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在懵懂年少时,曾对自己的父亲——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抱怨过这样一句:做鞋做了一辈子,也没见你发财。没想到,李国修话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没想到,"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这句话,成了李国修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昨天在群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说除了现在的工作,你还有没有第二个技能能养活自己。有人说还有兼职在做,主要工作不做了,就做兼职。但是有的人说,一点也没有,别说技能了,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几个大学没毕业的学弟学妹说,我竟然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每天除了上课,没事了就是在宿舍看看美剧,刷刷微博,好像就没有喜欢的事哎。蔡康永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  相似文献   

3.
正爱尔兰作家巴克莱说过:"幸福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有人爱。"有事做正是使我们幸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之中时,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满足,这就是一种幸福。如果我们不做事,那么一天24小时,我们用来干什么呢?1.没有事做的地方就是地狱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泥瓦匠一辈子辛苦劳作,最终死在正在盖的房子的屋檐下。他死后,在去天国的路上,遇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他盖了  相似文献   

4.
<正>经常听到职场中人抱怨:"现在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也许他们并非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误入与自己性格或能力不符的行业。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人用人时看重人-职匹配——即技能和性格方面都要同岗位匹配。你喜欢与人交往的工作,还是埋头苦干的工作?你的性格是否能很好地融入目前的工作环境?高考前,很多人劝我考会计专业,将来做个会计。一来会计比较好找工作,哪个单位缺得了会计?二来,我看上去就不是一个性格独立、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的女子,而我妈恰好是个老会计,今后碰到什么问责任:报表当情书看——花眼(财务)  相似文献   

5.
琪蝶锦花店的店主兼花艺设计师李宝珠女士以前是北京蒙妮莎服装公司的副总经理.退休后,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也是为了修身养性,便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因为以前特别喜欢花,便萌发了开办花店的念头.  相似文献   

6.
<正>人的价值,并非决定于他是具有怎样背景的一个人,而是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我看了三种被认为"没有用的人",却因为做了"很有用的事",令我相当感动。他们或许出身卑微,却因为一些改变,而活得很有价值。孟加拉有一群乞丐,最近开始积极地在街头行走,但并不是像从前一样为了行乞而奔波,他们是为了提供真正的"移动电话"服务而到处问路人:"你  相似文献   

7.
我的小园     
<正>能有个园子种花,对花卉爱好者来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但身居城市的人想有个园子,又谈何容易?可如今,我就有了一个。小区里有人把自己窗前的草皮铲除,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好看固然好看,但毕竟以绿草的死亡为代价,破坏了公共绿地,我不愿意那样做。所以只能盘算家里那点地方了,但花草一多,就捉襟见肘了。冬季的一天,看见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儿空地,长形,宽1米多,长3米余,上面有一些枯了的"一枝黄花",大部分土裸露着。我应该见过多次了,从没多想,但这次,我突然想到:不是可以在上面种花吗?我来种吧。不毁绿,又美化小区,同时实现自己的心愿,多好!于是,我利用业余时  相似文献   

8.
<正>你怕麻烦吗?相信很多人被这么一问,都会举手承认。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甚至是从打扫房间到健康管理,对于任何"应该做的事",几乎所有人都曾经这么抱怨过:"啊,真是麻烦!"但应该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明明怕麻烦,却不自觉地尽做些"自找麻烦"的事。例如,东西乱丢的结果,就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心  相似文献   

9.
正听一位企业家说起自己的一项有趣观察: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甚至朋友的数量,都和他说"但是"的频率成反比。你越爱说"但是",别人越不喜欢与你沟通,越不喜欢和你合作,也就越不喜欢和你深交。我意识到"但是"这个词的可怕,缘于有次写了篇重要的文章,请一个朋友提意见。我相信那天自己的态度是谦虚的,他每指出一点,我都"你说得太对了""你这想法太棒了"地恭维着。可毕竟我对这篇文章深思熟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你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就把手边的事情做好。把手边的事情做好,做到很好,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生活怎么安排,只能是因为你的思维高度不够。你想不到几年之后的自己。另一个原因是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去做你想做的事。"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的投影。改变视点,或者把视点提高一个观察角度重新来看待问题,其实答案就简单明快地出来  相似文献   

