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As处理浓度(As5+:0、20、80、140、200、260mg/kg)下,二年生三七绿果期生长特征、根不同部位(主根、须根和剪口)As含量和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随着砷处理浓度的增加降低,砷处理浓度为260mg/kg时,根生物量降低26.47%,总生物量降低23.61%;(2)主根、须根和剪口砷平均含量分别0.38、2.51、0.44mg/kg。三七根不同部位砷含量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3)砷胁迫条件下,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和总有机酸含量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醋酸和琥珀酸含量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砷≥80mg/kg时,根系不再分泌苹果酸和乳酸;(4)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总之,二年生三七的生长、砷含量和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含量受到砷胁迫的影响,As大于140mg/kg处理时,三七的生长受到抑制,As小于200mg/kg处理时,柠檬酸、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As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温对三七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三七的引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在10、15、20℃下处理30 d的3年生三七,以及在种植基地生长正常、长势一致的3年生三七(对照组)的主根、剪口、茎和叶的4种单体皂苷及其总皂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温度下,三七主根中的总皂苷含量差异显著,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对照组含量为最低。三七叶中皂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20℃处理最低。剪口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三七茎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对照组的含量最高。但是,不同处理的三七根部总皂苷含量均高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一定的低温(15~20℃)有利于三七根部的皂苷积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三七不同产地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三七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三七中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部位三七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依次为茎叶(1.77%)花(1.43%)根茎(0.50%)须根(0.34%)主根(0.19%)。[结论]三七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为三七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钾水平对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农艺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钾水平[0、225、450、900、1 350 kg/hm2氧化钾(K2O)]对二年生三七植株的外观形态、生物量、叶片解剖结构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的株高、冠幅、叶面积、茎粗及植株的干重在450 kg/hm2钾水平下最高,但是根冠比、根质比和叶质比差异不显著。须根数在900 kg/hm2处理下最多,主根长、块根长、块根直径和根系体积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450 kg/hm2处理下,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叶片厚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剪口和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450 kg/hm2钾水平下达到最大,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1 350 kg/hm2达到最大。剪口、主根和须根的单株总皂苷含量均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450 kg/hm2的钾水平最有利于二年生三七生长及皂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三年生三七对土壤砷污染的响应特征和机理。通过大田种植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三年生三七在不同质量分数砷处理下的生长状况(形态指标、生物量、光合特征、光合色素)以及三七各部分(茎叶、剪口、主根、须根)砷含量,探讨砷处理对三年生三七生长、光合特征及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质量分数的砷处理(砷质量分数≥140 mg/kg)对三七形态指标、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低质量分数的砷处理(≤80 mg/kg)对三七生长无显著影响。(2)高质量分数砷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了细胞间隙CO_2质量分数(C_i)。(3)三年生三七各部分砷含量随砷处理质量分数升高而增高,砷含量在三七各部分的分布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茎叶。高质量分数的砷处理对三七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保证三七正常生长的土壤砷质量分数为80 mg/kg以下,三七中砷的主要分布部位为地下部分,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三七器官Cu、Cr、Cd、Pb含量特征及转运规律,对三七块根安全性进行人体健康评估.[方法]在三七产区广东南雄、广西靖西、云南文山、云南新拓展片区采集43份三七样品,采用ICP-MS测定三七各器官-茎叶、芦头、块根、筋条和须根的Pb、Cd、Cr、Cu含量.[结果]43份三七样品中,茎叶、芦头和须根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年限人参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自和龙市头道镇大阳沟栽培的5年生、8年生和18年生人参主根部位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栽培年限人参不同部位的皂苷成分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年限人参中皂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各部位皂苷含量均有所提高,且以须根提高的幅度最大,其次为芦头;而主根与侧根中的增加量较少。