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农业是要调上去的。我省农业内部的蚕桑生产,也要在调整中有个很大的发展。要使蚕桑生产在农业调整中稳步增长,主要靠政策,靠科学。依靠政策的力量,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科学的先进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和生产责任制,基本上是属于政策范畴的问题。要发挥政策的力量,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围绕加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切实搞好经营管理工作。中央(1980)25号文件明确指出,改善经营管理,贯彻按  相似文献   

2.
<正> 贯彻中央(80)75号文件以后,全省农村各地推广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调动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摸索加强和完善蚕桑生产责任制的经验,改善蚕桑生产的经营管理,加快发展步伐,为“四化”建设服务,最近我们到蚕桑生产经营体制形式比较多的泗阳县进行了调查访问。  相似文献   

3.
推行两大机制促进蚕农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桑是淳安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淳安农业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本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一直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1996年4月在浙江省率先进行蚕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  相似文献   

4.
<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出现了一次飞跃.近年来,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又创造了农业产业化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实践证明,它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走上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蚕桑生产也不例外,就目前蚕桑生产现状,推进蚕桑产业化经营显得尤为必要.它是保护蚕农利益,稳定生产基础,振兴蚕桑事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变化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近2年陕西省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变化调查情况看,一是养蚕劳动力结构呈数量缺乏、男性化、老龄化、素质下降的趋势;二是蚕桑生产经营观念由过去的农村多种经营转变为规模产业化经营;三是在政府退出农村技术服务体系后,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功能要社会化。针对蚕桑生产基本要素发生的变化,提出要将实施蚕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作为应对生产基本要素变化的思路和对策,重建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开发蚕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等支撑体系;要重点解决蚕桑生产主流方向、生产规模效益、蚕病危害与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后,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成为全省农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形式,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开创了农村新局面.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农村经济活跃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出现了蓬勃向上方兴未艾的大好形势.随着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向纵深发展,我省蚕桑生产也推行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蚕农和蚕桑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创了蚕茧生产连续增产的新局面,桑田年年扩大,蚕茧年年上升  相似文献   

7.
李学超 《四川蚕业》2001,29(3):26-27
<正>当今正值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产已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我县是省列蚕桑基地县,为抓住国际丝绸市场复苏和我国即“入世”的机遇,把蚕桑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突破口,重抓蚕桑基地建设,以科技为动力,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这是挑战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从蚕桑生产的近况看,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目前  相似文献   

8.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蚕桑产业是永川区农村传统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蚕桑产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蚕区不断萎缩,生产规模徘徊不前,传统的生产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加之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蚕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途径,使蚕桑生产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单纯地注重数量扩张,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蚕桑生产效益的提高转变;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蚕桑产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转变。1永川蚕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蚕桑业是我区农村经济传统骨干产业,永川是重庆市主要的茧丝绸生产、加工和贸易基地。全区现有桑园2 667hm2,其中投产桑园占3/8,退耕还林闲置桑园占5/8。有养蚕农户7 000余户,年养蚕3万张,产茧900t,蚕桑产值1 200万元。...  相似文献   

9.
蚕桑作为一项传统农业,一直在海盐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蚕桑生产在农业经济中的比较效益在下降。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蚕桑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蚕桑生产必须从以前的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才能在农业产业中占有一席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蚕桑生产工作会.尽管市委市府按照贸工农一体化、茧丝绸一条龙的原则,调整理顺了体制关系,组建了重庆市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蚕桑生产从农口拉出来了,但是由于蚕桑生产直接牵涉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它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市政府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及农口有关部门,积极认真地抓好蚕桑生产,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我们责无旁贷.茧丝绸的发展,基础是蚕桑,如果蚕桑生产这个基础打得不牢,基础削弱了,就会直接影响到丝绸的生产,就会导致相当—部  相似文献   

11.
<正>蚕桑业是泗洪县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曾为泗洪地方经济、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和致富农民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蚕桑生产布局得到优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栽桑、养蚕在部分地区已具一定规模,成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特色产业。目前,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对蚕桑产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抓住蚕桑生产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提高森林覆盖率等优点,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将  相似文献   

12.
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蚕桑生产是桐乡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长期以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内,蚕桑产量曾位居全国首位;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明显,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蚕桑比重逐年下降,2015全市有年报桑园面积78160 m2,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不到6万户,全年饲养蚕种量18.06万张,年蚕茧生产量0.95万t。  相似文献   

14.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蚕桑生产和农业生产一样由队营为主转变为户营为主,这是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根本性变革,从而调动了千家万户养蚕的积极性,扭转了蚕桑生产徘徊下降的局面,保持了稳  相似文献   

15.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6.
是丰  周成伟 《江苏蚕业》2003,25(4):37-38
<正> 蚕桑生产是我省农村一项传统的骨干副业,长期以来为我省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加入WTO,对蚕桑生产来说无疑又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业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其竞争的实质是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因此蚕桑行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首先要提高蚕茧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央(1980)75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广大蚕区加强了蚕桑生产的经营管理,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适合不同情况的多种形式,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也难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总结这一时期的丰富经验,研究新出现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迫切的意义。蚕桑生产的经营管理,包括广泛内容,涉及许多方面,本文仅就社队集体蚕桑生产的经营体制、劳动组织、计酬办法等主要方面,试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种桑养蚕在杭嘉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历来是主要的传统农业,养蚕收入历来是杭嘉湖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产业——蚕桑生产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农业生产资料、人工工资等生产成本的提高,蚕茧收购价格的不稳、蚕桑比较效益的下降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等问题更是稳定杭嘉湖地区蚕桑生产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蚕桑生产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蚕桑大户(年饲养普通蚕种8张以上)的生产稳定与否,对于稳定杭嘉湖地区的蚕桑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俊荣 《江苏蚕业》2005,27(2):47-48
<正>蚕桑生产是扬州农村经济的一项传统产业。近几年业,在市场经济中,一家一户的蚕农经不起市场风浪的颠簸,出现了大面积的砍桑改种,目前全市桑园面积只剩下不足8万亩。扬州的蚕桑生产要想走出低谷,进入稳步发展的健康之路,就应当因地制宜地发展蚕桑生产的区域经济,在一个地区将蚕桑生产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同时要把蚕户逐步发展成具有适度规模的家庭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20.
李学超 《蚕学通讯》2001,21(1):22-23
当今我们正处在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生产已有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我县是省列蚕桑基地县 ,为抓住国际丝绸市场复苏和我国即将“入世”的机遇 ,把蚕桑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 ,很抓蚕桑基地建设 ,以科技为动力 ,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这是挑战传统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从蚕桑生产的近况看 ,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是目前桑树的生长问题 ,更值得探讨。为此笔者仅就桑树生长现状与提高产叶量的途径及措施 ,谈个人意见供各级领导参考并与同行磋商。1 桑树生长现状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