC 3 000mL/hm 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 2+57% 2,4-滴丁酯EC 450mL/hm 2对阔叶杂草防效显著,且对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最好,鲜重防效和株防效分别为92.76%和91.52%,成本为300元/hm 2。高粱田苗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1 500mL/hm 2+增效剂450mL/hm 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3 000mL/hm 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 2+57% 2,4-滴丁酯EC 450mL/hm 2。  相似文献   

18.
灭蝇胺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3):172-176
为了研究灭蝇胺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菜用大豆上灭蝇胺的残留量。试验表明:菜用大豆上灭蝇胺的原始残留量因不同施药方案有所差异,施用375 g a.i./hm2的原始残留量>施用187.5 g a.i./hm2的原始残留量;间隔7 天连续施用2 次的原始残留量>施用1 次;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T1/2)为5.6~6.1 天,T0.99为37.3~40.6 天;在最终残留试验区,灭蝇胺按常规施药量(187.5 g a.i./hm2)及施药方法,施药1 次与间隔7天连续施药2 次,在末次施药后15 天,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32~0.194 mg/kg 和0.156~0.202 mg/kg,产品符合GB 2763—2014规定的豆类的MRL(0.5 mg/kg)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5种除草剂的14个组合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莠去津与3种除草剂分别混用的除草效果比单用莠去津好。筛选出了适合免耕春玉米田土壤封闭使用的高效除草剂配方,即每公顷用38%莠去津悬浮剂1650ml加90%禾耐斯乳油900ml,或96%金都尔乳油900ml,或33%施田补乳油1950ml,于玉米播后至出苗前施药,除草效果可达92%;对有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和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inn.)等难治的双子叶杂草较多地块,每公顷用96%金都尔乳油900~1200ml或90%禾耐斯乳油900~1050ml加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45~60g,防除双子叶杂草效果达96%以上;另外,对免耕春播玉米田使用土壤封闭方法除草,播种前或播种同时杀明草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