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梨生产、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梨是世界重要水果,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果品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的梨生产、贸易和竞争力都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以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不同角度的分析,对我国梨生产、贸易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我国梨收获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在世界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梨单位收获面积产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梨出口量在世界梨贸易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梨出口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力的维持是以较低的出口价格为代价的。针对我国梨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改善我国梨生产和提高梨果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李产业发展、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 年以来,世界和中国的李生产、贸易和竞争力都有了新的变化。笔者以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和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了李生产和发展状况以及中国李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结果表明:世界李的收获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且中国李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然而单产却与智利、伊朗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世界和中国李的进口和出口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中国李进口量和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量和出口额。可比净出口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进出口价格比分析都表明,中国李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差。针对中国李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中国李产业发展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丹  林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158-164
中国是世界芦笋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研究中国芦笋的国际贸易和产业竞争力,根据FAO、WTO和中国海关(一般贸易)的芦笋贸易数据,对中国芦笋的进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选取生产者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价格比4个分析指标,对中国芦笋的产业竞争力给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芦笋贸易以出口为主,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08年以后,进口增长很快,进出口差距显著缩小,2019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3,而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芦笋价格方面,中国芦笋生产成本和生产价格较低,占据优势,但是出口单价和出口额相对也较低,出口创汇不显著,2013年以来进口单价快速上涨超过了出口单价,进口芦笋价格昂贵,未来芦笋进口不会明显增加,出口保持稳定。在国际芦笋出口大国中,秘鲁、墨西哥基本上是芦笋净出口国家,具有极强的贸易竞争力;其次是希腊,竞争力指数也较高;美国、西班牙、荷兰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中国是全球最大芦笋生产国,但芦笋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数时接近1,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反映出中国芦笋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我国猕猴桃生产、消费、贮藏和加工技术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猕猴桃产业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沁香猕猴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猕猴桃优质品种,由于其果形好,产量较高,结果均匀,不必疏花疏果就能保证果实品质,同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发展沁香猕猴桃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兰花在全球花卉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兰花产业,成为中国花卉业的重要组分,但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基于此,有必要借鉴已趋成熟的国际兰花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思路,以获悉不同种类兰花的适宜发展份额,剖析中国兰产业发展思路和国际发展空间,有助于指导兰花产业的发展。该文研究了近年全球兰花切花、盆花的进、出口贸易及主要进、出口国家的兰生产、消费情况,对其产量、面积、贸易额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等兰花为主要的贸易种类,其中,仅蝴蝶兰2005年全球消费量已达1.5亿株。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国(地区),石斛兰和万代兰是泰国,蝴蝶兰是中国台湾;世界兰花切花、盆花的最大出口国和地区分别是泰国、台湾;兰花切花的最大进口和消费国是日本;兰花盆花的最大进口国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主要发展兰花切花。通过回顾兰花进出口大国的生产、贸易、销售状况,理清了国际兰花的发展和趋势,同时对中国兰产业的发展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成为世界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正确评价中国家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升中国家具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利用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使用优势变差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四个指标,对1992—2006年的中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家具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得出中国家具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结论。运用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对影响中国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开拓国外木材市场,加快森林认证,狠抓创新等提升竞争力的建议,从而实现中国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世界大蒜区域贸易状况、世界大蒜主要进出口国家的贸易状况、世界大蒜进出口价格以及中国大蒜的出口总量、出口流向和出口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深入了解世界大蒜贸易格局和中国大蒜出口动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水果的营养价值。猕猴桃因为营养价值较高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种植范围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但是在猕猴桃的不同生长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病虫害,从而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为此,文章分析了当前猕猴桃种植中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发病症状和规律,论述了猕猴桃生长过程的主要防治技术,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世界与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世界较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稻米国际竞争力状况,并通过对中美稻谷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中泰稻谷品质比较分析及中国稻米的质量安全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影响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研究、引进和推广水稻优质品种,提高稻米品质、建立新的水稻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加强水稻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水稻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水稻生产的补贴份额等提高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引导罗非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了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的基本情况、出口区域情况、出口目标国情况,并对罗非鱼的贸易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显示,中国罗非鱼产品供应以国际市场为主。2002 年以来,对外贸易基本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增长速度在逐步放缓。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罗非鱼出口产品已转为以冻罗非鱼片为主,罗非鱼出口省份有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4 个省份,这4 个省份的出口产品也基本以冻罗非鱼片为主。中国罗非鱼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出口目标国的增加也代表着中国罗非鱼市场正趋于多元化。与此同时,中国罗非鱼在未来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如贸易竞争国竞争力的提高、贸易竞争品种对有限市场的挤占、严峻的国际环境对罗非鱼产业的考验等。罗非鱼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依靠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营销渠道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国贝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选用生产要素和进出口2个层面的4个指标,即资源禀赋系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算2001—2011年中国贝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得出中国贝类产品在生产要素层面具有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在进出口层面中,代表市场占有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及代表进出口的贸易竞争优势都表现出极强的优势,而反映出口所占比例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则较弱。根据结果提出合理调整贝类产品贸易出口结构、加强实施品牌战略和设立贝类产品生产安全卫生管理体系3个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外向型蔬菜产业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蔬菜出口有以下的特点:出口量不断提高,但平均价格有下降的趋势;以保鲜蔬菜出口为主,冷冻蔬菜、蔬菜汁、脱水蔬菜发展较快;出口市场单一,价格偏低。入世后,蔬菜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加上产品卫生质量和包装等问题,出口量将受到一定影响。但国际蔬菜市场需求量仍在增加,应大力提高蔬菜品质,成立行业组织规范出口秩序,积极开展国际认证,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加速蔬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in the development literature on whether it is supply explanations such as competitiveness levels, or, the external demand structure which drive the link betwee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concile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viewpoints by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both world demand and a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in expor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ly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are highly competitive and which also face relatively favorable external demand for their exports experience above-average growth. Weak external demand reduc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xports on growth substantially but may be offset by high levels of competitiveness in trade. The results imply that both regional and Third World growth studies on the link betwee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would profit more from integrating both supply as well as external demand explanations rather than succumb to one of the two viewpoi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大化农产品贸易收益就变得尤为重要。【方法】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平衡状况、农产品出口区域以及出口主体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竞争力系数(CI)3个指标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我国的农产品总体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仍需进一步提升。【结论】我国应该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效应、积极开发新兴市场等措施来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