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为掌握极端气温对物候的影响,提升精细化气象服务能力,利用湘西北2000—2018年气候资料和同期青蛙、家燕以及桃树、梓树、核桃树物候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显著性检验等方法研究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对物候的影响,分析极端气温与物候现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湘西北极端最高气温在空间上呈中部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趋势,极端最低气温的地域差值分布不明显,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在年际变化趋势上均不明显。湘西北动物各个物候期受极端最高气温影响明显,始鸣(见)期和绝鸣(见)期既有提前,又有推迟,始鸣(见)期以呈提前趋势为主,绝鸣(见)期以呈推迟趋势为主;动物物候期与其发生时和发生前1~4个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关较显著。植物物候与极端最高气温的相关性较显著,与极端最低气温的相关性不太明显;植物叶芽开放、展叶、开花、落叶末期与极端最高气温以负相关为主。可见极端最高气温是影响湘西北动、植物的关键气象因子,动物活动期、植物的开花对极端最高气温均较敏感。  相似文献   

2.
桂林动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桂林气候(1951—2008年)和3种动物物候(1983—2008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动物物候期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桂林市动物各个物候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始鸣(见)期和绝鸣(见)期既有提前,又有推迟,始鸣(见)期以呈提前趋势为主,绝鸣(见)期以呈推迟趋势为主;始绝鸣(见)间隔日数,3种动物均一致延长。桂林市动物物候期与其发生时和发生前1~5个月的气候因子相关较显著。动物物候期变化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最敏感,而对日照的反映不敏感,即动物物候期的变化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祺  车少静  韩军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19-18323
基于河北省气候和物候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961~2006年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46a中河北省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略有下降,日照时数显著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物候期的变化明显,木本、草本植物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呈推迟趋势,生长季呈延长趋势;土壤表面始冻期推迟,解冻期提前,封冻期缩短。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金华气象局2011—202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梨树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计算翠冠梨主要物候期生长量和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花期生物学零度,并通过有效积温的方法对梨树始花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翠冠梨抽梢始于3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始于4月下旬,其膨大速度与水分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与累积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果实膨大期的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花期的平均气温是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因子,其中折光糖度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和花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始花期大约出现在3月下旬,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在76.58~83.76 ℃·d,建立相应模型对2018、2019和2020年金华翠冠梨的始花期进行预报,准确度较高,可以为金华梨树始花期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城市典型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以临汾合欢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气温、积温等气候因子对临汾合欢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临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3—2021年上升了2.9℃;年降水量存在6年和15年2个周期。临汾合欢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生长季延长。气温和积温对合欢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对果实成熟期表现为显著相关。叶变色始期、落叶末期对气象条件反应不敏感,主要受果实成熟期的出现日期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9~2010年小麦生产周期气温总体上低于历年平均,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历年平均持平。气候异常导致越冬始期提前,冬前主茎少生1片叶,抽穗、成熟期推迟,穗部轻微冻害,赤霉病偏重发生,产量与上年持平。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我国刺槐、紫丁香始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探讨了1963—1988年间北京地区刺槐、紫丁香始花期对气温、日照及降水变化的响应以及我国不同地区这两种树木始花期与不同时段气温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临近始花期,气温对始花期早晚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次之,降水量最弱.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加,始花期提前;而降水量增加,始花期推迟.