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早熟玉米品种冀承单 3号由临夏州农科所从河北省承德地区农科所引进 ,该品种株高 177cm,穗位高5 0 cm ,穗长 13.3cm,穗行数 14 .6行 ,行粒数 34粒 ,千粒重 2 4 5 g,生育期 112 d。该杂交种在 1996 - 1997年早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 80 14 .5 kg/ hm2 ,较对照品种酒单 2号增产 8.5 % ;1998- 2 0 0 1年示范推广平均产量为 8874 .0 kg/ hm2 ,比对照品种酒单 2号增产 10 .1%。该品种具有早熟、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矮秆、耐密植、稳产、生长发育快等特点 ,适宜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地区及省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适宜在海拔 2 2 0 0~ 2 4 0 0 m的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产量水平下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河南省 1988~ 2 0 0 0年早熟组夏玉米区试中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 ,以及对 72 15kg/hm2 以上产量水平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选育 75 2 0kg/hm2 以下玉米杂交种时 ,必须重视千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的选择 ;选育 75 2 0kg/hm2 以上玉米杂交种时 ,应在稳定提高穗粗和穗行数基础上 ,主攻千粒重、穗长和行粒数 ,同时注意生育期和株高要适中 ,把杂交种的各农艺性状协调到最佳程度 ,选育出性状优良的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行距和播量配比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 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15 cm最高,较10,20 cm分别高3.32%和4.45%,3.68%和4.55%,2.13%和8.84%,千粒质量表现为10 cm最高,较15,20 cm分别高4.63%和8.65%;不同播量间,穗数表现为D2(262.5 kg/hm2)和D3(375 kg/hm2)显著高于D1(150 kg/hm2),分别较D1高5.98%和9.28%,穗粒数表现为D1高于D2和D3,分别高4.84%和11.45%,千粒质量表现为D1最高,较D2和D3分别高2.45%和4.82%,产量表现为D1和D2高于D3,分别较D3高3.45%和5.92%;2个因素互作下表现为:穗数以R1D3(10 cm行距、375 kg/hm2播量)为最高,穗粒数以R2D1(15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千粒质量以R1D1(10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产量以R2D1(15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制种产量随着母本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父母本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为3 683.8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制种产量为3 649.4 kg/hm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父母本行比为2∶6、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达4 160.6 kg/hm2。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7粒、1.12 g和62.6%;当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0粒、1.08 g和59.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其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9.6粒、1.24 g和71.6%。[结论]穗粒数是影响制种产量最大的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就能提高制种产量。综合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来看,该试验条件下,以父母本行比为2∶5~2∶6、氮肥施用量为300~450 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登海 1号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育成的玉米杂交种。经 1994~ 2 0 0 0年 7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种植 ,表现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株型紧凑、中大穗、出籽率高、综合性状好等优点。 1998年 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 ,是国家授权保护品种。1 特征特性该品种在山东省夏播生育期 95天左右 ,株高 2 6 0cm左右 ,穗位高 10 0cm左右 ,穗长 2 0cm左右 ,穗粗 5 .5cm左右 ,穗行数 16~ 18行 ,行粒数 35~ 40粒 ,穗粒数 6 0 0~6 5 0粒 ,结实性好 ,千粒重一般为 32 0 g左右 ,出籽率 85…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播种期和施肥量为试验因子,建立了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优选出了聊玉19号单产≥10500kg/hm2的配套栽培技术:种植密度51423株/hm2,播种期6月10日至12日,施N345 5kg/hm2、P2O5169 2kg/hm2、K2O211 6kg/hm2。与之相对应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指标:穗数51476个/hm2,穗粒数586 2粒,千粒重357 8g,容重742 5g/L,穗长20 8cm,穗粗5 1cm,秃顶长0 14cm。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8块不同类型双晚武育粳7号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在各经济性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通过对高产群体经济性状特征分析,得出双晚武运粳7号单产8250kg/hm2以上主要性状95%置信区间为:株高98.6-102.3cm,穗长15.0-15.8cm,密度30.0-33.0万/hm2,有效穗360.0-375.0万/hm2,穗总粒数120.1-129.7粒,结实率77.7%-80.7%,千粒重25.8-26.2g,理论产量9079.5-9769.5kg/hm2.通过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3性状与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当有效穗367.05万/hm2、穗总粒数124.87粒、结实率79.18%时,预测单产为8799.0kg/hm2.  相似文献   

8.
南粳021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焦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超级稻"武粳15"与"扬辐粳8号"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3 d。株高99 cm,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抗倒性强,叶色淡绿,后期转色好,灌浆速度快。一般产量9 000 kg/hm2以上,有效穗320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 g左右。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单产10 174.5 kg/hm2,比对照镇稻14增产4.42%,2年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838.5 kg/hm2,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13.1%。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感穗颈瘟,2014年穗颈瘟鉴定结果为穗颈瘟损失率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5.25。稻米品质优,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和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甘南州农科所进行的青稞新品种 (系 )阿青 4号、北青 4号、北青 6号、91凡 2 1、890 0 3(黄 ) A、91- 84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阿青 4号、北青 4号、91- 84的折合产量分别为 6 0 4 4 .4 4、5 96 6 .6 7、5 816 .6 7kg/ hm2 ,分别较对照品种康青 3号增产 6 .0 4 %、4 .6 8%、2 .0 5 % ;其中北青 4号为中熟品种 ,株高适中 ,综合农艺性状好 ,可在甘南州海拔 2 2 0 0~ 30 0 0 m的高寒阴湿区大面积示范种植 ,阿青 4号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 ,由于植株较矮 ,可在高水肥区单种或间、套种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不同产量水平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近3a(2008-2010年)参加60 000株/hm2密度组区域试验的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期为选育耐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000~7 500kg/hm2较低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穗粗和穗长;在7 500~9 000kg/hm2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出籽率、穗长、千粒重、穗粗和行粒数;在9 000kg/hm2以上高产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穗长、虚尖长、行粒数、穗粗、轴粗,净效应值比较大的有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和轴粗。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的高产(9 000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穗长、穗粗、出籽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