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以纯生态杨树林网作对照 ,分析研究了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劣 ,寻找出了适宜酒泉地区营造的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模式 ,对河西走廊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廓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模式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生态杨树林网作对照,分析研究了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劣,寻找出了适宜酒泉地区营造的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模式,对河西走廓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1 .4 沙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模式1.4 .1 模式概述 在荒漠、半荒漠绿洲以及半干旱区沙地农田通过营造防护林网 ,防沙治沙 ,保障农业生产的模式。1.4 .2 模式适宜条件 绿洲及沙地农田。这里因干旱多风 ,易风蚀沙化 ,即使有灌溉条件也难以高产 ,须营造农田林网 ,制止风蚀 ,改善环境 ,保障作物正常生长。1.4 .3 技术思路 绿洲及沙区的农田林网有特殊要求 ,为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要注意不同沙区农田林网的结构、宽度、有效防护距离、树种选择及合理配置。1.4 .4 主要技术措施   ( 1)林网形式 为有效防治风沙 ,一般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林…  相似文献   

4.
孙颖 《防护林科技》2014,(4):114-115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常受风灾危害,因此,营造农田防护林技术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农田防护林在设计上既要遵循防护林建设的一般原则,又要有利于节省农田,根据防护类型和地利条件,农田防护林可行3种设计:"工"字形四通式林网、"V"形多带长廊状农田林网、带刺灌木生态林围栏的防护用材兼用型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网,如果主木一旦被风摧毁,就会产生风害。林网中主木树冠的排列,要求紧密衔接,才能有效地保护农田。因此主木选择也就成为农田防护林的重要问题之一。斗门县白藤湖围垦区农田防护林网是我省的样板林网。被誉为我省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先进典型之一。但笔者对该林网主木的选择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提出一些粗浅意见,供参考。白藤湖林网的营造始于1979年4月,全部以木麻黄为主木,现林木4年半生,树高9.6~11.5米,1983年9月因受9号强台风的破坏,受害率达35.37%。《广东林业科技通讯》1984年第1期刊登了省农田林网协作组“农田林网抗御台风效果观察”一文,文中述及的林木受害情况可归纳如表1。  相似文献   

6.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构成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东省部分林网存在树龄过大、结构不合理、树种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提高林网质量,实现其防护功能和综合效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此,山东省科委于1991年下达《农田林网更新...  相似文献   

7.
农田林网胁地及其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网胁地是制约农田防护林建设的一大难题,了解农田林网胁地的原因及其发生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负面影响,对加快农田林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区在营造农田防护林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就是象赤峰市郊区太平地乡那样的四行一带式的杨树农田林网模式。这种形式的农田林网确实发挥了巨大的防护作用,如太平地乡1966年营造的杨树农田林网,在1981年5月10日至13日一场大风暴中,成功地抗御了连续17次11级以上的大风,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我省平原地区,经过五十年代重点改造沙荒,六十年代有计划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直到七十年代向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发展。防护林占地面积达197.3万亩: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3306.41万亩,占适宜面积的44.58%,其中农田林网实占地面积166.6万亩。但七十年代以来营造的农田防护林面积大,而树种单一,栽植树种多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垦区自然条件较差,主要是风沙大、干旱、盐碱重.过去为保护农业稳产高产,开展了农田林网建设,在营造防护林时,由于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成活率很低,至使林业发展缓慢.近几年,他们总结经验,依靠科技,选择了抗旱抗盐碱能力较强的胡杨作为主栽品种,营造胡杨防护林,使林网化建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垦区农田覆被率达到9.74%,有两个团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生态环境也逐步得以改善.总结近几年来所取得的经验,我们认为营造胡杨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北省仙桃市农田林网的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了仙桃市农田防护林营建的主要类型及面积、防护林的树种组成及林带结构与配置的特点,发现仙桃市农田防护林造林累计面积逐年上升,但是造林类型集中、树种种类比较单一。本文从树种选择、林带结构与配置、林带空间配置与优化及林带成熟龄和更新龄等方面提出了江汉平原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董福 《陕西林业》2001,(5):21-22
渭南平原面积大,黄、谓、洛三河穿境,渠路密布,营造农田防护林有着丰富的渠路资源。因而平原绿化是林业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渭南林业的主战场。近年来,全市已实现林网化的农田面积达562.1万亩,占应建农田林网的82.5%;完成农林间作61.83万亩,占应建面积的50%;完成道路、渠坝、河堤绿化2万余公里,绿化率达80.1%,村庄林木覆盖率达66%,防田林网逐步恢复,平原绿化初级达标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形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区域性平原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至今对农田林网与主害风向方位(即林网与风偏角的关系)关系的认识还不统一,为此,我们于1984年5月至7月在安徽省宿县新河乡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试验示范区,通过野外模型实验和理论推导,对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的透风度,方位与防风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高标准农田林网立体配套的原则 ,并从规划、用苗、栽植和管护等方面着重阐述了大庙镇农田林网建设的技术途径 ,最后对该镇农田防护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景电灌区是紧邻沙漠边缘的灌溉农业区。稳定的农田林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稳产高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灌区农田林网由于成熟采伐、病虫危害和疏于抚育等各种因素正濒临支离破碎的边缘,更新改造必要而迫切。总结了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的实用技术,对于相近地区的林网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我国平原绿化已发展到以农田林网化为主体的带、网、片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的新阶段,但观测研究方法一些单位仍沿用过去研究单条防护林带的方法,这样研究的结果就不能代表林网的总体效益。另外,在采用对比法研究林网内农田产量时,对照点的选择亦存在一些问题。下边根据我们几年来观测的实践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报道,提出研究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测算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苏北沿海是我省重要的棉粮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棉花高产地区。这样地方有没有必要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实行农田林网化,以及应该如何实行农田林网化? 文化大革命前我所曾经和南京林学院等单位协作,对该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过观测研究。为了继续推动该地区农田防护林网的营造,并探讨苏北沿海农田林网的规划设计方案,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于1978年8~9月和1979年8~10月分别在东台县五七公社、射阳县黄尖公社进行了观测和调查。现将获得的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及林带情况 (一)研究项目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华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一个平原绿化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一些营造较早的农田林网,已经发挥了明显的防护效益。 为了积累我省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资料,我们在今年五月份对铜山县耿集公社的农田林网进行了防护效益观测。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取得了一些资料,现初步整理如下。 (一)农田林网可以降低风速 由于防护林带的机械阻力和树木枝叶的摩擦和分散作用,通过农田林网的气流,不仅流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动能量也被削弱,从而降低了风速,改变了害风的性质。我们对林网内外距地面一米高处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20.
黄泛沙地小网格林网对小麦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津县黄泛沙地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选农田防护林网背风面距林带不同距离处小麦产量指标等的测定,研究了农田林网的增产效益。研究表明,农田防护林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各个林网内小麦的平均籽粒产量和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麦田,300m×4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最大,260m×3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次之,130m×3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最小。通过对夏津县黄泛沙地农田防护林网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明确农田防护林在黄泛沙地起到防风固沙兼顾生产效益的防护作用,为黄泛沙地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