18年栽培人参的主根中皂苷含量达24.78mg/g,是5年生栽培人参的3倍,是8年生人参的2.55倍。因此,人参的栽培年限是皂苷含量增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清洗方式对三七主根中重金属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三七的科学清洗提供依据。【方法】以打磨处理为对照,分别考察超声清洗时间、不同pH值水溶液及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溶液清洗对三七主根镉(Cd)、砷(As)、铜(Cu)、铅(Pb)的重金属含量,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Rb_1、Re和Rd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主根Cd、As、Cu、Pb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随超声清洗时间的延长和EDTA-2Na浓度升高而增加,随水溶液pH值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相比,不同超声清洗时间、不同pH值水溶液及不同浓度EDTA-2Na清洗方式下重金属去除率分别为14.9%~62.8%、26.0%~54.9%、0.6%~54.4%;三七主根总皂苷损失率则表现为随超声清洗时间延长而增加,随清洗液pH值升高而先减少再增加,随EDTA-2Na浓度升高而无明显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经不同超声时间、不同pH值水溶液及不同浓度EDTA-2Na清洗后总皂苷损失率分别为-21.5%~2.2%、-23.7%~1.6%、-15.4%~-9.8%。【结论】在保障三七药材重金属含量符合标准规定条件下应尽量降低超声清洗时间以减少皂苷损失;使用弱酸性水清洗三七可以保证药材重金属不超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留皂苷成分;使用浓度0.05 mol/L EDTA-2Na溶液清洗三七主根在保证重金属清除效果的同时又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生态因子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主根皂苷组分的影响,明确影响三七皂苷组分的主导因子,采用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决策等分析方法逐层剖析,阐明三七主根皂苷组分含量与生态因子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三七主根三七皂苷R1含量与土壤pH、纬度、7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pH、纬度是其主要决定性因子,7月平均温是其主要限制因子;三七主根人参皂苷Rg1含量主要受1月最低温、7月最高温和纬度的制约,其中以1月最低温影响最大;三七主根人参皂苷Rb1含量主要受大气湿度和主根钙含量的影响,这两者均为其决定性因子;三七主根总皂苷含量主要受1月最低温、纬度、主根钙含量、主根铜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三七主根总皂苷含量以及各皂苷组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较高的1月低温、大气湿度、土壤钙含量,较低的纬度、7月平均温是获得三七主根高皂苷含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大田中增补UV-B胁迫条件下1年生三七植株光合色素、酚类(包括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和总皂苷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1年生三七植株在大田中每天被UV-B辐射1 min,在UV-B灯下的植株被作为圆心,实现叶片的环状取样;叶片光合色素、酚类和总皂苷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随着取样半径的增加,增补UV-B的强度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Chl)a、b、Chl (a+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光合色素(Chl+Car)极显著增加,Chl a/b总酚含量(TPC)极显著下降,但Chl (a+b)/Car变化不显著.总黄酮、总花色苷和总皂苷含量均因UV-B强度的增加而增加.UV-B强度与Chl a/b呈正相关,与Chl a、Chl b、Chl(a+b)、Car和(Chl+Car)含量呈负相关;TPC、总黄酮含量(TFC)、总花色苷含量(TAC)和总皂苷含量(TSC)两两间呈正相关,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UV-B强度与TFC呈显著正相关、与Chl (a+b)/Car呈显著负相关、与TPC、TAC和TSC间呈不显著正相关.[结论]合适剂量的增补UV-B可能是提高三七TSC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年限三七根中皂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伟伟  王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07-1408,1651
[目的]测定不同年限三七根中皂苷的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文山产区的三七主根中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索了不同种植年限样品中皂苷含量的变化情况。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25℃。[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皂苷含量也相对增加,最佳种植的年限为3~4年。[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不同年限三七根中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的提取、分离方法 ,自国产西洋参花蕾中首次分得 8种皂苷 ,经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与标品3种不同展开剂条件下共层析及对水解产物的鉴定 ,确定 8种皂苷分别为人参皂苷 Rb1、 Rb2 、 Rb3、 Rc、 Rd、 Re、 Rg1和P F11;又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花蕾中的 4个单体皂苷、1组皂苷 ,与其它生长部位———根、茎叶、果进行了对比测定 ,找出了各部位在总皂苷组成比例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探索土壤砷污染对三七中单体皂苷R1、Rg1、Rb1含量的影响。通过在盆栽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有机砷和无机砷,经过10个月的种植后,采集三七植株,测定砷含量及单体皂苷。结果表明,土壤砷污染对三七中单体皂苷R1、Rg1、Rb1的含量有较显著影响,且对三七质量的影响有机砷大于无机砷。  相似文献   

14.
