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向初学养蜂者介绍3种捕捉分蜂群的方法,仅供参考. 蜂群出现分蜂有预兆:其一,箱内蜂王往往在分蜂前发出"咯咯"的叫声,惹人注意;其二,工蜂在箱门口结团,不积极采食,甚至不去采食.此时,养蜂者都要及时检查,采取相应措施,将分蜂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2.
分蜂是蜂群繁殖的自然形态,大多数西方养蜂者认为分蜂是蜂群管理的失败.历史上分蜂是养蜂的组成部分,蜂群分蜂是必要的,但新分群飞逃,对养蜂人来说是一种损失.面对这些问题,古代养蜂者想出了许多控制分蜂的方法.现在控制分蜂已被视为蜂群管理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李志勇  王进 《蜜蜂杂志》2007,27(9):26-27
浆蜂是经人工选育出来的新地方蜂种之一,因王浆特别高产,别的蜂种无法与之相比而得到养蜂界的共同认可,我国各地现在都在推广和引用浆蜂蜂种.国外养蜂者也肯定了该蜂种的王浆高产性能,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蜂场也向我们引去了浆蜂种王.我们定名的"浆蜂"这一名称得到了养蜂界的普遍承认,养蜂杂志和蜂业文章中都已习惯使用"浆蜂"名称.浆蜂的成功选育对蜜蜂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燕海平 《中国蜂业》2023,(10):18-19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蜂王和一部分蜜蜂飞离蜂群,另建蜂巢组成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即将羽化的新蜂王,一群分为两群,这就是蜂群的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的本能,蜜蜂靠分蜂来实现蜂群数量的增加,有效补偿由于病害、敌害、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蜂群损失。但自然分蜂会给蜂群繁殖和养蜂生产带来损失,在养蜂生产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一、自然分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针对养蜂生产中"分蜂热"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环境影响、蜜蜂种质特性及蜜蜂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养蜂是"一年之际在于秋",说的是秋繁为来年养蜂生产奠定基础.这一道理许多蜂农都知道,但真正搞好秋繁,如何培育出健壮的适龄越冬蜂却很难.经多年实践,要培育出健壮的适龄蜂须做到.  相似文献   

7.
翻开所有的养蜂科技书刊,几乎都强调强群分蜂、强群取蜜、强群越冬、长年饲养强群、及时合并弱群等饲养管理技术.笔者在养蜂实践中观察,强群并不是"十全十美",在某些时候对养蜂生产是不利的,主要归纳有以下2点. 1 强群在流蜜期常有分蜂情绪,导致蜂蜜减产 从理论上来讲,群势越强,产量越高,可我在实践中发现并非如此.有些强群按产量来计不比中等群高,甚至不如中等群.其主要原因就是强群产生"分蜂热",导致产量锐减.笔者蜂场在2010年曾做一试验:按照某养蜂书介绍采用主副群饲养法,到了山乌桕流蜜初期,将主群两旁的副群移走,使主群成为一个采蜜强群.该群群势有中标框11框,巢门外到了夜晚形成一块"蜂帘",蜜蜂扇风之声昼夜不息.不到3天,该群出现分蜂,但并未结团,在蜂场周围飞行一段时间后,又陆续回到箱中.我提脾检查,没有发现王台.后来,我查阅了龚凫羌、宁守容二位先生合著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2版)才知,这就是"假分蜂".其实,该群蜂王是当年新王,为了降温通风,还把活动巢门全部打开,箱盖留缝,可是还是产生了分蜂情绪,过了几天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分蜂了(取蜜之后发生的),分蜂团也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8.
蜂友情     
俞婵倩 《蜜蜂杂志》2007,27(6):41-41
自1998年第10期<蜜蜂杂志>刊登了我"养蜂的路为何这样坎坷--一位蜂嫂的泣诉"一文至今已近10年了.这10年的养蜂路,我走得比较辛苦,在生活上虽然还是遭受了一些细小的挫折,但在养蜂事业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这当然归功于<蜜蜂杂志>和许许多多蜂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蒙济川先生是广西桂林市人。1933年开始养蜂,是广西倡导饲养蜜蜂最早的首位人士。他的蜂种是由湖南的邵阳购买来的。和他同时养蜂的还有"三管养蜂合作社",其蜂种与他在同一个地区购买。但是广西的蜂种主要来源于广东,而不是湖南。那时因为刚开始养蜂,蜂种极为匮乏,蒙先生便专门从事分蜂售种,购买蜂种的人要提前预约或  相似文献   

