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充分挖掘虾池本身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养虾模式,科学开发利用虾池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虾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9年,我们在辽宁省杨树房近海养殖开发公司进行150亩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为了证明混养优越性,同时进行150亩单养对虾对比试验,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养虾面临病害严重,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用三疣梭子蟹亲蟹人地直接繁育与对虾进行混养可收到满意效果,央子镇养虾场采用此法混养水面33亩,收获规格160s/只的梭子蟹25公斤/亩,体长13厘米对虾27公斤/亩,亩创利润1870元,比单养对虾亩增收近千元。用亲蟹入池直接繁育与对虾混养,能省略育苗室育苗环节,降低成本,、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只要将拖卵亲蟹适时放入虾池自繁自育就可收到良好效果。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亲蟹入池直接繁育与对虾混养的主要做法,仅供生产者参考。一、虾池清淤、消毒和肥水按对虾养殖操作规程进行。在虾病…  相似文献   

3.
漳浦县水产养殖公司前亭对虾场青年养虾能手陈惠坤,1986年和本场另一名职工合股继续承包该场3口虾池共12亩面积再次进行高产养殖试验获得成功。这一年,12亩虾池共收虾7千斤,平均亩产583斤,比1985年提高60斤。其中1号池面积2.5亩,收虾2千斤,亩产8百斤,比当地产量多4倍多,创闽南养殖对虾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大规模斑节对虾养殖自90年代初开始,随着养殖面积的急速扩展,沿海海域养殖污染日趋严重,南美白对虾的桃拉病毒(Taura,临床表现为肝胰脏病变、虾体变红)、白斑病毒(MBV)以及细菌性感染又开始肆虐。针对这种局面,我所经长期研究摸索,在改善水环境和治疗对虾病毒方面做了一些试验,现报告如下:一、试验条件三口虾池,其中1号池20亩,2号池24亩,3号池22亩。试验池为1、2号池,共44亩,3号池为蓄水池。三口虾池平均水深1.3~1.4米,土坡、边坡多有黄土裸露,泥沙底质。养殖过程中,试验池水pH值始终控…  相似文献   

5.
钟焕荣  赵昂 《水利渔业》1998,(5):36-36,46
养虾业是福建省水利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自1992年以来,由于虾病泛滥,养虾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常规的单一种类高密度养殖模式已难成功。为了探索养虾新路,我们于1995~1997年在长乐市十八孔闸1号虾池进行了日本对虾、锯缘青蟹和鲻混养试验。1虾池自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原有的大面积旧虾池 (一般 40亩左右 )仍然摆脱不了虾病的困扰,产量、效益较低。随着海水养殖结构的调整, 2000年我们进行了二龄河豚鱼与中国对虾混养试验。两个旧虾池共 73亩,总产河豚鱼 4675公斤,产中国对虾 1150公斤,平均亩产量为 79.79公斤。其中,河豚鱼亩产 64.04公斤,对虾亩产 15.75公斤。河豚鱼成活率达 97%,养成规格平均尾重 725克。尽管 2000年河豚鱼出口价格暴跌,亩纯利仍达到 1620.9元,比单养对虾的对照池增收 2.7倍,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概况   池塘为宁车沽乡虾…  相似文献   

7.
乐亭县翔云岛林场虾场,1984年获得对虾养殖丰收,全场73.88亩精养池,共产对虾30,375斤,平均亩产411斤。对虾平均体长11.31厘米。其中一个4号池,养殖面积为2.88亩,共产对虾2094斤,平均亩产727.1斤,平均体长11.25厘米,创全县养虾单产的最高记录,现将该池养虾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一、养殖方法 (1)虾池条件:该虾池原为三个精养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近16万亩。多年来,由于对虾池肥水的利用和处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富营养虾池肥水排入近海海域,使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局部赤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近岸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2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利用对虾池肥水养殖贝类的研究”项目。我们根据贝类的摄食习性,采用虾贝混养、排水河养贝及低洼荒滩围塘蓄水养贝三级贝类过滤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所谓三级贝类过滤法:贝类在虾贝混养池中滤掉部分浮游生物(称初级过滤);混养池的肥水排入排水河,在排水河内养殖贝类,贝类进一步滤食掉浮游生物(称二级过滤);排水河的水进入围塘养贝池,围塘里养殖的贝类再进一步滤食掉部分浮游生物(称三级过滤)。通过混养池、排水河、围塘养殖的贝类  相似文献   