气温对始花期产生影响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春季及冬末,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始花前2~8旬,即从2月上旬到始花日期之间的时段.春季气温越高,始花期越早,而上年夏、秋、冬季的气温对始花期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地区,春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对始花期均有影响,一般而言,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强,而最低气温的影响最弱,这3种气温的升高使始花期均有提前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山西苹果主产地苹果产量与其不同物候期气候因子的关系,探求山西苹果产量的关键气候影响因子,为山西苹果种植防灾增产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1981~2013年山西苹果不同物候期(芽期、花期、初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与苹果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确定不同物候期影响苹果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并使用GM(1,1)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相结合预测2016~2018年苹果产量.[结果]山西苹果产量对物候期气候因子的敏感度为0.7318~0.8575.芽期、花期、初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与苹果产量关联度最高的气候因子分别为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按地区研究山西苹果产量与不同物候期气候因子的关系发现,对临猗苹果产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为芽期平均气温,吉县为芽期最高气温,芮城为花期平均气温,万荣和祁县为初果期最低气温.预测2016~2018年山西苹果产量仍会稳步增长.[结论]芽期、花期和初果期的温度类因子是山西地区苹果产量的主要气候影响因素,山西苹果种植要重点预防芽期、初果期低温及成熟期高温多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孪井滩气象站2011~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同时段春玉米的发育期、产量结构分析数据,分析春玉米每个发育期的早晚、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最高(低)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对孪井滩地区春玉米的产量结构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春玉米的果穗粗与开花期的相关性,乳熟期茎粗与出苗期日照时数、吐丝期、5月极端最高气温、3月极端最低气温的相关性,乳熟期果穗长与出苗期的相关性,百粒重与上一年度12月平均气温和12月平均最低气温的相关性,理论产量与乳熟期日照时数、成熟期日照时数、抽雄期日照时数、8月极端最高气温、三叶期降水量、七叶期的降水量的相关性较显著,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气候因子对戴云山木本优势科植物花果期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繁殖物候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是植物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木本优势科植物花果期物候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戴云山分布的木本优势科植物全年均有开花结果的现象,其中樟科、壳斗科、桑科、大戟科开花峰期为4-5月,与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等月平均气候因子相关性较低;樟科、桑科、大戟科、山茶科植物结果峰期为7-8月,与月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等月平均气候因子相关性较低。因此,气候因子对戴云山分布的木本优势科植物花果期物候有一定影响,以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了解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殖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分布于西藏林芝地区的大花黄牡丹为研究对象,通过2012要2013 年连续两年对其萌芽期、展叶期、 开花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3 月上旬(或中旬)鳞芽开始萌动,植株进入生长期;(2)3 月底(或4 月 初)花芽开始膨大,5 月上旬(或中旬)始花,5 月中(或下旬)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3)6 月中旬、下旬 至9 月中旬为果实成熟盛期,之后果实开始脱落。两年的观测发现,年际间物候期存在一定差异。各物候期与温度指 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萌动前的候平均气温在4.1益时可视为萌动期开始的温度指标;候平均气温在10益时进入开花 期,花期逸5益的有效积温不低于325益,开花期前的累计日照时数不少于470 h;幼果出现期的平均气温在15益以 上,果实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在17益以上,果实脱落期日平均气温为13益;11 月日平均温度低于6益时,大花黄牡丹进 入休眠期。  相似文献   

12.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与气象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81~1992年问扩推的5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与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5~9月),平均温度在18.8~20.5℃,降水量在370~740mm,日照时数在1050~1343范围内,5个品种的产量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和降水量相关很小。百株穗数和温度,穗粒数、百粒重和日照时效也多为正相关。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气象因素进行选择,发现温度对中熟种产量影响最大,平均温度每增高1℃产量将减少0.53~0.83公斤/100米~2;日照时数对晚熟品种作用较大,每增加1小时日照,产量将增加0.05公斤/100米~2。在分析以玉米抽丝期为界的前后两段气象因素与产量的关系时发现,各因素在后期的影响往往大于前期。  相似文献   

13.
