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探讨在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区域,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生活呼应,采用什么样的设计语言,依托地域文化特性,从在景观设计理念、艺术表达方法,色彩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表达传统文化的精神形式,正确地处理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与文化、新材料技术与文化内涵表现等诸方面的关系,使我们的景观能够面向当下生活,复苏历史记忆,融入自然怀抱。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园林在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方面沉淀了几千年的园林文化,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厚的借鉴材料。本文管中窥豹,通过研究汉代园林文化,以西安大兴郡景观设计为案例,从平面布局、造园思想、造园手法、建筑形式等方面探讨传统园林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的表达,为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曾丽娟  吴健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23-9825
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在摄影、绘画、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中,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缺乏关注。光影艺术的应用研究无疑对当代景观设计师在空间塑造、融合室内外景观和营造意境等方面有很好的启发意义。笔者着重从光影的艺术表现、功能作用及其营造方法三方面来探讨光影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国画与园林造景深受庄玄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浸润,虽树分两枝却渊源密切,因此园林造景受中国画理论的影响很深.当代中国园林造景设计受现代美学的冲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探寻所谓"中式·现代"风格的道路上一直蹒跚前行,而有创见、有发展地融汇中、西风格样式的现代造园案例比较稀少.本文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组织和形象造型予以分析,意图从"远"的范畴来诠释传统艺术精神在现代新语境下的生机.正文从古代的"远"、现代的"远"和苏博演绎之"远"进行考证,又通过空间组织、形象造型两大板块对苏州博物馆进行分析,藉以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试析高校新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现代服务管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现代化图书馆馆舍建设与图书馆服务管理关系的分析,探讨了近年来高校新馆建设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图书馆的现代服务理念、管理模式等对新馆建筑形式的影响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唐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34-14836
探讨了景观艺术的含义,分析了其研究层面及内容,指出景观艺术应该产生在景观设计层面,其特征主要在于3个方面: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处于公共空间之中,具有公众参与性,能够体现公共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内容、设计原则及设计手法方面就景观艺术的设计展开研究,指出景观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场所环境中的各个要素,并应与景观、建筑设计一样,遵循整体性、公共性、时间性、人本性、生态性5个原则,景观艺术设计方法则应注重美学观念的融合、形式美学的借鉴、实践语言的表达,而关于审美问题的阐释、景观艺术作品价值与意义的评价,能够对景观艺术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建筑与生态文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例举并分析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方典型建筑形态、四合院布局形式、北部及西部边疆等地区的民居形式,提出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即当代城市生态建设应吸收传统建筑艺术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的四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作为一个"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地域文化场所",将地域文化通过园林的符号语言展现在博物馆环境中,更能实现其地域文化性。以一个高校风景园林设计教育者的视角,以肇庆将建新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例,从总体布局、空间营造、建筑风格、布局构图等方面入手,分别从立意、布局、建筑、细节等方面考虑,建造"庭、园一体"的博物馆景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在现代居住区景观中的发展方向朝着为人们提供具有诗情 画意和文化内涵的栖居环境。对于新中式景观设计而言,它是当今景观创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的产生符合社会发 展需求,并展现出惊人的发展空间。运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展现新的景观形式、更能满足人们的审 美需求。本文对新中式景观在现代居住区景观中的艺术运用的研究,体现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融 合,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元素,运用艺术的构景手法,以写意的象征形式表现居住区景观形态与意识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景园林文化需要当代语境下对传统的创造,明日的中国风景园林学需要有自己的基础理论和历史前提。本文从地景文化的角度对乐游原青龙寺的保护与复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国地景文化理念与内涵。以达到继承传统理论用于现代,将地景建筑与城市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相融合,提高现代工程规划设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许悦  丁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39-6741
[目的]以期在现代的园林意境的营造中更好的继承文化,发扬园林意境的风格和作用。[方法]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和立意出发,总结传统园林意境的各种营造手法。[结果]提出在现代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应该将以人为本做为出发点,构建现代大文化背景下的园林意境;尊重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同时挖掘传统理念,丰富园林意境的设计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新中式景观风格是目前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它是将现代的处理手法、新的技术、材料、工艺等与中国传统的造园思想、手法及元素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景观风格。对新中式景观风格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空间布局、景观要素、造景手法、造景手段4个方面分析它的特征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73-6675
对地域文化的概念予以详细的解释,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与发展方向,论述了其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认为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载体。指明了地域文化的回归点符合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了抛弃本土特色文化去模仿其他文化的设计方法,强调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吸收当代设计的先进思想、理念,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园林设计水平,使中国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4.
王柱 《北京农业》2011,(18):47-48
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5.
浅析咸阳西渭苑公园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60-4762
[目的]探索、分析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场所的理论和实践途径。[方法]以咸阳西渭苑公园设计为例,从设计原则、规划布局、景点解析多个层次探析地域文化特色如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体现出来。[结论]园林场所是沐浴在一定的地域文化之中的,通过具体的物质要素如建筑物、小品、植物等及其组合方式呈现的空间结构体现出来的某种整体氛围,园林特色的本质就是其地域性。要找回现代主义主导下被冷落的情感,要避免全球化对地域文化带来的同化危险,要解决园林设计中特色消失景观趋同问题,必须从地域的自然环境入手,创造出人们身心得以栖息的具有文化与情感认同的园林场所。  相似文献   

16.
龙婷  董芦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47-13149
笔者参与了2004~2009年西安浐河桃花潭滨水公园项目的实地调研,可行性研究,规划及设计方案的论证,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结合景观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探讨了在营造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时如何做到既"保留"又"创新",既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又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创新,做到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功能元素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竹子的造景手法、审美价值和功能利用方面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结合世界现代园林的实践与理论,阐述了为满足尺度更广阔、内容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技术更发达、审美更多样的现代园林的需要,现代竹子造景在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和生态功能方面进行拓展的必要性,并对于新的竹子造景手法进行了归纳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指出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现代元素的时代感是当代景观设计中的两大主旋律,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中国本土文化,在现代城市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其中蕴含的思想、手法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合肥翰林百草园为例,阐述了其立意及规划手法。认为翰林百草园景观设计立足于园区独特的传统养生文化内涵,展现其鲜明特色,同时呼应徽派建筑风格,使环境和建筑相融合,让人们在体验独特的养生文化的同时享受美丽的视觉盛宴;在坚持突出主题、强调特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亲近自然、绿色生活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定位及园区用地现状,植被分布情况,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将园区分为入口广场区、观赏药圃区、养生保健区、生态水体景观区、林木保育区、康华休闲区6个主要功能区;在植物配置上,采用现代植物配置手法,将乔木、灌木、地被和水生植物搭配种植,使木成林,草成片,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银伟静  周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71-9772,9790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2011年西安世博园中迷宫园的平面构成、立面空间组成及其材料运用,赏析了迷宫园的迷人之处。迷宫园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运用简单的景观元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形态,并以全新的模式诠释了古老的景观形式,以启迪对人生及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苏州市中央公园是集园林景观、休闲及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园林。在景观构成特征上实现了江南古典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相融合,水体、人文、沙漠及植物景观相结合,中外文化相渗透,休闲、娱乐设施合理分布等园林观和造园思想。为我国城市特色共公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