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榆黄蘑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的制备,为榆黄磨的液体发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初选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以及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结果]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00%、蔗糖1.00%、牛肉膏0.15%、蛋白胨0.15%、NaCl0.01%、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50%、蔗糖1.50%、牛肉膏0.10%、蛋白胨0.10%、NaCl0.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结论]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榆黄蘑的深层培养。  相似文献   

2.
按常规栽培榆黄蘑一般是春种夏收。而笔者根据榆黄蘑菌丝体具有耐寒.抗干.耐储等特点,采取秋种、冬或翌年春收的反季节栽培技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榆黄蘑为试验材料,基于最佳熟料袋栽配方进行培养条件的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菌丝生长速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菌丝培养中的接种量、pH、温度和培养料含水量4个不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榆黄蘑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大小为温度>接种量>pH>培养料含水量,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7%、pH 6.5、温度26℃、培养料含水量65%,该培养条件下榆黄蘑菌丝生长速度可达9.99 mm/d。  相似文献   

4.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在自然条件下,榆黄蘑秋季生于北方榆、栎、桦等阔叶树的倒枯木、立木桩上.榆黄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滋补强壮的药用保健价值,不但被国人所喜爱,而且在国际市场较为抢手,生产和经营效益均较一般农产品高得多.榆黄蘑菌丝抗杂菌能力强,适应性广.固体栽培[1]一般需30~50天,而液体培养只需7天左右,可以大大缩短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AA、2,4-DI、BA和L-Glu 4种生长因子在深层发酵中对榆黄菇菌丝体得率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种因子都能使榆黄菇菌丝体得率及胞外多糖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初步确定各种生长因子的最佳作用浓度。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和α—萘乙酸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和α-萘乙酸(NAA)配制成综合马铃薯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激素对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GA在0.5-10μg/mL浓度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5μg/mL处理促进作用最强(P<0.001);NAA也有促进作用,以其5μg/mL处理第6d时促进作用最强(P<0.05);GA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NAA。  相似文献   

7.
野生榆黄蘑主要生长在杂木阔叶混交林的立、例死木上。木屑代料栽培一般要求纯度较高的阔叶木屑,使木屑来源受到限制为此,我们进行了松木屑含量对榆黄蘑产量影响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榆黄蘑又叫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菌盖鲜黄、油亮。榆黄蘑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十分丰富,既具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不但被国人所喜爱,而且在国际市场较为抢手,生产和经营效益均较一般农产品高得多。榆黄蘑菌丝抗杂能力强。适应性广,很适合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引进的榆黄蘑进行栽培实验,得出榆黄蘑是一种可以在海南夏季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其生物转化率达54.4%,是可推广的珍稀食用菌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杨蒙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83-83,86
综述了榆黄蘑的栽培、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榆黄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诱导对药用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紫外线照射羊肚菌、松茸、金针菇菌丝体,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菌丝生长势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对羊肚菌和松茸菌丝体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照射4min处理组的作用最明显,且松茸菌丝体的生长(P<0.05-P<0.001)比羊肝菌(P<0.05-P<0.01)强;紫外线照射对金针菇菌丝体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12.
<正>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形态特征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菌盖喇叭状,光滑,宽2~10厘米,肉质,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偏生,长2~12厘米,粗0.5~1.5厘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外观恰似一朵美丽的鲜花。营养成分榆黄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赖氨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2′半胱氨酸(AEC)对杏鲍菇、金针菇单核菌丝、虎奶菇、榆黄蘑、姬松茸和白色茶树菇6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这6种食用菌丝接种在基础培养基的固体斜面上,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4.7,9.4,18.8,37.5,75,150,300,600和1200mg/L的AEC,第10天测定其菌丝生长速度。结果是AEC对杏鲍菇、金针菇单核丝、虎奶菇、榆黄蘑、姬松茸和白色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58.8mg/L,24.8mg/L,21.7mg/L,159.4mg/L,361.8mg/L和5754.1mg/L,且其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食用菌赖氨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对终产物的敏感性有明显的不同,可为食用菌的高赖氨酸品种先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榆黄蘑又叫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其菌盖鲜黄、油亮、优美喜人.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榆黄蘑子实体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其蛋白质功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蛋白质得率为指标,采用碱提法提取榆黄蘑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在pH值、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蛋白质提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90W、超声时间20min、pH14、料液比1∶25条件下,榆黄蘑子实体中蛋白质得率可达19.80%。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台州地区榆黄蘑袋料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安排、栽培原料与辅料准备、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间歇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榆黄蘑栽培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吉林地区野生紫丁香蘑生物学特性,分别从温度、pH值、碳源、氮源、单色光、无机盐及维生素7个影响因素,对紫丁香蘑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膏,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施加合适的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镁和VB1也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交试验进一步表明菌丝体最佳生长条件为麦芽糖、20℃、pH值6.0、VB1、牛肉膏、硫酸镁、蓝光。  相似文献   

18.
<正>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Sing.)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其色泽艳丽、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质地脆嫩、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是久负盛名的东北土特产。榆黄蘑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属于高营养、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是老年人和减肥健身者的理想食品。榆黄蘑栽培一般采用木屑为主的代料栽培,但是,自2014年4月1日起,龙江森工、黑龙江省大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吉林地区野生紫丁香蘑生物学特性,分别从温度、p H值、碳源、氮源、单色光、无机盐及维生素7个影响因素,对紫丁香蘑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 H值为6.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膏,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施加合适的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镁和VB1也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交试验进一步表明菌丝体最佳生长条件为麦芽糖、20℃、p H值6.0、VB1、牛肉膏、硫酸镁、蓝光。  相似文献   

20.
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不同饱和度脂肪酸及其复配液对大巴山多脂鳞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饱和度脂肪酸及其复配对多脂鳞伞菌丝体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菌丝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菌丝体浓密、淡黄色,轮纹明显;饱和脂肪酸的促进作用最小,菌丝体较浓密,乳白色,轮纹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