云南保山烟区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描述统计、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保山烟区主要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保山烟区气候条件适宜,气候特点有利于优质烤烟的种植;②光、温和水气象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气温>降雨量>日照;气象因子对蛋白质、钾氯比、还原糖和总氮影响较大,其中7月的气象因子对化学成分含量影响最大;③烟叶蛋白质与5~7月气温、9月日照时数和7~8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与5月降雨量和5~9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与5月气温、9月日照时数和7~8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钾氯比与8~9月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7月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气温、降雨量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分别为: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总氮>还原糖>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李晶晶  刘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97-4498
利用2001~2010年潍坊几种木本植物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木本植物物候期变化对气温、降水、日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年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说明潍坊气候逐渐变暖,年降水量年变化较大,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年累计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在各种气候因子相关分析中,气温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时数次之,降水量最弱。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金州气象站1993年和2008年大樱桃物候期的4~5月气温、降水、日照资料,对金州区大樱桃减产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樱桃花期4月下旬遇低温、倒春寒,导致了大樱桃开花期严重的落花,是金州大樱桃大面积减产的主要原因;花期连阴雨天、光照不足是大樱桃减产的重要因素;花期传粉受阻,致使授粉授精不良,造成樱桃大量萎缩脱落,也是导致大樱桃大面积减产的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选地建园,选用耐低温品种和配置授粉树,重视整形修剪,营造防护林,低温前灌水与花期放蜂,适时根外追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奉贤区气象站1960—2015年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奉贤区近56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a奉贤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5.3h,异常年份9a,月日照时数呈现“一高峰两低谷”的规律,年、季度日照时数气候变化趋势呈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四季占年日照时数的比例值除春季外均呈现下降趋势,且21世纪以来各季占年日照时数均近1/4,如2011年、2014年、2015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日照处于资源丰富、年际变化比较平稳的状态,尤其是1月、10月、11月日照时数变化较为稳定,但8月是日照资源丰富但变化幅度大的月份。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关系,年降水日数每增加1d,年日照时数减少7.4h,且当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1800h、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2000h。  相似文献   

17.
王二虎  孙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36-8638,8690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2000~2010年开封市西瓜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开封市西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按照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7月份平均温度4月份降水4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平均温度5月份降水6月份光照5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降水4月份光照5月份光照7月份光照7月份降水。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开封市西瓜产量与温度条件的关联度最大,由于开封西瓜播种期间,温度仍然不稳定,容易受冷空气的影响,不利于出苗和生长。因此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对提高西瓜产量十分重要。西瓜出苗后应特别注意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开封西瓜进入伸蔓开花期后,应注意降水和光照对西瓜的影响,开封5月份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如果降水偏少,应注意及时合理灌溉。西瓜果实成熟期,正值开封的雨季,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连阴雨天气对西瓜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开封西瓜生长期间需充足的日照时数和较强的光照强度,若光照不足,会对西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西瓜栽培管理上应该注意对植株及时整枝打杈,减少枝叶重叠,改善瓜田光照条件,以利于西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80—2009年潮州市农业气象站、气象观测站的资料,采用距平百分率、累积距平、滑动t统计值等对近30 a潮州市早稻单产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州市早稻单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高,2000年以后单产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突变检验表明:早稻单产在1992年出现了突变,从增加向减少的趋势转变;早稻单产的减少与抽穗成熟期(6—7月)降水量的增加关系密切,特别是1992年以后,单产向减少转变与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增幅的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早稻单产影响因子的分析表明,早稻空壳率与早稻单产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新乡市春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乡市1971—2014 年8 个气象站点3—5 月逐日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 检验法,结合GIS 技术,探讨和分析新乡市春季气候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新乡市春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0.035℃/a,并且在1998 年发生显著增温突变,北部地区增温幅度高于南部地区;春季降水呈现微弱增多趋势,平均增幅为0.220 mm/a,变化不明显且年际间波动性较大,降水增幅整体上呈“北多南少”趋势;春季日照时数以平均1.216 h/a 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并且在1984 年发生显著递减突变,北部地区日照时数的减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全球变暖已造成本地区气候变异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聊城市估算和科学分析作物需水量提供依据,选取1961—2015年聊城市8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该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日值为3.04mm,年内极大值呈下降趋势,极小值呈上升趋势;月值1月最小(30.88 mm),6月最大(164.48 mm);春、夏、秋、冬各季值分别为332 mm、435 mm、237 mm和102mm;年值为1108mm;不同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下降趋势。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日气象因子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中与最高气温的典型相关系数最高,达0.841 3。不同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