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1万亩,有机茶园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2007年茶叶产量3080t,产值1.23亿元。茶业是凌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1万亩,有机茶园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2007年茶叶产量3080t,产值1.23亿元。茶业是凌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吴仲友 《中国茶叶》2009,31(4):40-41
贵州省印江自治县现拥有茶园5.0万亩,其中成龄茶园3.5万亩,种茶农户3万户。茶园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128个村。拥有35家茶叶生产企业,1个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年产绿茶2100t,年产值8000万元。2007年开始,该县通过整合资源、统一规划、联片实施,至2008年春,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7718亩生态茶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福安市社口镇共有24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有茶园2.6万亩,主要分布在114个村落。在海拔350~1000m高山地带,生态茶园1.6万亩;在海拔350m以下丘陵地带,有连片茶园1万亩。茶树品种以福云6号、福云7号为主,其他还有菜茶、福安大白茶、丹桂、春兰、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无锡辖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7个区及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现有茶园8.65万亩.其中开采茶园6.07万亩,开采茶园平均亩产值达5107元;2007年干茶产量6765t,  相似文献   

6.
加强茶园越冬管理提高春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我国江北茶区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现有茶园主要分布在日照、青岛、临沂三市10余个县(市、区),总面积为15.1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7.215万亩,茶叶总产量275.2万kg,总产值19264万元。名优茶产量82.56万kg,占茶叶总产量的30%;名优茶产值12906.88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7%。 1976年,山东发生了自1959年“南茶北引”以来的首次茶园冻害,随后又发生了1979年、1983年两次较大  相似文献   

7.
建德市现有茶园6.5万余亩,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2004年启动“万亩有机茶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12080亩标准化有机茶园,有机茶分别出口德国、美国等国家,尤其是“千岛银珍”等有机名优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茶业重点产区之一。全区辖于德、福鼎、福安3个市、寿宁等6个县,123个乡镇。县(市)、乡(镇)均产茶。1995年全区茶园面积达70万亩,其中可采56万亩,产茶3.35万吨,总产值8.7亿元,全社会茶叶经济效益总量达10.5亿元,年提供国家税金5000多万元。茶叶对闽东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起着积极作用。如何使闽东茶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寻找闽东茶叶发展出路,望能为21世纪福建茶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闽东茶叶历史地位和作用(一)建国后的茶叶历史回顾建国后,闽东茶叶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五…  相似文献   

9.
贾建学 《中国茶叶》2008,30(5):36-37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是全国三大茉莉花茶产地之一,也是全省“有机茶工程”20个试点县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其中婺州举岩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2007年全区茶园面积3.3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3.25万亩;茶叶产量3370吨,产值9810万元;名优茶产量690吨,产值6850万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20.5%和69.8%。有机茶生产企业5家,有机茶园面积4806亩,有机茶产量650吨。  相似文献   

10.
《茶叶科学技术》1999,(2):22-27
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内陆山区,市辖十二个县(市、区)。茶叶生产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到解放初期茶叶仅剩2200余亩,产茶31吨。解放后进入恢复与改造时期,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茶叶得到迅猛发展,茶园面积从1978年的8.15万亩发展到1983年的22.9万亩,五年间...  相似文献   

11.
有机茶与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莘野 《茶叶》2000,26(4):188-189
有机茶系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茶叶.开发有机茶是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将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有机茶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茶叶产供销与管理系统而茶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茶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二者在区域化开发、产业链的结构、产供销、经科教等方面,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白云峰 《茶叶》2002,28(2):61-61
最近一、二年一些茶区开发"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炒得很热乎,各地提法不尽相同,有的叫有机茶,有的叫无公害茶,有的叫生态茶,也有叫无公害(有机)茶,无公害(放心)茶,无公害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词儿"很多,弄也弄不灵清,可以肯定提倡开发这些产品的部门是清楚的,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和定义,但是,茶区基层干部和茶农不一定都很清楚,有茶农反映:到底听谁好?到底要我们开发什么茶,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基地?有没有销路和效益,这是茶农最关心的问题.现在,这些新名称的成品茶已经陆续上市,反映在茶叶包装上、媒体广告上,可以这样说,这些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目前还没有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办法去区别与常规茶的"不同"之处,只能凭"标志"的感觉去选购,有的消费者又不放心,怕上当受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2,24(6):36-37
马来西亚系地处亚洲南部的半岛和岛屿国家,面积近33万km2,人口2270多万。  相似文献   

14.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1700~2200m范围之内,且多数处在天然森林的包围之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不但丰富了茶树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也出现了罕见的多种变异。2010年笔者先后在海拔1960~2200米的公郎镇罗伯克茶场、县茶树良种场的地方群体品种、云抗10号和长叶白毫中发现了多种芽叶变异现象。现择几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谢继金  周继法 《茶叶》2000,26(Z1):314-315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茶叶生产成本居高难下,这将是继农残问题后茶叶出口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要从搞好大宗茶机采和提高茶机热效率等方面,尽快降低以采、制成本为主体的茶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刘新玲 《中国茶叶》2007,29(1):26-27
“水西翠柏”、“南山寿眉”是江苏溧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制的风格各异的地方名茶,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产量占全市名特茶产量的2/3左右,成为溧阳市名特茶的支柱产品。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锦宇 《茶叶》2000,26(4):193-195
无公害茶是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低农残茶的统称。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创新一个机制。健全行政支撑、技术服务和生产监督质量认证三大体系,采取环保、规划建立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推广茶树良种,研究和推广茶树丰产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制订和推广无公害茶生产规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韩星海 《茶叶通讯》2006,33(3):45-46
茶叶是一个商品率很高的农产品,因而搞活茶叶流通对于拉动茶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卖茶难”的现象。如何解决好这个突出的矛盾,成为广大茶农、茶商和茶叶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以陕西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茶叶生产虽也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总产量和销售量与全国茶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9.
曹绪勇  陈砚平 《茶叶》2014,40(3):169-171
宜都市农业(机)技术推广部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行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建设,助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超微绿茶粉原料茶加工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虎  李中林  袁林颖  张玲  邓敏 《茶叶》2005,31(4):245-246
超微绿茶粉是一种能快速冲饮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纯天然粉末茶。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茶叶原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药理成分和原料的天然本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等有机特性,可直接应用于茶饮料加工或直接作为速溶型饮料,也可用于各种茶叶食品或添加于各类食品中,以强化其营养功效,并赋予食品天然鲜绿色泽和特有的茶叶风味。超微绿茶粉的原料茶加工和常规的茶叶加工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