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一九六三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十余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一九六三年相比新栽桐树十万多株,株数增加了122%,桐籽产量增长了239.12%。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今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桐粮双丰收,共收粮食37万斤,桐籽22万斤,平均亩产粮食640斤,桐籽321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到506OO元,占至大队的总收入48.5%多,每户平均收入398.42元,他们夺得油桐稳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全国油桐的中心产区,各地均有栽培油桐的习惯,总面积为500万亩。其中75%栽培于田边地角或桐农混种,还有数目较多的零星栽植。我省常年产桐籽6,000万斤,而来自纯林经营的产量不足10%。油桐良种及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是油桐丰产、稳产的两大措施,而桐农混种和零星栽培的  相似文献   

3.
深秋时节,石门县山区油桐之乡的所市公社福坪大队,社员们喜摘丰收桐果,畅谈科学种桐的体会。近几年来,这个全省油桐生产的老典型又焕发了“青春”。在县油桐试验站的帮助下,大队党支部领导群众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积极改进栽培技术,老林不断更新,接班林陆续营造,全大队油桐林已发展到4000多亩,桐油产量持续上升,去年总产达到30400多斤,平均每户给国家贡献桐油160多斤。去冬遭受特大的冰冻灾害,今年仍然增产。油桐生产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的饼肥和资金越来越多,促进着粮食生产不断发展。今年粮食总产比去年增长两成多,  相似文献   

4.
皮家湾生产队大栽“摇钱树”保坪大队皮家湾生产队有耕地104亩,以油桐为主的绎济林240亩。一九七九年以前,一直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除国家每年返销近6,000斤粮食外,每户还欠粮1千斤,欠帐400元。一九七九年还欠银行1,200元贷款,每人全年口粮只150斤。三中全会以来,认真贯彻了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抓了“定、包”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油桐是闽西林业生产的大方向 闽西是福建重点建设的林业基地之一。地委明确提出:闽西要靠林业致富。 油桐是闽西的特产,六十年代最高年产桐油八千多担。以后大砍油桐树,发展白木耳,桐油年产量下降到四千多担。最近几年又有所发展,现有桐林面积八万多亩,以武平,长汀、上杭为多,尤以武平县的千年桐最著名。上杭才溪岭和大队农民李立福,一株千年桐收桐籽  相似文献   

6.
我们大队地处戴云山区,一九六四年,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油茶生产。油茶山一千多亩,平均每人一亩。一九七一年共采茶籽十四万斤,平均亩产一百七十一斤,售给国家一万五千多斤,平均每户交售七十二斤。而且,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肥料(茶饼)、资金,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 油桐资源概况 我区辖6县1市,除洛南县外,其它5县1市有油桐分布。全区现有油桐面积48.7万亩,桐籽产量314.5万kg,产值251.6万元。主要分布在商南、山阳、丹凤、镇定4个县的137乡(镇)531个村。目前已建成油桐商品生产基地乡46个,面积28.5万田,桐籽产量220.4万kg,产值176.3万元,分别占总面积的58.5%,占总产量的70.1%,占总产值的70.1%。特别是商南县栽培油桐历史悠久,素有“桐漆之乡”著称。  相似文献   

8.
<正> 献县高官公社郝高官大队共有枣林360亩(枣粮间作),8,790株(其中结果树7,645株)。1970年以前,由于管理粗放,一般年产鲜枣8—9万斤,平均亩产259斤,株产仅11.8斤。为扭转这一局面,1971年以来,我们在该队通过搞样板田试验,采取施“三肥”(秋施基肥、花期喷肥、幼果期追肥)、浇“三水”(催芽水、助花水、催果水)、合理修剪和适时开甲等技术措施取得了丰产的良好效果(190株50年生大树,平均亩产鲜枣2354.6斤),并加以推广,从而使该大队的金丝小枣产量连年上升、趋于稳产(见表1),到1980年小枣总产量达到31万斤,为1970年的3.4倍。其措施是:  相似文献   

9.
<正> 油桐是我国主要经济树种,四川桐籽年产量1.5亿公斤,居全国之冠。自1957年四川桐区发生油桐根腐病以来,连年导致桐林大片死亡,产量急剧下降。1978—1986年发病桐林24.6万亩,死亡桐树49.25万株,直接损失82.24万元,累计损失657.98万元。三十年来,由于病因不明,生产上难以对症防治,并常与油桐枯萎病混淆,以致扩大蔓延至今。1982—1987年我们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系统试验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一月七日至九日,省农林局和省供销社在溧水县联合召开了油桐生产会议,参加会议的为有关地市县的林付业(农林)局、供销社和重点油桐公社的同志六十多人。 会议组织参观了溧水县渔歌公社傅家边大队林业队的老油桐林,高淳县大荆山林场的油桐母树林和付家坛种猪场的油桐良种繁育试验区。会上交流了近两年来发展油桐生产的情况,研究了发展油桐生产的规划,重点落实了一九八○年的发展计划。由于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省委确定,油桐籽的收购价格,由目前的每担二十七元,通过价外补贴增加到五十元。化肥的奖售标准也作了调正,从每担桐籽奖售六斤提高到五十斤。调动了大家发展恫  相似文献   

