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审大豆新品种黑河4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宜大豆生长,是黑龙江省和国家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出口基地。育种单位先后选育出了北丰11、黑河18、黑河19、黑河27等优秀主栽品种。为该区大豆产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2.
黑河47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3.
垦丰20号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育成的中早熟大豆品种,2008年通过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积温带栽培。通过对垦丰20号在勃利县的试验示范与分析,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特性,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0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株高、底荚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大豆品种底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变异幅度较大,株高、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各积温带的品种性状变异幅度存在很大差异,第四积温带的大豆品种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组群,第Ⅲ组的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优于其他组群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黑龙江省和国家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出口基地.这一地区过去大面积种植的黑河9号等品种,因熟期比较适宜,丰产性较好,抗逆性较强,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栽培水平的提高,这些品种已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加之这些品种种植年限过长,混杂退化严重,生产上已被淘汰.针对生产中的问题,我所1991年冬在海南基地以黑交88-1156为母本、以北交87-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有性杂交和定向选择,育成了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栽培的大豆新品种黑河27,代替了生产中原有的黑河9号等品种.2002年3月6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尔后相继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北部、吉林、辽宁、新疆等地迅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黑河43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大豆一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4年和2005年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8 kg·hm-2和2 596.9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8均增产8.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11.2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0.5%;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1.84%和18.98%;中抗灰斑病.2007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推广应用,并可用于南部迟播救灾.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01-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推广应用现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选育数量最多的单位,品种类型全面、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都有适应品种,且品种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科研水平高、科研人员能力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大豆育种单位。同时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工作提出加强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引进,加强高油、高蛋白和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加强大豆抗性育种和加强特用大豆育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01~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推广应用现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选育数量最多的单位,品种类型全面、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都有适应品种,且品种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科研水平高、科研人员能力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大豆育种单位。同时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工作提出加强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引进,加强高油、高蛋白和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加强大豆抗性育种和加强特用大豆育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丰55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表现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在生产上创造了大面积高产典型。2008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0.
1目的和意义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潘琦等,2005)。适宜大型农业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但生产上存在品种老化,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商品率低等问题。选育高产大豆品种,是大豆研究的主攻方向和主要育种目标。有关专家指出:在土壤肥沃,雨量较多或肥水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