9.
<正>1基本情况沧州临港海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了"对虾健康养殖与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项目,项目开展了多种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的试验,对虾与贝类混养就是其中之一。试验模式以养虾为主,套养贝类,同时套养少量鱼、蟹调控生态环境。试验规模:共计2个池塘,总面积1.2hm2,其中1号池0.67hm2,2号池0.53hm2。试验模式:1号池日本对虾混养縊蛏、毛蚶,搭配梭子蟹和少量美国红鱼;2号池中国对虾混  相似文献   

10.
由于至今未找到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挖掘虾池潜力,近年来,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其效果较单一进行对虾养殖要好.并在实践中发现,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12,(12):47-48
今年以来,汕尾市甲东、金厢、大湖、捷胜镇等地利用沿海荒沙滩、沙坡地新建高位池养虾面积1300多亩,对虾养殖的热情继续高涨。采用高位池高密度精养对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一部分虾池搭建了防冷冻大棚养殖等方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现全市对虾精养殖面积已达到8万多亩,1-10月份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2002年3月到2005年5月,从对虾病害综合防治入手,结合本市中低盐度(4~15)虾池的特点,进行了斑节对虾与锯缘青蟹混养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混养技术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混养池条件一般对虾养殖池塘均可用于混养,面积5~20亩之间为宜,平均水深1.2米以上,底  相似文献   

13.
泥蚶、河豚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至今未找到有效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近年来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其效果较单一对虾养殖要好。在实践中,发现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豚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其优势表现在:一是通过贝、鱼、虾混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使贝、鱼生长速度快,使虾不得病或晚得病;二是充分利用有效水体,饵料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一养殖。利用虾池进行三个品种的混养,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为虾池的多品种养殖创出一条新路。具体技术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苏北沿海传统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以对虾为主的单茬单养方式,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资源,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南通市利用614亩水面进行以缢蛏为主的鱼、虾、贝多茬混养生产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李云波  李万年 《河北渔业》2001,(6):31-31,29
<正> 天津市汉沽区蔡家堡乡土桥村养虾专业户李万年和同村的八位虾农在2001年4月共同承包了9个虾池养殖中国对虾。在其中的5号池使用了美地那养殖水活化剂(1号液)、调理剂(2号液),与其它按常规管理的8个池对比,不仅减少了投资,而且大大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试验条件 9个池中的3号池、6号池与使用美地那的5号池大小相同,单池面积均为0.17hm~2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至今未找到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 ,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挖掘虾池潜力 ,近年来 ,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 ,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 ,其效果较单一进行对虾养殖要好。并在实践中发现 ,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其优势表现在 :一是通过贝、鱼、虾混养 ,可使水质得到改良 ,使贝、鱼生长速度快 ,使虾不得病或晚得病 ;二是充分利用有效水体 ,饵料利用率高 ,周期内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一养殖。利用虾池进行三个品种的混养 ,可达到…  相似文献   

17.
养虾池底播魁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养虾池混养魁蚶的底质选择、播苗密度、苗种规格、池水调近和魁蚶在虾池中越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270亩混养试验池,平均亩产对虾106.3kg,魁蚶124.1kg,混养比单养平均亩增效益1438.4元,总增效益38.84万元。技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17、2018年连续2年利用7口0.4 hm~2(6亩)对虾养殖池在淡水条件下进行了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试验结果:鲻鱼放养规格48~80 g/尾,放养密度为75~225尾/hm~2,收获鲻鱼规格为420~520 g/尾。2017年,南美白对虾单养池(对照池)产量为6 090 kg/hm~2,6口鱼虾混养池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40~1 590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012.5 kg/hm~2;2018年对虾单养池产量5 790 kg/hm~2,6口混养池南美白对虾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795~1 515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170 kg/hm~2。2017年6口鱼虾混养池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0 100~64 50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65 145元/hm~2;2018年6口鱼虾混养池的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28 500~55 95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40 365元/hm~2。池塘水质方面,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混养在对虾池中,对于改善池塘水质,增加养殖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虾贝混养技术就是通过对虾与花蛤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利用花蛤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防止虾池有机污染。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养殖模式。以2014年诏安县某家庭渔场承担实施的"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为示范简要介绍如下。一、虾池条件1.池塘面积30亩,两端  相似文献   

20.
2002年,辽宁省普兰店市开发养虾池混养海蜇12000亩,其中皮口镇养殖面积6500亩,总产量350吨,获产值380万元。这种养殖模式的开展,为今后北方地区养虾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养虾业风险,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经验、新出路。一、混养池条件要求混养海蜇的虾池面积宜大不宜小,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保水性能良好,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cm。最好选择有淡水河流注入及岸边有虾场的虾池,水质要求肥沃无污染,海水盐度在20‰~26‰之间,进排水方便,虾池蓄水水位最低要达到1.5m以上。二、放苗前虾池处理虾池经过一个冬季冻晒后,要彻底清除池底及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