赵燕飞  秦枫  江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75-7076
[目的]确定三七茎基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其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三七茎基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并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优选回流法提取三七茎基总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在0.008 3~0.049 6 mg/ml浓度范围内,人参皂苷Rg1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3%(n=4),RSD为3.4%。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乙醇浓度60%,浸泡时间12 h,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提取工艺经济、合理,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肖丹  杨洪岩  吴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18-5421
[目的]检测人参培养须根及内生菌中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生物反应器中人参培养须根及内生菌中10种人参皂苷单体的含量。液相体系为:Waters SymmetryC_18 Synergi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以乙腈为流动相A,超纯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进样量10μ1。[结果]lO种皂苷基本分离,线性关系良好,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较好,平均回收率在95.07%~108.7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对人参培养须根及内生菌中皂苷含量进行多指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腈菌唑(myclobutanil)被认为是防治三七黑斑病和圆斑病等病害应用前景较好的杀菌剂,但其在三七中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研究尚未见报道。为建立三七中腈菌唑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的检测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研究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三七(Panax notoginseng)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喷施前后的皂苷含量变化,并对其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三七样品经丙酮提取,SPE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再由BEH-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分离,以体积比为70∶30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利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块根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的三七中腈菌唑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1~5.0 mg/kg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9%~91.9%,相对标准偏差为5.05%~9.3%,腈菌唑检测极限为0.1μg/kg。在大棚内喷施135 g/hm2的腈菌唑时,在三七及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腈菌唑在三七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77 d、6.70 d、6.63 d和6.03 d,其风险商值为9.5×10-5,远小于1,风险较低,处于安全水平;随着生育期的增加,三七根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不断增加。因此,建议我国腈菌唑在三七中的最大残留量值可暂定为0.2 mg/kg,安全间隔期为35 d。研究结果表明腈菌唑对三七使用安全,为腈菌唑在三七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该研究旨在鉴定三七果实的红色素,并探索果实色素含量与其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三七果实的红色素用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鉴定,三七果实的色素和总皂苷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三七果实的红色源于花色苷和或其花色素。果实花色苷和总皂苷的含量均随果实红色调的减弱而下降。不同红色调果实的花色苷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总皂苷含量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三七果实的红色素属于花色苷,果实花色苷含量与总皂苷含量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豆角的豆荚与种子中的皂苷含量的差异。[方法]以3个品种豆角的豆荚和种子为原材料,经过醇溶、水溶、萃取等工艺制得粗皂苷,采用libermann-burchard反应和泡沫试验对粗提皂苷进行定性检测,以人参皂苷Rg1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测定粗皂苷的吸光度来计算豆角中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豆角豆荚和种子的皂苷含量差异。[结果]对粗皂苷质量和皂苷提取物含量的分析分别表明,不同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粗皂苷溶液的吸光度不同,在0.20~0.25之间。由绘制各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柱形图和方差分析可知,豆角的豆荚与种子中皂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豆荚中的皂苷含量明显高于种子的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产地、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根、茎、叶)中三七总皂苷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产地和生长年限对三七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60 nm。[结果]虽然三七的根、茎、叶中的总皂苷的百分含量不同,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都有一定量的增加。其中根部的总皂苷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为46.5%,并在生长年限为2年时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茎部和叶内的总皂苷含量虽然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如根部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分别为23.9%和33.9%,其中一年生三七的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有较大的波动性;三七根部的总皂苷含量是根、茎、叶3个部位中最高的。[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三七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