11.
天峨县利用闲散荒地种好“摇钱树”,大力发展油桐生产,并加强科学管理,去年油桐喜获丰收。据统计,县供销社已收购干桐籽5500多吨,是最高年收购量的两倍多。仅桐籽一项,全县增收428.4万元,户均增收190多元。天峨县山多坡宽土质好,气候温和,几乎村村户户都有利用闲散荒地种植油桐的习惯,其中三堡乡为最多,全乡有油桐17364亩,户均8.9亩。过去由于重种轻管,粗放经营,桐籽少,全县年收购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油桐根腐病是四川桐区危害长达30年之久的历史性病害.经近期鉴定,认为是由油桐腐皮镰了孢引起的新病害.测定结果,此病对桐株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病情加剧,各级病株(Ⅰ—Ⅲ级)的枝、叶生长量,果重、籽重和出油率均有明显降低.通过方差分析,建立了上列各项因子的回归方程.桐林受害后,逐株连片毁亡.研究提出了死亡单株经济损失的最低指标和全省桐区经济损失值.仅1979—1986年、四川地区因病枯死桐树49.25万株,经济损失82.25万元,累计损失达657.98万元.可见,油桐根腐病确是当前油桐生产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社地处雪峰山区,主产油茶。有油茶林2万多亩、稻田5千多亩,茶油收入占总收入的50%左右。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获得了粮油双丰收。粮食亩产跨“纲要”,由吃返销粮到年年有贡献,茶油亩产平均12斤以上,最高达18斤。五年来向国家提供商品油66万多斤,每户每年平均72斤。  相似文献   

14.
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面有一个崎岖狭窄的山沟,名叫石灰窑,共有12户人家73人;人均耕地面积0.67亩,过去是个吃粮靠回销,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的地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村组在共产党员杨仕全的带领下。坚持年年在荒山上种油桐树,1983年开始有收入,到1985年底,全组一百多亩荒山全部种上油桐,其中一半已挂果,收入干桐籽15000斤,加上牧、副、渔共收入现金15200元,人均达208元。桐子多,粮食增产,他门用桐籽壳作肥料,改良了土壤,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去年人均达到719斤,粮食和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以林促农 林茂粮丰 我们大队位于冀西三大沙荒之中,是一个平原沙地的大队。全队有耕地4425亩,沙荒片林1160亩。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大队党支部认真地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大上农业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截止目前,全大队有四旁树355,541株,每人平均118株。 林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从一年一收改为一年两收或两年五收。由于增加了复种面积,实行大面积套种间作,粮棉总产量也逐年上升。在造林初期,粮食总产88万斤,到1973年已达244万斤。  相似文献   

16.
(一)漾濞县光明大队是我省著名的核桃之乡。这里无论是村落周围,道路两旁,篝沟、坡脚,或是田边、地埂,都长满了核桃树。核桃在大队的农副业生产中占总收入的45%以上。该队的核桃以高产、稳产、皮薄、仁厚、含油率高、味美等特点,深受各地欢迎。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和重视下,核桃生产有很大发展。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为迅速发展核桃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仅1969年泡核桃产量就达15.5万斤,比解放前的4.5万斤增加了两倍多;核桃树由解放前的8000株,发展到2.6万多株,每户平均有130多株。此外,  相似文献   

17.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好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近几年来,我们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以大寨为榜样,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坚持继续革命不停步,科学种桐夺高产。桐茶林面积由一九六二年的八百一十六亩扩大到一千四百四十亩(其中油桐一千零六十五亩、油茶三百七十五亩),按全大队四百四十一个人计算,平均每人三点二六亩。桐茶油产量由一九六二年的四千六百五十二斤提高到二万斤,平均每人四十五点三斤。桐茶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特别是一九六九年以来,桐、茶油连年大增产,一九七二年  相似文献   

18.
根据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我们自一九六三年以来进行了油桐良种选择和栽培试验。一九七一年开始进行较大面积的选种生产效果试验。初步得出:五爪桐、丛生球桐、小葫芦、小扁球、桃形桐、葡萄桐等六个结果早、丰产性强的品种是目前桐杉、桐茶间种中可以推广的。几年来,我们向有关生产单位提供三万余斤种子,经较大面积的生产鉴定:出苗和幼苗生长普遍良好。在一九七四年十月上、中旬桐果采收前,我们在临安县青云公社佃村、青云大队,东天目公社上阴大队进行了一次选  相似文献   

19.
油桐原产我国,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我场于1963年引种油桐40亩,到1972年保存758株.按每亩40株计算,合计19亩(1979年补种34株,实际目前共有油桐792株).经过十多年抚育管理,现已获得成功.1982年收干桐籽5074斤,按28%折油率可产桐油1420.72斤.亩产桐油74.77斤.其中3株省优树3年共产鲜果859.8斤,平均每年每株产95.5斤,按全国统一标准6%折油率计算,株产桐油5.73斤,达到了国内高产水平.林地概况林地位于淮河流域南岸的天台山下的废坟地,约当北纬33°,东经118°29′.年平均温度14.8℃,7月份平均温度40.8℃,一月平均温度-18℃,年平均降水量1402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试验地海拔高50—20米,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为棕壤土.直播造林  相似文献   

20.
我们溪后大队有10个生产队,一个耕山队,一个采伐队,377户,1,812人,432个劳力。土地总面积25,900亩,其中森林面积22,400亩,耕地2,783亩,平均每个劳力耕地6.5亩,耕山52亩。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大队农、林、牧业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197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7万斤,1971年粮食总产186万斤,提供商品粮达36万斤;20年来共造林12,692亩(不包括国营造林4,500亩),基本上实现了没有荒山迹地,造一片,成一片。森林覆盖率达83.4%,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经济用材16万多立方米(其中大队自采6万多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力为国家生产木材140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粮800多斤。牧副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大队生猪存栏数达729头,生产队发展田头养猪,增加有机肥料。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71年平均每人收入119元。“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