11.
琪蝶锦花店的店主兼花艺设计师李宝珠女士以前是北京蒙妮莎服装公司的副总经理。退休后,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也是为了修身养性,便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因为以前特别喜欢花,便萌发了开办花店的念头。由于对这一行业并不熟悉,她最初只是抱着边学边干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这几年,经销商过得胆战心惊,冒着随时可能被取代的危险在继续着自己的事业。回首望去,这几年自己经历的就是一场"骗局"!中间商在上百年来总是个"不光彩"的角色,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时,大家总喜欢拿"去中间环节"说事,传说中的"工业4.0",就是没有中间商的  相似文献   

13.
<正>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4.
<正>许知远的《十三邀》请到47岁的亚洲偶像木村拓哉。许知远问木村:"你有没有特别想扮演的角色?"木村回答:"那是一个专业团队很多人的努力,我没有选择的权利。"文艺青年关心自己的喜欢,职业人士则关注他人的付出。《十三邀》李诞出席的那一期,李诞问许知远为什么要做访谈节目,许知远说,没办法啊,我得挣钱养自己的书店。你瞧,有时候连文艺青年许老师也知道  相似文献   

15.
一位业内前辈在和我聊天时说:"我很喜欢自己买花装饰自己的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去莳养花卉,去选择装饰的角度,从中可以发现消费者的许多需求,从而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及发现新的花卉推广方法。试想种花、卖花的人如果自己都不会想到用花装点生活,那如何能指望其他根本不了解花的人来买花和用花?"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快乐"似乎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热词,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追寻快乐,感受快乐。逢年过节,朋友间要送上"祝你快乐",平日里,各种以"快乐"命名的娱乐节目也屡见不鲜。人生在世,谁都希望生活得快乐。快乐的人生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旅行。追求快乐本无可厚非,这表明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人们日益关注自我生活的品质。但是仔细想来,快乐问题似乎又不那么简单。我们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快乐的人生。什么是快乐?快乐在其直接性上是指向人的肉体即人的生理官能。一般而言,肉体驱动了人的各种欲望,而欲望的满足使人获得了  相似文献   

17.
安徽歙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盆景园——励志园,业内人都夸赞说园内盆景丰富多样,个个皆是精品.记者慕名前往园区采访,见到了励志园园主、"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张志刚. 已迈入不惑之年的张志刚中等身材、春风满面,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记者问他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他笑着说:"做盆景的人内心淡定,心情愉悦,制作盆景时可与植物互动.这种康养疗愈的过程使人年轻."言谈里流露出对盆景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张志刚,虽然脸上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但在盆景艺术道路上已奋力耕耘了近30年.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对于庭院的向往,仿佛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谈到自己心中庭院的样子,老友季花园民宿主理人梁晴这样描述:“院子里有树,窗前有花,花中有蝴蝶,整个院子就活了起来。我喜欢看孩子在庭院里撒欢儿,喜欢搬个马扎儿,和朋友在柿子树下扯闲篇儿。我还喜欢老房子,喜欢它的青砖灰瓦与屋檐,喜欢屋檐下叽叽喳喳的燕子窝,喜欢冬天柿子挂在树梢上沉甸甸的火红一片。”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开始创业,从零起步,至今已销售农资7年多,作为一名地级市代理商,年营业额实现突破2个亿,创造了一个业界的奇迹,这位农资大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汇总一些他的经典语录,或许咱们可以从中窥一斑而知全豹。时间分配"我是档口里多余的人。""我看有些店老板那么忙,做了十几年还在自己下单,我们过去找他都没有时间陪我们聊天,这样的老板即使产品卖得好,也太辛苦不值得。"这位大咖几乎把所有的工作都授权给员工做,自己乐得做个"闲人",抓大放小,只做公司发展规划、人才招纳、机会发现与把握等事关大局的事。  相似文献   

20.
<正>前几年,一些零售商苦于当地的农资生意不好做,离开家乡,到外边闯市场,但在外干了几年后,感觉自己这个"外来的和尚"在外地"念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农资市场几乎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也没有净土。所以,只好又打道回府,重操旧业。痛定思痛,作为零售商自己的市场究竟在哪里?该怎样耕耘好自己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笔者看来,农资零售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到外地开发市场,零售商无论在人脉、资金、人员等各方面都是弱项。但立足本乡本土做农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