10.
<正>胡承箕先生是湖北省鄂城县人。是该县第一位倡导新法饲养意蜂的人士。1932年创建自己的蜂场,命名为"立达蜂场",建场之初,购买意蜂4群进行饲养,经过几年连续的繁殖,蜂群发展近百群,场景非常壮观。蜂场每年采收蜂蜜几千斤,自然分蜂10~20群。胡先生将这些新分的蜂群全部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开始学习养蜂的同志。这一举动对当地推广养蜂有  相似文献   

11.
在采蜜期以前大量分蜂,已成为提高养蜂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1958年养蜂生产大跃进中获得的一项宝贵的经验。因为在春季多分一箱蜂,到夏秋两季采蜜期就能多一个采蜜群;分蜂愈早,越能多分,蜜蜂的数量多了,蜜蜡的产量也随之越高。而提早养王又是实现早期人工分蜂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自然分蜂和分蜂前的准备阶段“分蜂热” ,对养蜂生产负面影响很大。世界各国养蜂专家及生产者 ,都把解除“分蜂热”当作科研项目和增产措施 ,进行探索 ,研究。写出大量有关解除“分蜂热”的文章。虽然抑制加阻挡的高招倍出 ,却始终不尽人意。中国饲养意蜂近百年 ,世界百余年大、中型蜂场彻底解除“分蜂热”或多年没发生自然分蜂的事例 ,一直没有报导。直至 2 0 0 0— 2 0 0 1年《养蜂科技》独具慧眼 ,先后报导了三篇中国养蜂工作者 ,彻底解除“分蜂热”的好文章和美国二篇译文。读后感触颇深 ,现分析如下 :1、我们在养蜂上以解除了分蜂热与…  相似文献   

13.
<正>各位蜂业同仁:为进一步加强养蜂机具及装备技术创新与交流,由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及装备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装备专委会第一届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9月18~20日在山西省运城市举行,欢迎各位蜂业同仁踊跃参加。一、会议主题蜂机具生产标准化与创新二、会议内容1.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装备学术讨论会2.现行养蜂车、车载蜂箱、配套蜂具实物展示及现场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养蜂要做好人工分蜂和蜜蜂的合并工作.怎样做好?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供蜂友们参考. 1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或蜜睥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各位蜂业同仁:为进一步加强养蜂机具及装备技术创新与交流,由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及装备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装备专委会第一届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9月18~20日在山西省运城市举行,欢迎各位蜂业同仁踊跃参加。一、会议主题蜂机具生产标准化与创新二、会议内容1.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装备学术讨论会2.现行养蜂车、车载蜂箱、配套蜂具实物展示及现场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1954年出生的谷金双,是河北省唐山市一位普通养蜂人。现在是民间蜂友公益组织"中国蜂友联盟"管理员,虽然没有一分酬劳,但谷师傅做得有滋有味。用他的话说,养蜂30多年,要把自己用青春换来的养蜂经验,与蜜蜂的感情及在养蜂事业上的坚守,传递给更多的养蜂人。养蜂30多年的谷师傅,放蜂足迹遍布长城内外,体  相似文献   

17.
自然分蜂是蜂群生物学本能,在活框养蜂之前,人们就利用这种本能来繁殖蜂群,自活框养蜂以来,人们虽然能自由调整蜂群,利用人工育王和人工分蜂等来完成管理目的,可是分蜂热还往往干扰蜂群的正常发展,给生产带来一些麻烦,为此,凡是管理蜂群的人员,都把防止分蜂热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管如此,还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各位蜂业同仁:为进一步加强养蜂机具及装备技术创新与交流,由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及装备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装备专委会第一届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9月1820日在山西省运城市举行,欢迎各位蜂业同仁踊跃参加。一、会议主题蜂机具生产标准化与创新二、会议内容1.中国养蜂学会蜂机具装备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爬蜂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蜜蜂疾病,但从这几年的养蜂经历来看,我认为"爬蜂病"的防治,不仅要靠药物预防,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早春开繁时就开始预防.下面谈谈我的预防措施,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夏继远先生是山东省邹平县樊家庄人,是该县新法养蜂的发轫者。他的蜂场起名"南山蜂场",有优良的纯种意蜂55群。蜂场每年除少量的分蜂外(其中多数是收捕自然分蜂群)。夏先生又与县乡村"养蜂研究院"养蜂200多群,每年采收蜂蜜1.5万t。夏先生生产的蜂蜜除少量用于当地制作蜜制糖果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